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2018-09-19 08:05:51
原标题:中国近现代画报的扫描
文丨王文利

近期,北京大学出版社“未名社科·新闻与传播研究丛书”中的学术专著《左图右史与画中有话——中国近现代画报研究(1874-1949)》获中国首届方汉奇奖二等奖。作者吴果中在中国画报领域勤耕不舍,成果丰硕,享有盛名。早在中国人民大学攻博期间,她便以《良友》画报作为博士论文选题,专著《<良友>画报与上海都市文化》于2007年出版。这次获奖的《左图右史与画中有话》是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的最终成果,于2017年出版,真是十年磨一剑。
该书从中国近现代画报入手,结合社会要素和传播科技的共同推动,研究在中国近现代这一特定时空中,传统中国的“左图右史”遭遇西学东渐的“图像叙事”时发生的“视觉转向”和“文化转向”,如何影响了画报的意义生产与流布,进而如何影响画报汇入到以“启蒙”为标识的中国现代化进程。
作者打破以梳理史实、鉴别种类、评估价值为路径的“编年史”体例,对画报图像的生产与消费进行社会文化历史考察,从图像中找回历史的记忆,“再现”并建构历史,体现“画中有话”。其研究路径,交融了社会学、艺术学、图像志等新史学方法,在历史、文化、社会的三维空间建构起画报史研究的整体框架,从多个角度呈现图像视阈下的近现代中国,开启了研究视角和方法的创新之门。
该书严格追求“史料充足、论从史出”的学术准则,见到多少材料说多少话,以材料和事实为研究依据。研究《启蒙画报》《图画日报》《北洋画报》《良友》《真相画报》《晋察冀画报》等,作者均详细阅读第一手资料;又如关于《小孩月报》的沿革,由于难以亲睹,对其创刊时间、地点,均难核实,便全面搜集相关文献,将各种说法一一呈现出来,再加以推论;再如关于《真相画报》停刊时间不是3月而是4月之后的论证,作者小心求证,不信口开河。为了尽可能读到原件,作者来往于国家图书馆、中国人民大学图书馆、上海图书馆、北京大学图书馆,一一查阅和核实文献资料。为节约时间,曾得到湖南师范大学图书馆馆长的特许,将《北洋画报》借回家阅读,耗时近半年读完1547期。
方汉奇先生在该书“序”中写道:“作者究八年之力,通近现代之变,成一家之言……填补了中国画报史在中国新闻事业史上的缺位,进一步完善了中国新闻事业史的学术地图和思想谱系。它的面世,是值得欢迎的。”可谓评价中肯。该书填补了中国画报史在中国新闻事业史上的缺位,回答了蒋荫恩先生“研究中国画报的专书,更是找不到一本。就有,也不过是零简残篇,散见于各种刊物而已”的遗憾;弥补了萨空了先生曾立志撰写《中国画报史》,因所藏画报皆毁于战火,写作不得不搁浅的遗憾;实现了谢其章等老报收藏家对《中国画报史》的期盼。在当前图像化时代,如何办好画报、图画期刊及网页如何使用影像等视觉材料的专业话题又一次拷问媒介从业人员,历史研究能提供当代启示,意义重大。
(《左图右史与画中有话——中国近现代画报研究(1874-1949)》 吴果中 著 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 )
责编:刘瀚潞
来源: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版权作品,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湖湘情怀,党媒立场,登录华声在线官网www.voc.com.cn或“新湖南”客户端,领先一步获取权威资讯。转载须注明来源、原标题、著作者名,不得变更核心内容。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