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11-27 03:33:28
一位多囊卵巢患者的坎坷前半生
记得刚刚接触临床实习的时候,我曾经接诊过一位子宫内膜癌的病人,48岁,诊断性刮宫确诊为子宫内膜癌,计划入院,我的导师一位德高望重的老教授,要给她开刀。
而我要做的是完善入院病历,苦巴巴的手写了自认为很满意的几页纸,拿给老师看,她大略看了几眼,说“重写”。
我弱弱的说了一句:“老师,您点拨一下吧”。
老师淡淡的说:“你从她的月经初潮开始问起,到育龄期的生育史,再到现在的疾病,以及合并的内科疾病的情况,不要只着眼于眼前的子宫内膜癌的问题,仔细梳理一下疾病的发展过程,做个综合的判断,明天早上交作业。”
额滴神呀!当时我的心里咯噔一下——这么复杂!于是赶紧冲过去找病人重新问病史,回宿舍翻书查找资料。

工作十几年了,回头看看这个病历觉得很简单,很典型,但是当时对于一个刚接触临床实习的医学生来说有着非同寻常的意义。
我用了几个小时仔细的梳理了一下这位患者的病史:
首先患者从月经初潮开始就反复出现青春期功血(即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表现为经期缩短或延长、月经量增多),月经量能多到贫血的程度。由于意识缺乏,没有进行系统治疗,她认为依靠激素的止血、调经、建立规律月经的方案太伤身。
成年后患者出现了长时间的闭经,也许因为之前功血的痛苦经历,她都认为一年就来一两次月经也挺好的,起码不会因为失血过多而感到痛苦和恐惧。
转眼步入育龄期,结婚生子成了无法回避的难题,可是长时间的闭经,怎么会有那颗小种子呢?
于是夫妻双方因为不孕症苦苦奋斗了十几年,但一直坚持看中医,吃中药,没有系统的西医方法检查及治疗,以至于错过了生育年龄,只能领养了一个孩子。
近几年又出现了反复的功血,以至于最后诊断为子宫内膜癌。而且该患者体型偏胖,合并高血压、糖尿病。结合查阅的资料,最后做了如下推断总结,交了作业——该患者年轻时应该是比较典型的多囊卵巢综合征,导致育龄期月经稀发,甚至闭经;以至于不孕;围绝经期反复出现无排卵性功血,由于子宫内膜长时间受雌激素刺激,而无孕激素拮抗,加之肥胖,糖尿病、高血压这些高危因素,最后出现了子宫内膜病变,最后演化为子宫内膜癌。
老师对我的作业表示基本满意,并告诫我医生就是要在临床工作中培养一种全局观,不能只着眼于眼前的一病一症,行医如此,做人亦如此。感谢老师对我的教诲,让我受益终身。
开扒多囊卵巢综合征的前世今生
其实,在美中宜和亚运村生殖门诊,这一类的患者还是比较常见的,月经稀发、闭经、卵巢多囊样改变、排卵障碍及不孕。多囊卵巢综合征成了大家备孕之路的拦路虎,阻挡大家的好孕,为了让处于备孕征程的姐妹们对这个疾病有所了解,给大家做个简单的科普,让我们来扒一扒多囊卵巢综合征的前世今生。

首先,什么是多囊卵巢综合征?
咱们来一个高深的定义,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是以稀发排卵或无排卵、高雄激素或胰岛素抵抗、多囊卵巢为特征的内分泌紊乱的症候群。
深奥吧?拗口吧?其实分解一下,对应症状大家就好理解了——
1、稀发排卵或无排卵意思就是月经异常,可能表现出月经周期延长,月经稀发甚至是长时间的闭经。
2、高雄激素意思就是患者有可能出现多毛、性毛分布异常、痤疮、脱发、黑棘皮症等问题。
3、胰岛素抵抗意思就是可能出现血糖、血脂代谢异常、肥胖等代谢综合征的表现。
4、 多囊卵巢意思就是一堆不听话的小卵泡争先恐后的发育,但是没有一个脱颖而出,成为优势卵泡,最后排卵然后跟亲爱的精子同学结合。超声下的表现如下所示:

那么您可能会问:我现在在备孕,有多少可能会扣上多囊卵巢综合征的帽子?稍等我掐指算算——十分之一的概率吧!
呵呵,其实这不是我拍脑门算出来的,是流行病学调查的结果——育龄期女性患病率为5-10%,占无排卵性不孕的30-60%,所以,其实发生几率还是蛮高的!
那么接下来您可能又问,为什么我会得多囊卵巢综合征?别人为啥不得?我可以给您罗列出一大堆病因,比如——
1. 基因问题。
2. 生活习惯:爱吃甜食、生活不规律、不爱运动。
3. 下丘脑-垂体-卵巢轴功能异常。
4. 卵巢局部问题。
5. 高雄激素、高胰岛素水平等等。
我猜这些病因把你说晕了吧?其实科学家们也晕着呢,至今多囊卵巢综合征的病因不明确,可能是综合因素作用的结果。
而且这个疾病可能困扰女人的一生!来看看它的威力吧——
1.近期影响----肥胖、多毛、痤疮、月经稀发、闭经
2.对生育的影响----不孕、易流产、妊娠高血压、妊娠糖尿病
3.远期影响----反复月经异常,子宫内膜病变甚至子宫内膜癌;代谢综合症、糖尿病、高血压风险升高。
假如时光倒流 重新选择结果也许大不同
其实,女人过怎样的一生是每个当下自己选的结果。如果时光倒流,这位患者在每个阶段上应该怎么做才能避免悲剧的发生呢?
在最美的韶华之年, 月经初潮后2~3年里,她应该在医生的帮助下建立比较规律的月经周期。经血过多的情况,不是忍就能解决问题的。比如药物介入,或者孕激素定期撤退出血,或者行人工周期,就能够解决她的问题,解决贫血问题。
步入育龄期后,面对不孕症,结合超声、激素水平及症状,综合判定,如果确诊为多囊卵巢综合征,这个时候如果能给予综合的干预和治疗,结局也许大不同。
具体来说,首先一般治疗:减肥、节食、运动。别看这叫一般治疗,但它的功效可不一般,它是伴发肥胖的多囊卵巢综合征的患者的首选治疗,每周锻炼4-5次,每次超过40分钟;减少主食;不吃糖及含糖饮料、蛋糕等零食;控制脂肪摄入。
采取这一系列措施,将体重控制到正常范围内,很多情况下月经会自行恢复,未来的生育问题也会明显减少。长期的糖尿病、脂代谢异常、心脑血管疾病等发生率也会明显降低。
如果出现高雄激素的临床表现需用达英35治疗。如存在胰岛素抵抗的治疗,则需二甲双胍治疗。
如果一般处理没有恢复排卵,可积极用药物诱导排卵,甚至实施辅助生育技术,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试管婴儿”。如果以上均告失败,还有最后一线的治疗——体外受精-胚胎移植。
此后,如果患者顺利地孕育了宝宝,是不是就可以放松警惕了呢?
——NO!没有生育要求,仍需继续观察月经及排卵情况,如果仍为无排卵状态,则需孕激素定期撤退出血或者短效口服避孕药控制月经周期。这样可以避免子宫内膜长期受单一雌激素刺激,增加子宫内膜病变,甚至子宫内膜癌的发病风险。同时,要每年定期体检,监测血压、血糖及血脂的情况,若出现异常,及时内科就诊。
回想一下,如果这位患者当初做出了正确的选择,她的一生将是另一种局面!
遗憾的是以上都是如果,人生无法假设。
(通讯员 刘玲)
责编:熊梓淇
来源:美中宜和订阅号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