非常教师 2019-02-10 08:25:07
赵香岚老师未曾料到,六十岁以后的人生竟如此海阔天高。
这些年,她像一只候鸟,于长沙、北京、伦敦、巴黎、悉尼间飞来飞去。或东或西,或北或南,不像是鱼戏莲叶的诗里浪漫,而是沧海明月的真实远行。
退休前的那些岁月,仿佛日日穿行的小巷,活色生香,静好安稳。那个小小校园,藏在市井深处。春暖花开的时候,她站在白玉兰盛开的窗前,站在那些清澈的目光里。她带孩子们轻轻读诗,浅浅歌唱。或者,到草地上游戏。无数年轻的时光,恍如裙裾旋转出朵朵天蓝或洁白。
天地很小,世界很远。
赵老师并不曾被三尺讲台局限过自己的视野。安静的夜色,柔和的灯光,一家子共读的剪影,那是她与丈夫共同营造的温馨。夫妇二人的言传身教,像那无字的家训,深深影响着一对聪慧向学的女儿。就在上世纪80年代他们居住的那拥挤而局促的小院里,两个姑娘悄悄打开了书本和门窗,她们听到了远方的澎湃。
很长一段时间,汤家的“两朵金花”一直是无数“苔花”想学的“牡丹”。姊妹二人先后均以优异成绩考入了国内一流的大学。尔后,一个进入外交部,一个留在法兰西。留在北京的女儿,聪慧的儿子已长大;远赴巴黎的女儿,拥有一对可爱的混血儿。
当年,余光中先生的四个女儿也远在异国他乡,他戏称自己生活在一个“日不落家”。赵老师与先生,或许最能深解其中味。
微信和即时通讯尚未出现的时代,这一家人都笃信文字的力量。无论是姊妹求学还是后来工作在外,他们始终都是“天涯若比邻”,保持着互通家书的习惯。一封家书,总是纸短情长。往往是,母亲写了好几页,父亲仍有话要说,左叮咛,右嘱咐,信纸加了又加……
多年后,回想当初相夫教子的日子,赵老师似乎看见了蜿蜒于岁月深处的隐隐伏笔。
那样的善待与珍惜,不正是自己人生章回里的“因”,时光流转中的“种”吗?
世纪之交,桃李满天的赵老师到了退休之年。惜别讲台,飞抵法国,她成了远渡重洋的“中国外婆”。
老师毕竟不是保姆式的外婆,从一开始,她并没有在含饴弄孙的琐碎里迷失自己。她以一个外婆的视角给朋友们捎来了远方的消息。从《我在法国当外婆》《欧陆风 故土情》《爱是一生的功课》到手头这本《外婆的礼物》,她的文字亦如她的时空,她的境界,一行一行飞越逼仄与拥挤;一页一行,舒展成海上流云。
其实,关于中法之间的文化差异,并不缺乏学者们居高总揽、条分缕析的滔滔言说。相形之下,中国外婆赵香岚所记录的却是一蔬一食、一啄一饮的生命日常,是中国儿童在法国或法国儿童来中国的成长笔记。这正是她的价值。外孙的成长或“虎”跃“龙”腾,或琢“玉”雕“龙”,构成一份足以管窥中法差异的民间语文样本。在这里,遥远的时空转换,温暖的生命陪伴,见得到肌理和细节的文化冲突与交融,全都化作了“飘洋过海来看你”的文字相遇。
喜欢听外婆说话。因为,外婆与其说是一种身份或角色,莫如说一种视角或表达方式。她意味着这些文字并未刻意担负起某种使命,或上升为“历史未来共斟酌”的家国高度,恰恰相反,她情动而辞发,朴素得如同生活本身,而又发散出祖孙相偎的天伦之光。
于赵老师而言,外婆更像是一种全新的生活。
海天茫茫的空间阻隔,倒是成就了她的文化审美。异质文化下儿童成长所遇到的种种困惑与问题,又不断唤醒她那些沉淀如矿脉的教育经验,让她从对照中产生反思,从反思中生出见识。
有见,然后有识。与文献对比分析不可同日而语的是,赵老师的 “见识”,关乎抽象的文化心理,亦关乎具体的食色声味;关乎人性的幽微体认,亦关乎教育的本质追问。
她的见识,都来自她的体验。为什么北京的外孙放不下沉重的课业,而巴黎的孩子一直轻松而快乐?同样是交给了学校一个孩子,学校所给社会的青年究竟有何不同?指向选拔的功利教育与指向生命的审美教育,本质的区别在哪里?
在外婆眼里,每一个问题的选项不是指向学问而是指向与自己血脉相连的“人”,指向不同文化与教育背景下的真实“外孙”。因此,在她的书里教育、文化、儿童、成长融为一个声息相通的生命整体。
在外婆眼里,外孙无一例外地可爱。对于中国与法国的文化、教育与风俗,赵老师并没有厚此薄彼的立场,她始终展现出和而不同的开放心襟。
她既给法国外孙讲中国书法、唐诗宋词,又让中国外孙从法国儿童那里学习规则意识与契约精神。她眼里的三个外孙,国别与民族固然有其“不同”,然而,更多的是作为孩子的“同”,他们都是成长中的儿童,都是能够孕育和创造生命神奇的“人”。她坐在法国小花园里的时候,太多的“不同”与“同”永远都在一起。发肤、人种、历史、文化、教育、语言、习俗、制度不同,然而,天空的明月、四时的冷暖、文明的吁求、自由与创造的呼唤却是相同的,“人之为人”的本质和大道亦是相同的。
这么多年,赵老师没有老年人常见的固执与保守,她与土外孙、洋外孙无一不亲密无间,与异域文化、生活和谐共生,这不能不归于她爽朗的性格、向学的姿态与发自心底的爱。
文化和而不同,语言可以陌生。唯有爱,四海相通。
外婆的手是推动摇篮与世界的手,外婆的声音永远连着人类的童年。赵香岚老师以她绵长的母亲之爱,培育了两个优秀的女儿,而今又以醇厚的外婆之爱,见证了三个外孙的成长。
她把三个孩子的成长手记,当作他们的成人礼赠予他们。这样一份爱与感动,无端令我想到《麦琪的礼物》,想到爱的庄严与神圣。
赵老师这些散发着爱的微光的文字,恍若天边彩虹,一头是塞纳河岸,一头是湘江之滨。
(作者系教育学博士,编审,教授)
责编:秦慧英
来源:非常教师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