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鹏 华声在线 2025-11-12 17:21:23
艾鹏
近日,一则“官方称已对淘宝霸屏广告展开调查”的消息冲上热搜。据《大众新闻》报道,点开百度、闲鱼、菜鸟等常用App,手指一碰或机身稍晃,便会强制跳转至淘宝“双11”会场。用户想关闭广告,要么因跳转太快来不及操作,要么因关闭按钮隐蔽难以寻觅。这种利用高灵敏度“摇一摇”和“全屏热力图”等技术实现的“霸屏广告”,已然成为一种网络公害。
这种现象的发生,究其根源,在于对技术的滥用、对规则的漠视。首先,它极大降低了用户的触发门槛。“霸屏广告”利用手机陀螺仪和加速度传感器,将“晃动”这一无意识行为定义为“同意跳转”,如此技术陷阱,使得用户被强行“劫持”至商业营销页面。其次,关闭机制形同虚设,更是暴露了设计端的“别有用心”。无论是利用跳转的瞬时性让用户无法反应,还是将关闭按钮计得极小、颜色极淡或置于视觉盲区,都是为了增加用户的关闭难度,提升广告的强制曝光率。
“霸屏广告”的危害,不仅降低用户的体验,更侵犯用户的合法权益。从法律层面看,这种行为往往伴随着“强制授权、超范围索权”,在用户不知情下收集分析其网购记录、浏览习惯等敏感信息,严重侵犯个人信息权与隐私权。从市场秩序而言,这种强制跳转是一种不正当竞争行为,粗暴地截流其他应用的流量,形成“强者通吃”的恶劣秩序。更重要的是,这样的行径消耗用户对数字产品的信任,每一次非自愿跳转,都是对用户耐心与信任的伤害。长此以往,当信任的基石崩塌,再精巧的商业模式也难以为继。
治理“霸屏广告”乱象,需多方合力。首先,监管部门必须“长出牙齿”,依据工信部《关于进一步提升移动互联网应用服务能力的通知》等规定,对查实违规的企业依法予以严厉处罚,形成强大威慑。同时,建立常态化监管机制,将“摇一摇”跳转、隐蔽关闭按钮等纳入重点监测范围。其次,平台企业必须“回归正道”,将尊重用户、优化体验作为核心竞争力,取消违规的广告跳转方式,提供清晰、便捷的关闭选项,真正做到“用户知情且同意”。最后,用户也需勇于维权,遭遇此类困扰时,通过截图、录屏等方式保存证据,向12321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受理中心或当地市场监督管理部门举报。
只有形成社会共治合力,才能铲除“霸屏广告”赖以生存的土壤,还用户一个清朗的数字空间。
责编:伍镆
一审:刘茜
二审:印奕帆
三审:谭登
来源:华声在线

版权作品,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湖湘情怀,党媒立场,登录华声在线官网www.voc.com.cn或“新湖南”客户端,领先一步获取权威资讯。转载须注明来源、原标题、著作者名,不得变更核心内容。
我要问

下载APP
报料
关于
湘公网安备 4301050200037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