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云武,金慧,陶芳芳 新湖南客户端 2017-01-08 13:50:42
变废为宝,专家有招
中国农林废弃物能源利用高峰论坛举行

新湖南客户端1月8日讯(记者周云武 金慧 陶芳芳 摄像王小华)如何变废为宝?行业顶级专家南宁支招。今天上午,中国农林废弃物能源化利用高峰论坛在广西南宁举行,论坛由中华环保联合会主办,全国农林废弃物发电产业联盟协办,理昂生态能源股份有限公司承办。
农林废弃物是一种重要的生物质资源,是重要的可再生资源,主要包括秸秆、稻壳、食用菌基质、边角料、薪柴、树皮等。

(湖南常德理昂农林废弃物发电项目厂区厂貌。)
理昂生态能源股份有限公司位于湖南省长沙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成立于2008年,是一家专业从事农林废弃物能源化利用的环保、科技、创新型企业。通过农林废弃物资源的收集、发电和灰渣循环利用,助力发展循环经济、净化美化生态环境,惠及千家万户就业增收。
2016年底,理昂生态投运和即将投运的农林废弃物发电项目共8个,总装机容量达200MW,每年可处理农林废弃物230多万吨,为农民直接增收7亿元以上。
小产业关注大民生
——中华环保联合会副主席孙晓华

我国每年有9亿多吨的农林废弃物,雾霾围城、垃圾围村的现象愈加严重,许多贫困落后的乡村,如今是见不到当年的“乡愁”,只闻得到扑鼻的“乡臭”。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全国对污染治理的呼唤,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迫切。
农林废弃物发电产业从源头疏导,源头治理,通过资源化循环利用变废为宝,生产出绿色环保能源。
自2006年我国诞生第一个农林废弃物发电企业以来,我国已投运和在建农林废弃物发电项目302个,年处理农林废弃物近9000万吨,年产出环保电力约500亿千瓦时,节约标煤2000万吨/年,减排二氧化碳5000万吨/年,产生了巨大的“环保”效应。通过燃料采购将发电收入的60%以上直接转移给了农民,每年为农民直接增收270亿元。
实践证明,农林废弃物发电产业做的是“小买卖”,干的是“大惠农”;经济总量上是个“小产业”,社会效益上却事关“大民生”;产品形态上是个“小能源”,价值体现上却是个“大环保”。
任何垃圾都是放错地方的资源,给垃圾找到正确的出口,它带给人类的就将不再是污染,而是能源。
能源行业“小弟”,农村废弃物利用领域“大哥”
——浙江大学能源工程学院院长、博士生导师骆仲泱

生物质能源包括主动型生物质能和被动型生物质能,被动型生物质的主体就是农、林业废弃物,包括各种农林生产加工废弃物和秸秆。
我国农林废弃物直接燃烧发电产业始于2006年,采用炉排燃烧技术和自主研发的流态化燃烧技术并行发展,2015年已经达到装机530万千瓦的规模。根据“生物质能发展十三五规划”,未来将秉承稳步发展态势,在2020年预计突破700万千瓦。
近十年的运行显示,流化床路线在燃烧效率、污染物排放、运行稳定性、碱金属问题抑制等方面优势突出。2007年,浙江大学研发的世界上第一台以秸秆为单一燃料的循环流化床锅炉投运,达到了设计预期:实现了低温燃烧,密相区温度低于700℃,整个燃烧流场烟气温度不高于800℃,最大程度抑制了灰熔融和碱金属析出;可靠畅通的物料循环,燃料燃烧效率高,飞灰含碳量低于4%,锅炉热效率达到90%以上 。
目前,我国农林废弃物直接燃烧发电产业年处理农林废弃物已接近9000万吨,每年产出环保电力约500亿千瓦时,节约标煤2000万吨/年,减排二氧化碳5000万吨/年。通过燃料采购将发电收入的60%直接转移给了农民,每年为农民直接增收270亿元。农林废弃物发电应用,是能源行业“小弟”,但成农村废弃物利用领域“大哥”。
因此,我认为,我国农林废弃物类生物质的直接燃烧技术取得了长足的进展,进入成熟的商业应用阶段。燃用秸秆类生物质资源将是个趋势,技术设备上,我们要为此进行准备。
农林废弃物发电是一种生态文明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资源与环境政策研究所副所长常纪文

