缅怀丨田汉故里,聆听国歌的那些故事

陈永刚,范远志   新湖南客户端   2017-06-26 07:48:19

田汉故里,聆听国歌的那些故事

新湖南客户端记者 陈永刚 通讯员 孙应德

(田汉故居--田家大屋。)

“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熟悉的歌词,熟悉的旋律,每一次听到国歌《义勇军进行曲》,都会令人心潮澎湃、热血沸腾。

6月22日上午,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举行第二十八次会议,国歌法草案提请审议。

82年前,在中华民族救亡图存的炮火声中,《义勇军进行曲》唱出了全民族的愤怒和决心,一曲唱遍大江南北;68年前,这首歌成为了新成立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也给其词作者田汉带来了无限荣光。

今天,在田汉的故乡长沙县,一股传承田汉精神、弘扬伟大的爱国主义的热潮,正在涌动。

田汉其人,从小资情调到无产阶级剧作家

(田汉半身铜像。)

6月25日,记者从长沙县出发,一路向东驱车20余公里,来到果园镇;再沿着乡间公路行驶约10公里,便到了田汉村。

“国歌大道”是田汉村的入村之路,从村口直行开到底,可以看到一幢土砖大屋青瓦粉墙的建筑,这就是田汉故居纪念馆所在的“田家大屋”。

当地村民说,这条国歌大道连接村口和“田家大屋”,修好后经测量,发现刚好1949米。

1898年3月12日, 田汉就出生在这个普通小山村里的一户贫寒农家。

长沙县是湘戏、影子戏等“戏窝子”之地。《田汉文集》里说,田汉从五六岁时起,就经常骑在叔叔们肩上,赶十几二十里地去看庙台戏,他每次看戏回家,就会一边模仿戏里的人物,一边念念有词。这也为他后来走上戏剧创作道路,成为“国歌之父”“中国现代戏剧之父”做了启蒙。

1917年,19岁的田汉东渡日本留学。在日本期间,田汉加入了李大钊创立的少年中国学会,开始发表诗歌和评论,期间,发表了处女作《梵峨琳与蔷薇》,并与郭沫若等组织创造社,倡导新文学。1922年,田汉回国,一个属于他的新时代来临了。

(田汉故居内,展示了田汉的生平与成就。)

回国后,田汉曾在多地任教,教书之余先后创办了《南国》半月刊、南国电影剧社、南国艺术学院、南国社,推进新戏剧运动,多次到南京、杭州、广州等地演出。

这期间,田汉的创作也经历了一个转变,田汉早期的作品,如《梵峨琳与蔷薇》《咖啡店之一夜》《名优之死》、等,明显地散发出或浓或淡的感伤、哀婉气息,剧中人物都在以不同的方式,追求爱情、捍卫理想,洋溢着“唯美主义”。

但随着民族矛盾的加剧,国内阶级斗争的尖锐,他的艺术表现形式不断陷于孤立,那种浪漫的和自然的戏剧无法得到大众的亲近。

作为进步的知识分子和艺术家的田汉,面对民族的生死存亡,他改变了以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恋爱悲剧为主的创作主题,立场逐渐转向贫苦工农一边,转向了为民族解放而呐喊。1932年4月,经田汉多次要求,中共上海中央局文委吸收田汉入党。之后,他创作的舞台剧《乱钟》《暴风雨中的七个女性》等,以及电影《马占山》《中国的怒吼》《三个摩登女性》等,更加注重鼓动效果和反映现实。尤其是抗战爆发以后,田汉热烈响应时代召唤,创作了一批宣传抗战的戏剧,表现中华民族伟大的抗日爱国精神,鼓励人们奔赴前线为国家民族流血斗争。

《义勇军进行曲》,一生的骄傲

(田汉故居内,展示了田汉的生平与成就。)

《义勇军进行曲》,无疑是是田汉一生最值得骄傲的创作。

1934年底,田汉开始创作电影——《风云儿女》,剧本梗概写好后,为了呼应剧中用到的辛白华创作的长诗《万里长城》,田汉准备创作一首以长城为背景的电影主题歌。

对于“长城”,田汉有自己的认识,他的一篇文章中曾写道:虽然从飞机上看,长城不过是一个矮墙,但我们现在要反对侵略者,中国人民要团结起来,形成一个真正的铁的铜墙。于是有了“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这句歌词。

有了歌词,就不得不提到国歌的另一个关键人物——聂耳了。田汉和聂耳在《义勇军进行曲》创作之前已有多次合作。从《聂耳全集》中可以发现,聂耳创作的音乐田汉作词有10首,是其歌曲中作词最多的人。

田汉写完《风云儿女》剧本后,便因“文委”遭到破坏而入狱。当聂耳听到田汉被捕的消息后,马上找到夏衍,说:“听说田先生写的《风云儿女》有一首主题歌《义勇军进行曲》,请交给我作曲吧。” 夏衍见聂耳态度极其坚决,便把谱曲工作交给了聂耳。然而,这首歌也成为两人合作的绝唱。

1935年7月,电影《风云儿女》在全国放映,此时正逢田汉出狱。当他看到报纸横栏大黑体标题上写着“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的字句时,也得知了挚友聂耳在日本不幸溺亡的消息。

