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区|零陵唐春梅:微笑前行的孝心少年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2018-10-17 15:47:50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10月17日讯(通讯员 盘鑫)“夫孝,始于事亲……,终于立身。”孝道,乃我中华民族之优良美德。在永州市零陵区大庆坪乡,有一位14岁的初三学生唐春梅,自小没了娘,父亲神志不清外出打工后一去不回,全靠爷爷奶奶带大。但她自幼勤奋好学,不但成绩优异且自幼懂得感恩,孝心事迹广传古城大地。

9月21日中午,笔者来到零陵区大庆坪乡学校,在班主任唐咸琦的指引下,我们见到了一个瘦瘦的小女孩正在教室里安静地写着作业,她就是唐春梅。

“唐春梅总是那两件衣服,从没见过吃零食,每次看她都是一个人在安静的写作业。”班主任唐咸琦说道。有一次语文课上,唐老师在讲到课文《母亲》中史铁生身残志坚仍然孝敬父母时,唐春梅仿佛不受控制一样,趴在桌子上哭了起来。老师这才关注到她,后面通过家访才得知这个平时略显瘦弱的学生的是这样的困难。

在学校,身为班长的唐春梅不仅成绩优异,还协助老师将班级管理的井井有条,在家中,包揽做饭洗衣等大小家务之余还要照顾身体不好的爷爷奶奶。

在唐春梅还小的时候,父母离异,她就在单亲家庭长大。其父神志不清,外出务工常年不回。爷爷奶奶也都年过七旬,年迈体衰,并且常年疾病缠身,几乎没有什么劳动能力。

下地做农活,田间搞双抢,她跟随两位老人日出而作,日没而息。割禾、打稻、晒谷都不要大人吩时,事事主动抢先争做,唯恐自己的懒惰疏忽累到老人家。秋天,放学回家,她就帮助爷爷去收获。玉米熟了,高粱红了,两瓜壮了,粟子黄了,漫长难行的山道上总有一个瘦削的小身影在奔忙。

唐春梅特别珍惜家里来之不易的钱财,能省就省,能少花决不多花。生活从不跟同学攀比吃穿,旧衣裳也从不嫌弃。每次跟奶奶赶集卖鸡鸭时都步行往返,来回十多里舍不得花两元钱坐村里的便车。

“我陪奶奶走一走当运动,强身健体又省钱,一举两得,省来的钱来又可以换两包盐了……”每有机会买回猪肉吃餐好点的,她总是自己不吃,把肉夹给爷爷奶奶,还借口安慰老人说,校里食堂天天可吃到肉,青少年多吃青菜才健康……

就在前几年,爷爷为了挣点钱家用,就硬要去一个工地上扛水泥,做一天苦力可挣到200元钱,爷爷见这机会便不顾一切地要上工。她怕爷爷烈日重活吃不消受不住,更怕老人累出病来,得不偿失,便硬扯住爷爷的衣角死活不让去,还因此旷课受到老师的批评。第二天,爷爷等她上学去了就又去了工地。好心的孩子毫无办法,只能每天放学回家就给爷爷烧水洗澡泡脚,耐心地给爷爷搓背搓脚,一直到爷爷把事做完。

在唐春梅读初一年级的时候,她决然要求走读,原因是家中的爷爷奶奶极需要照顾生活起居。每天她早早打理好自己,上学前不忘去床边询问爷爷奶奶身体状况,或搀扶他们下床、穿衣,再做上一锅供家人吃一天的酸菜粥,才安心离开奔赴学校。放学回家,不论早晚,第一件事就是找到二老的去向,不管是田间地头,山野村角,牵挂之情常让两个老人感喟不已。

诸如此类的故事实在太多,自从她懂事起,唐春梅就把家中的扫地、洗衣、做饭、洗碗、挑水、劈柴,家务细事,琐碎劳动几乎全包干了。唐春梅,在平常孩子贪玩淘气的年龄却用瘦弱的肩膀扛起了这个贫寒飘摇的家。

每当爷爷奶奶在她面前说,孩子可怜时,她总哭着说:“我不可怜,爸爸才是最可怜的,他一个人在外面受苦,我却无法孝敬他。”

家庭的卑微和不幸有如两条沉重的铁链,紧锁着孩子的天真和梦想,破陋的住所,清贫的生活,穷困的家境常让她抬不起头来,但是她全装进心里,从不在人前抱怨老天的不公,委曲难过时哭泣掉泪,也不让家人看到。

“我始终相信眼前的困难只是暂时的,只要自己不放弃努力,美好的明天马上就会来了。”唐春梅说道,被问及有什么梦想时,她笑着说:“以后一定要考个好大学,回到大庆坪当一名地理老师,还可以方便照顾爷爷奶奶。”

责编:蒋茜

来源: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