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声在线 2025-11-12 20:58:29
新湖南客户端11月12日讯(全媒体见习记者 彭美涵 通讯员 向小艳)今天,由湖南省文化和旅游厅主办、省文化和旅游厅导游服务中心承办的湖南省艰苦边远地区和基层一线舞蹈编创培训班,在湖南省歌舞剧院有限公司正式结业。培训班为期10天的“授人以渔”课程,为82名来自湖南艰苦边远地区和基层一线的舞蹈工作者,送上了一场从理念到方法的系统性舞蹈编创“启蒙”。

结业仪式。通讯员供图
基层文艺院团、文化馆站普遍面临表演能力强、编创能力弱的困境。尤其在艰苦边远地区,舞蹈骨干们有生活积淀和创作热情,常因舞蹈编创理念、技法的缺失而“无从下手”。培训班针对此进行精准“滴灌”“造血”,并非教会几个成品剧目,而是致力于构建一套可持续的创作方法论。
本次培训将专业基础训练作为编创能力提升的基石。培训的10天里,每天清晨8:30,三个班级的学员准时出现在湖南省歌舞剧院的专业排练厅,开始“雷打不动”的90分钟基训课。培训还创新开展“分班轮换”教学模式,三个班级学员轮流进入“空间”“时间与力量”“主题与叙事”三大核心编创模块进行深度学习。这一设计精巧地解决了短期集中培训中普遍存在的深度与广度的矛盾,实现“导师资源深度聚焦”与“学员知识结构广度覆盖”之间最优解。

培训现场。通讯员供图
培训课程推陈出新,从省舞蹈家协会主席杨霞《以当代思维激活舞蹈创作生命力》的宏观视角切入,继而通过马卓明、王光辉、曹磊等专家课程,打通音乐、非遗、少儿舞蹈等垂直领域的创作逻辑。而且,课程设置体现了鲜明的时代感,《AI赋能舞蹈编创》一课更是引导学员思考将新技术作为拓展创作维度的工具。
培训的最后阶段,课程完全以作品为导向,学员们回到排练厅,经历作品完善、分段编创、彩排修正的完整流程。落脚在彩排环节,学员从被动接受的“学生”,转变为亲身经历创作全过程的“编导”,完成了从“我不敢编”到“我能编”的关键心理跨越,从而达到编创能力的提升。

结业舞台。通讯员供图
此次培训探索出的“身体奠基+系统赋能+模块教学+成果导向”的培养模式,为破解基层艺术人才瓶颈,提供了宝贵的“湖南经验”。
责编:伍镆
一审:彭美涵
二审:胡杏子
三审:谭登
来源:华声在线

版权作品,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湖湘情怀,党媒立场,登录华声在线官网www.voc.com.cn或“新湖南”客户端,领先一步获取权威资讯。转载须注明来源、原标题、著作者名,不得变更核心内容。
我要问

下载APP
报料
关于
湘公网安备 4301050200037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