目前,我国农林废弃物发电产业年处理量近9000万吨,但每年尚有1.8亿吨的农林废弃物需要能源化利用。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活方式的转变,农林废弃物总量将会呈逐年增长之势,对环境的压力将会更大。
我认为,农林废弃物发电符合生态文明的基本要求,生态文明就是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通过农林废弃物的再利用,能够保护大气环境,防治雾霾;保护水体环境,防止水体富营养化;有利于把农林废弃物资源化,减少资源浪费;产生的环境污染和其他废弃物焚烧发电相比,容易控制;符合气候变化应对的国家战略。
一个项目可以惠及上千农户,提高农民收入,助力政府扶贫战略。但是,这个行业也存在着电力过剩,环境效益的政策支持不足等瓶颈。
为此,我希望国家能明确农林废弃物发电产业为“环保”产业,并综合统筹考虑完善现有的税法规定。
林废弃物利用:认识四大效益,突出五大优先
——上海证券交易所原首席经济学家胡汝银

在微观经济和“三农”层面,通过秸秆发电等渠道对秸秆等农林废弃物进行充分再利用,是解决伴随我过经济增长出现的环境污染严重、国际贸易条件逐步恶化、城乡差别明显拉大、无效甚至有害GDP增长等痛点的有效途径之一。
它可产生多重社会福利效应。环保效应。秸秆废弃物发电和热电联供,可避免田间秸秆焚烧对环境的污染,也可减少当地冬季化石能源取暖方式产生的环境污染。惠农效应。秸秆发电厂向农民收购废弃物秸秆,在变废为宝、转化资源、的同时,开辟了一条农民增收致富的新门路。以一个装机规模3万千瓦的秸秆发电项目为例,每年向农民支付燃料收购款约9000万元,按目前3000元的贫困线,可以帮助30000人脱贫。农民向秸秆发电厂出售秸秆废弃物获得的额外收入产生的国内需求的乘数效应,和资金流、财富流的循环,以及价值链的延伸。农民收入增加了,他们有支付能力的需求和其他购买支出也相应地增加,从而扩大了社会消费、扩大了社会资金流。对石油等传统能源要素的进口替代效应。通对传统能源的替代效应形成进口替代,降低国家对外部原油的依存度和相应的多方面风险,减少外贸支出,扩大内需。
由此可见,秸秆废弃物发电和热电联供,作为有效治理秸秆焚烧污染等环境突出问题的手段,应当在秸秆废弃物供求数量精准匹配的产能规划框架下大力推广。
那么,具体怎么推广?我认为要注重五个优先。环保优先。要算国家和社会的总账、长期大账,不能囿于传统能源生产的眼前小账和单个企业的小九九。惠农优先。在其他条件相近的情况下,要将具有惠农效应的能源解决方案置于鼓励发展的优先位置。进口替代优先。需要制定富有远见的能源供应链的国家发展战略,最大限度地降低对外部能源要素供给的过度依赖。产业组织优化和核心竞争力领先者优先。通过引入健康的市场竞争因素和公开、透明的秸秆发电项目招投标机制等,实现创新驱动和优胜劣汰,推动技术创新、行业进步。政策扶持优先。建议国家有关部门为农林等废弃物发电行业提供更到位的政策支持。比如要保持全额收购和电价补贴政策的稳定和持续,给行业吃一颗定心丸。
生物质气化技术已基本具备进入市场的条件
——中国科学院广州能源研究所副所长李海滨

