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7-25 00:36:23
7月23日上午11点,陕西汉中。烈日当头,刘英福已经上山背了6趟沙子,满头大汗,下午他还要上山背八九趟水泥。今年55岁的刘英福,是中国铁路西安局集团有限公司工务机械段组织的往山上搬运物资的“担山人”之一。(文字来源:西部网;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7月12日晚,宝成线王家沱至乐素河区间的k227山体崩塌,75000方的山体垮塌。为了尽快抢通线路,西安局集团公司组织上千名抢险人员和多台挖掘机赶赴现场进行抢修。担山工每天都要挑着水泥和沙子从山脚搬到山上,就是为抢险过程中对塌方后的坡面进行“喷浆”所备。
“最重的是水泥,一袋差不多100斤的样子,扛着一袋水泥,每上一步都很艰难,尤其到半山腰,有一段路特别难走,需要用手抓着安全绳,一步一步往上蹭......”刘英福说的那段路,是山上危险地段之一。由于山上没有路,上山必须途径的一个陡坡,几乎是直上直下,除了用手抓着安全绳,还需要手扶着山上的石头或者草根,担山工肩膀扛着沉甸甸的水泥,脖子上的青筋绷起,几乎是用整个身体把水泥往上托。
刘英福说每天要背十五六趟,一天下来,要往山上背一千五六百斤重物。他说有了好的体力还不行,走路的步伐、呼吸的频率都要有节奏,一般是每走3、4分钟左右,他会靠着山休息一次,喘口气,让双脚放松一下。上山的路,近一点的地方需要20多分钟,远一点的需要40多分钟。
担山工头顶烈日、肩负重物,但是刘英福看来,有一群一起干活的伙计和子孙满堂的家就是他力量的源泉。“每天在山上休息的时候,看看外孙的照片,一天的疲乏就都没有了,我想多挣点钱,回家给孙子买点好吃的......”说这话的时候,刘英福笑的特别开心。目前,宝成线略阳至乐素河间塌方抢险现场,共计有担山工160名,他们是山上默默无闻的“挑夫”,是山上物资的“传输者”,也是抢险中最低调的那群“幕后英雄”。
责编:王铭俊
来源:人民日报客户端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