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基集团.壹方玖誉 2018-09-19 09:57:28
作者:姚靖寰
第三章:巨变中的青山依旧
千万年间,人于自然而言向来是蝼蚁般的存在,这目不能及的完好河山,不论历史如何变迁,都在原地静观不语。天地有天地的气度,诗书再好,也只能表其一二,深山里一声鹞啸划破长空,瞬间打开一部望不到始终的生命史诗,壮阔无比。
西学体系里,山壑丘陵土石江川成各有因,板块也好、地壳也罢,旧时代里人们闻所未闻的这些个玄虚万千,传至东方,人们在半信半疑中逐渐改变了对于共有身世的千古成见。于生命体而言,达尔文的物种起源,被东方世界奉为经典,翻译成大众语言就是“人是由猴子变来的”,戏谑中见真知,于西方本土,进化论仍归类于“论”而不归类于“理”,至今饱受争议,仅为学术观点之一,供作参考。在华夏文明里,这一切皆因盘古所为,一斧头下去,天圆地方,十分干脆。
(碧云峰下,伴峰零落,东部新区最为明显的地貌特征)
我们之所以能在这颗星球上站稳脚跟,除了我们无与伦比的高等智慧,更多的是我们能在不同的历史演变时期里,适时的回望,看看在我们以往的生活经验里,究竟有哪些得失。有别于世间其他万物,人类独有语言、文字和记载的能力,最起码也是口传心授,代代承继,有的传成了书典,有的传成了故事,即便在基层,最广为人知的,还是文明与文化本身。村落里上了年纪的老者,和外乡人谈起家乡,总离不开这里的从古至今,历史过于冗长,他们只能掐掉中腰,说清头尾,秦汉晋隋唐,一言蔽之,紧接新中国,眨眼就是如今……这个地方,名叫青秀山。
(青秀山晏正安老先生,72岁高龄,精神矍铄)
衡岳山脉绵延逶迤,从益阳过境,72主峰之一的碧云峰,就在其列,海拔502米,声名在外,别称熊湘山、清修山、青秀山。占了主峰的得天独厚,周围伴峰相形见绌,主峰当为神灵所栖之地,四下伴峰才是寻常百姓家,这是戏言。山里生活气息浓郁,百姓安居乐业,上至古稀老汉,下至黄口小娃,无不面露安宁与满足。
晏正安老人在青秀山当了50多年村干部,本文内容中的大部分,都由这位老者为我们讲述,口述远比文字生动,开篇就是“三坪六滩十九坳”,概括了整个青秀山。
(碧云峰,古称青秀山,秋天一到,层林尽染)
能在钱粮丰茂的湖区安家,绝不在穷山尽水之中落户,过往的那个年代,无人眷恋山水,皆因战争乱世,为避战祸,来此深山老林安身,只是一方水土,也能养活一方人。1958年人民公社大食堂,每天数着人头安排生产、安排吃饭,光青秀山一个行政村,1958年已逾900人,山区仅有几块沟壑薄地可产口粮,一个村的田产,凑一块儿还难以比肩湖区一个生产小组的自留地面积,吃饭是村里百姓日思夜想急需解决的首要问题。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农村土地承包责任制实施,湖区的人们开始有了自家的田地,大约就是一亩三分,除98年洪灾时连天阴雨,被弄了个无可奈何,其他年份都是旱涝保收,家家都有余粮。祖父说亏得年轻时搬到湖区,虽然早年受制于洪涝,隔年的青黄不接,但好歹是熬过来了,天翻地覆慨而慷。这一变化的因由,前章都有交代,烂泥湖运河,造福了整个赫山区。
祖父早年搬离的地方,名叫燕子坞,地名比现实美丽许多。
在我年少时,大气能见度出奇的高,天地间,界限分明,镜子似的,我们站在湖区的水稻田里,顺着阳光最为强烈的方向一眼望到天边,碧云峰就近在眼前。那时我就一直在想,山上的人们,吃什么?
祖父说,山上不住人,山上住的都是神仙,吃的是香火。我居然信了。
现在,青秀山的老人告诉我,国家当年为他们调配了“返销粮”,全部来自湖区,他们当年就是这么吃饱饭的。
(青秀山的水稻田,秋天一到,稻子开始泛黄,预示丰收)
山野之地不离宗庙文化,自古如此,碧云峰上如今有一座雷音寺,当地的老人亲历过它的从无到有。老人说早年间有位邻乡黄姓出家人,流落于此,为人处世谨言慎行,秉性温良,终日清修佛法,多年里,这位僧人从山脚慢慢挪居山顶,开荒辟野,有了现在的雷音寺。僧人现已作古,雷音寺里香火不断,印证了有仙则名的古话。
这样的故事,老人不厌其烦地跟人讲过无数次,到我这儿,已是滚瓜烂熟的一整篇,旁人不插话,绝无错漏,实在被打岔,清清嗓子,拣起来又是一段。
另有一座清修寺,在当地名气不比雷音寺小,当年也是九径庄严的千年古刹,但年久失修,现也不复存在,剩几面院墙在那儿站着,待望修复。老人告诉我们,多年前,村里足有48棵粗壮的古树,树龄无从考证,树腰得4人合抱,环清修寺错落而立,风景独好,但都同样的历经变迁,逝于风雨,令人叹惋。
(传说中的清修寺,仅剩一堆土坷垃)
(山脚下的一颗古枫,风雨四季,老树新花)
(熊湘山记碑文,剩半块,新老莫辨,年代不详)
时代巨变,村里绝大部分的青壮年,都在外地闯荡奔波,少部分留在当地,支持地方企业发展所需的劳力资源,早年竹木在当地算个行当,大材可作家具房梁,小树作柴,销与邻近镇上的饭铺,新能源和新材料被大量运用后,竹木滞销,仅为绿化之用。生姜在当地大量种植,与之相关的副食品产业发达,远近畅销,地方经济有了新的发展方向,这一产业遵从绿色无公害的大体原则,在中华饮食文化及中医传统中各占了一席之地,天性就有可持续的标签,不得不说人们在面对困难时,办法总归比困难要多。
当地人人眷恋这片土地,不论阶段,不论贫富,都十分讲究根叶难离,但凡说到家乡,都是赞美的言辞,他们自豪于生长在这片土地,他们感恩于这里的山水,甚至于身体的健康,都归功于这片山水养人,时代越是巨变,那份淳朴越是深厚,民风如酒。
(生姜作为当地代表性农作物之一,有着举足轻重的种植地位)
(山林里就地而建的饮用水公司,原料就是山泉水,当地人习惯直饮)
(山脚水库,青山碧水)
老人最后告诉我们,这一片如今大发展,隔天就是一个模样,山下的道路走起来恍如隔世,完全不似旧时的光景,只有山里还处于保护状态,村民们也等待着不久之后,这片土地彻底辞旧迎新。
(老人说,他这个房子冬暖夏凉,四季徜徉,省了空调费)
直至离开这个村落,我们也没搞清楚当年复兴雷音寺的那位高僧的身世来历。这个世界上就有这样的一群人,孑身一人,不留青史,也无需多余的旁歌左颂,你不知他此生为何,也不晓得他的身心自在。僧人故去,永眠青秀山,与青山绿水为伴。
合村以后,青秀山村更名为碧云峰村。

责编:李冰
来源:宝基集团.壹方玖誉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