作为农业大国,我国生物质资源丰富,目前每年可作为能源利用的农林废弃物达3-4亿吨标煤左右,但由于种类复杂,大部分没有有效利用。农林废弃物资源具有种类复杂、数量很大;品位较低、分布分散等特点。
目前,气化利用是分布式利用的重要途径。气化技术有很多优势,如技术多样,适于不同原料;规模灵活,适于分散利用;用途广泛,适于因地制宜;商业模式灵活;投资门槛低。
其中,供热仍是生物质气化技术的主要方向,近年生物质气化的热电联供技术快速发展,并开始探索燃气替代窑炉燃料的可行性。
总体上看,气化技术产业化发展缓慢;新的气化利用方向(气化供热、气化燃气)正在成为发展热点。农林废弃物气化应用的方向主要有生物质气化燃气锅炉,替代天然气用于工业窑炉,生物质热-电-气联产技术,生物质气化-混烧利用。
综上所述,我认为,目前生物质气化技术已基本具备进入市场的条件,其中在天然气高于3.5元/m3的北方地区和在天然气高于4.0元/m3的南方地区已具备市场竞争力。
低劣农业资源 ,将是未来生产乙醇的主要原料
——广西科学院研究员黎贞崇

国家能源局2016年10月公布了《生物质能发展“十三五”规划》:截止2020年生物液体燃料年利用量600万吨;推进燃料乙醇推广应用。大力发展纤维乙醇,适度发展木薯等非粮燃料乙醇。
这是国家对燃料乙醇的肯定。未来的燃料乙醇原料必须是非粮为主,且从成本的角度,必须考虑从低劣农业资源为原料进行开发。
广西甘蔗叶和甘蔗渣、木薯秆和木薯渣是量大的低劣原料。糖蜜是甘蔗糖业的副产品。在广西,以糖蜜为原料生产乙醇的企业有17家,总产能50万吨。但是,糖蜜废液处理的高难度成为广西糖蜜乙醇发展的瓶颈。曾经,糖蜜乙醇废液主要用于农业浇灌,却引起了农业污染。从这个方面来看,利用糖蜜乙醇产业的浓缩废液进行醇电联产是未来值得尝试的方向。
目前,广西每年生产甘蔗渣1600万吨,而且原料集中、干净,也是纤维素乙醇的天然优良原料。此外,广西的甘蔗叶、木薯秆、木薯渣等等,也都是纤维素乙醇的丰富来源。
广西还有13家以木薯为原料的生物乙醇企业。他们非常重视生产的综合利用。由于原料的竞争性,部分企业不但使用木薯作为原料,也将糖蜜作为原料,双系统的执行使得其抗市场风险方面更有优势。 因此可见,以木薯秆、木薯渣作为原料,实现醇电联产是木薯乙醇综合利用的发展方向。
尽管近年来,广西木薯和甘蔗种植面积逐渐减少,但我认为,广西的生物乙醇产业不可能消失,只是其竞争压力将进一步加大;多产品联产是企业的出路,变废为宝,增加企业的多重收入是企业提高竞争力的法宝;原料转向低劣生物质资源是企业下一步必须思考的问题,是降低生产成本的最终道路。
为了共同的绿色使命
——圆桌论坛,论道农林废弃物发电

随后,峰会举行了圆桌论坛, 全国农林废弃物发电产业联盟秘书长郭云高,国能生物发电集团公司副总经理李奇、中国光大绿色环保有限公司技术总监张云月、山东琦泉集团董事长董静波、理昂生态能源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参与论坛。
农林废弃物发电产业走过了10年风雨历程,十年的从无到有,已投运和在建的302个农林废弃物发电项目,在生态文明建设的旗帜下,践行着绿色发展的责任和使命。为了“美丽中国”战略的实施,为了青山绿水的共同理想,为了探索行业协同发展的前进方向,我们将不负众望,全新起航。
项目签约,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上午11:30,理昂生态能源股份有限公司项目签约推介会,河南省罗山县、湖北省汉川县与理昂公司签约;湖南省攸县、广西壮族自治区环江毛南族自治县与理昂公司签约。

最后,理昂生态能源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郭振军致答谢词。(本文图片由通讯员 王小华 摄)
责编:唐能
来源:新湖南客户端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