与此同时,田汉也发现,《义勇军进行曲》歌词与他的原作相比有所改变,这显然是聂耳在作曲时进行了加工。如原词中“冒着敌人的飞机大炮前进”变成了“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前进”变成了“前进进”。

田汉认为,聂耳的曲子充溢饱满的政治热情和高超的音乐素养,歌词中“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每个人被迫着发出最后的吼声”句子太长,一般人很难驾驭。但聂耳处理起来,却爽朗明快,铿锵有力。

《义勇军进行曲》的歌声迅速传遍中国大地,成为抗战期间中国军民齐声发出的最洪亮怒吼。这首《义勇军进行曲》有多火,可能现在的人们难以想象。

1938年,教育家丰子恺写出了《谈抗战歌曲》,其中就记述了这样的场景:连荒山中的三家村里,也有“起来,起来”、“前进,前进”的声音出于村夫牧童之口。都市里更不必说,长沙的湖南婆婆,汉口的湖北车夫,都能唱“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

在全国的军队中,《义勇军进行曲》也是唱得最多的军歌。历史学家黄仁宇曾在远征军担任上尉参谋,他曾回忆道:我们在成都草堂寺青羊宫做军官的年代也唱过不知多少次了。“我们万众一心,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前进!”其音节劲拔铿锵,至今听来还令人想念抗战时的气魄。

1949年9月25日,新中国成立之际,毛泽东、周恩来在中南海丰泽园主持召开国旗、国徽、国歌、纪年、国都协商座谈会。

在座谈会上,马叙伦等主张暂用《义勇军进行曲》代国歌,徐悲鸿、郭沫若等许多委员表示赞成。

(田汉故居内,展示了田汉的生平与成就。)

因原歌词有“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等历史性的词句,郭沫若等建议将歌词修改一下,田汉当时也谦虚地表示不太合适。

但是,张奚若、梁思成认为这首歌曲是历史性的产物,为保持其完整性,词曲最好不做修改,并举法国的《马赛曲》为例。

毛泽东和周恩来赞成这样的看法,认为新中国要达到真正安定、安全,还需要与内外敌人及各种艰难困苦做斗争。9月27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就国歌一致通过了决议案: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歌未正式制定前,以《义勇军进行曲》为国歌。

10月1日下午3时,北京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开国大典,毛泽东用洪亮的声音向全世界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接着毛泽东按动升旗电钮,伴随五星红旗冉冉上升,《义勇军进行曲》作为国歌第一次在天安门广场响起。

1982年12月4日,五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通过决议,确定田汉作词、聂耳作曲的《义勇军进行曲》为正式国歌。2004年3月14日,十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通过宪法修正案,将国歌正式写入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是《义勇军进行曲》”。

建设田汉戏剧艺术文化园,打造文化新名片

(田汉的侄儿田海雄先生介绍情况。)

“得知这个消息我感到非常振奋。”6月25日,田汉的侄儿田海雄先生了解到国歌法草案提交审议的消息后,非常兴奋。

草案规定,国歌列入全日制小学一年级音乐课教材。对此,田海雄非常认同。“有国才有家,爱国教育要从娃娃抓起。”田海雄说,现在在田汉村,村里的小学生入学第一课就是学唱国歌,培养他们敬仰国旗,敬畏国歌的品质。如今,村里几乎所有的学生听到国歌奏响时都会肃立致敬,国歌已走进他们每个人的心里。

事实上,在田汉的家乡,人们从没有忘记过这位杰出的音乐家、戏剧家、“国歌之父”。明年,就是田汉先生诞辰120周年,总投资约2.95亿元的长沙县田汉戏剧艺术文化园目前正在加紧打造,将成为长沙县乃至湖南省的一张文化新名片。

(在长沙县,国歌教育、田汉精神教育已成风气。)

长沙县委宣传部有关负责人介绍,田汉戏剧艺术文化园由湖南大学设计院魏春雨团队整体规划设计,规划面积约352亩。园区以田汉故居为依托,以国歌广场、艺术中心、田汉雕像广场为核心,配套建设艺术学院、古戏台及戏曲艺术街、戏剧雕塑园等参观景点及一系列的服务设施。其中,艺术中心、艺术学院等建设将以湖南民居为特色,展现湖湘地域风格,古戏台将最大限度地保留乡土气息。

“我们还将原汁原味地重现田汉戏剧场景。”该负责人介绍,戏剧雕塑园将分别布置真人大小的青铜雕塑组,展现《丽人行》《关汉卿》《白蛇传》等田汉戏剧作品场景和戏剧创作场景;戏曲艺术街将设置体现生旦净末丑等戏曲中人物角色的群雕和笙、二胡、唢呐、锣等戏曲演奏人物趣味雕塑。整个园区将分两期建设,一期工程预计将于2018年2月底完工。园区建成后,将开展系列活动,成为展示湖湘戏剧文化的新舞台。文化园还将通过正在修建的田汉大道连接浔龙河生态艺术小镇,成为长沙县全域旅游新的亮点。

(田汉戏剧艺术文化园规划示意图。)

省委宣传部副部长周湘认为,田汉精神内涵的核心就是爱国主义精神,在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可发挥重要作用。他建议,打造田汉戏剧艺术文化园,不仅是发展经济和旅游,更是对文化的呈现和传承。文化园要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结合,并以社会效益为主导。

(图片均由新湖南客户端记者 范远志 摄)


责编:罗雅琴

来源:新湖南客户端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