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进个人】王伟生:迈开腿张开嘴 接地气得民心

    2018-12-26 14:38:15

“皮肤黝黑,一双鞋总是沾满了泥土、粪渣。”在泉水镇城郭村村民的眼里,驻村帮扶工作队员王伟生总是一副“脏兮兮”的模样。

今年2月份,有着15年基层工作经验的王伟生被县财政局派往泉水镇城郭村当扶贫队员,虽然进驻城郭村才大半年,但是谈起王伟生,村民们无不交口称赞,竖起大拇指。“每天早上7点多就能看到他提着包走村入户了。”

足印农家,履职尽责解民忧

今年8月,王伟生像往常一样在村里走访,发现93岁的独居老人朱生珠居住的老房子里,电开关火花闪烁并发出一股刺鼻的烧焦味,他急忙帮老人检查线路,才发现老化的电线无法同时带动电饭煲和照明灯,存在着极大的安全隐患。针对朱生珠老人的实际情况,王伟生汇同村支两委一起找到她的儿孙做思想工作,经过几次努力协调后,终于说服朱生珠老人的孙子腾出一间房给老人居住,并且帮助其修缮房子,为老人提供了舒适安全的生活住所。现在老人逢人就夸“搭帮国家政策好,搭帮工作队和村干部,我也住新房子了。”为方便老人出行,王伟生还跟村里商议,把老人门前的泥巴坪进行了水泥硬化。

在王伟生心里,早已把城郭村的村民当成了自己的亲人,把村民的事当成了自家事。“他不仅是我们的好干部,更是我的亲大哥啊。”都说男儿有泪不轻弹,谈到王伟军,李晓明这个七尺男儿眼含泪花、几度哽咽。李晓明一家三口是村里的建档立卡贫困户,父亲李如庆中风瘫痪16年,而母亲又患有老年痴呆症。作为家里唯一的经济和精神支柱,他只能在县城周边打打零工贴补家用,王伟生了解到这一情况后,积极到各部门为老人争取各种惠民政策。“我父亲瘫痪多年,房间总有股难闻的气味,王哥不仅不嫌弃,还经常搭手扶我父亲。”李晓明告诉笔者,王伟生一天总要去他家探望几回,有时候他不在家,父亲有什么事都是王伟生帮着做,有了王伟生的陪伴开解,老人脾气不像以前那么暴躁,心情开朗不少。

“用心倾听群众的诉求,感同身受的在政策范围内为他们解决问题,他们就会把你当亲人。”当问及做群众工作的技巧时,这个不善言辞的扶贫干部有些腼腆。无论在田间地头还是村头巷尾,王伟生看到村民都会像老朋友一样打招呼,从不摆架子,认真倾听村民的心声,主动了解他们的生产生活情况,并帮助他们解决困难。

城郭村二组的朱万勤竖起大拇指,“在他面前,有问题我们敢说、敢言、敢提,而他天天在我们村不停地跑,我们村离不开他。”这一桩桩一件件都是王伟生日常工作的缩影,在来到城郭村这短短半年多的时间里,他始终围绕打好脱贫攻坚战,提升村民认可度这个目标,经常自掏腰包为村民们解决一些力所能及的小事情,深得民心。“我们希望他能一直留在村里。”77岁的李对庆老人在王伟生的鼓舞下,自动当起了村里微项目建设的监工员,不仅帮着监督工程质量还帮着协调做群众工作。

因项施策,民生项目助脱贫

今年来,城郭村十大扶贫工程多点开花,排污沟建设项目成为了泉水镇的一大亮点。如今,城郭村2、3组的排污沟正在筹备中,7、10、12、13组的灌溉渠正在施工中,5组的道路硬化也在施工中。“这条路,我们想了40多年都没铺上水泥,扶贫队来了,路终于硬化了。”正在自家池塘抽水的朱九如开心的说,这条路的扩建和水泥硬化一直是5组人的一块心病,无数次提出又无数次不了了之,王伟生了解情况后,一户户上门沟通,最终取得了村民们的一致同意。“路通才能财通”随着大家观念的改变,项目实施起来更加顺畅,大家齐心协力,自愿无偿奉献需要占用的果树、蔬菜和鱼塘。现在城郭村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日趋完善,村民的生活水平日益提高,王伟生看在眼里乐在心里。

“村里有需要处理的纠纷,需要协调的矛盾,都有他的身影。”城郭村村主任朱步洲说到,王伟生从入驻城郭村以来,工作勤勤恳恳、积极主动,每天早上7点多钟就会出现在村里走村串户聊家常。这大半年来,在王伟生的帮助下,村里很多多年没有解决的问题得到了解决,群众都很信任他。

在外务工的村民回村的时候,王伟生就抓住机会向他们宣传惠民政策,有几户听说了改厕优惠后想申请这个项目,王伟生带相关工作人员去实地踩点,主动帮他们准备资料办理相关手续,确保他们在建好化粪池后能及时享受到政策补贴。

身先士卒,舍小家为大家

“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走好群众路线是做好一切工作的基础。”作为有着20年党龄的党员,王伟生始终不忘初心严格要求自己,认真履行着合格党员的责任担当。

“之所以能够毫无顾虑的扎根城郭村,是因为有坚实的后盾。”王伟生说,对于家庭,心里始终觉得很亏欠,妻子不仅每天要经营理发店,还要一日三餐照料老母亲。自王伟生到村里扶贫后,回家的次数更少了,有时回到家里接打电话都是讲村里的事,还经常忙到深夜。妻子虽然偶尔会有抱怨,但是更多的是对他工作的理解和支持。“扶贫工作是他的职责,希望他能尽己所能,把工作搞好,我会把家里管好,我支持他。”

王伟生用自己的诚心、耐心、用心、恒心赢得了村民的“芳心”,很多村民称赞他是“现代焦裕禄式的干部”。他认为自己只是做了一个扶贫干部应该做的事,能够赢得群众的认可,心里很欣慰,也倍受鼓舞。扶贫,走心是前提,接地气就是有效路径。走心接地气,才能在与民同苦同乐中找到应有的位置。如今,汝城县的脱贫攻坚工作迎来了冲刺阶段,真情帮扶、力见实效是他坚持的信念和追求的目标。


责编:黄树兰

来源:汝城新闻网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