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田星火——访农民画家、湖南省最美志愿者罗立新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2025-10-27 15:30:18

文/莫鹤群

农民画家罗立新

湘东的秋阳斜斜地照过田埂时,株洲市白关镇的老宅子便浮起一阵清澹的墨香。青瓦衬着黛墙,墙根挤着几畦菜蔬,门楣上“白关书画院”五个字,笔道拙得可爱,却透着实敦敦的暖意,恰似主人那双染过泥土与颜料的手。我坐在院心竹椅里,听他慢悠悠说十九年过往,竟觉得那墨香里裹着的,是比丹青更厚重的人生底色。

1979年,罗立新出生在株洲市白关镇云山村这片泥土里。田埂上的狗尾草,屋檐下的麻雀儿,在他眼里皆成了天然的画稿。十七岁上,他掮着蓝布包走进株洲城,在建筑工地的钢筋丛林中,仍揣着半截铅笔。夜间蜷在工棚里,就着昏灯在墙皮上涂抹,把累与盼都揉进线条里去。后来转到饭店洗碗,水花溅溅的当儿,指尖还记挂着光影的浓淡。洗手间墙上随手钉了张猴画,不想竟成了命里的转捩。“那时节,怎敢想有人瞧上我的画呢?”他抚着手中的笔杆,眼角的笑纹漾开来。市美协主席周伟钊偶然见了那画,觉着笔底有股子野生生的灵气,竟寻来对他说:“我教你,不收分文。”往后数年,他先后得了几位先生指点,在宣纸与颜料间深耕不辍,终从田垄里的后生,成了搦管丹青的画师。

丙戌年(2006)暑天,他在天元区租了间小屋,几个留守娃儿握着画笔,在晨光里勾画爹娘的模样。那些因久别而黯沉的眼睛,渐渐亮起星子似的光。“乡里伢子不能摸不着笔墨。”乙未年(2015)他把老宅修葺一新,白关书画院便在这田畈间立了根。市里四个教学点,六所村小,总见着他奔波的身影。礼拜三的美术课,成了娃娃们最盼的约定。十九年来卖画所得,他未尝置办城里的房产,尽数化作了娃娃们的纸笔。“钱用在伢子身上,比什么都值。”他说得淡,话里却沉着千钧的分量。上万个娃娃从这里提起笔,把田垄的风、心里的愿,都画进素纸里。

十九年过去了,罗立新的爱心事业有了得力助手,妻子向阳成了他最贴心的支持者;更有天津大学的画室、湖南工大的课堂、清华园的林荫道、国防科大的操场,湖南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的实验室,都有从这白关镇走出去的身影。

寒暑假里,昔日的学生接过他手中的笔,成了新娃娃的先生。“当年罗老师给我们种下梦,现今该我们传这盏灯了。”望着这些后生,他眼里汪着温温的光。乡贤送的楹联说得好:“丹笔铺陈乡野童心斑斓梦,仁心守望寒门稚子向阳天。”日头西斜时,书画院的墙上晃着娃娃们的画,红是辣椒的红,绿是禾苗的绿。他立在画前,身影渐渐融进那片彩墨里。他说自己到底是个种田人:“每日寅时便要下田,帮爷娘喂鸡鹅鱼鸭。只有这样,伢子们才吃得饱饭。”最难的辰光是丙申年(2016),田里收成不济,连电费都缴不出。娃娃们跟着吃了一个月清汤面,七日不见荤腥。“现今想起,还觉着亏欠这些伢子。”他说着,眼圈微微地红。“路总要走下去。”问起往后,他带着我们爬上后山盖的两幢宿舍,指着架子床说,留守娃儿们不用打地铺了。我也可以多陪陪年迈的爷娘和自家三个细伢子啦。是呀,墨色会淡,年月会老,可白关镇这盏灯,却在光阴里愈烧愈亮,暖着无数个在田埂上做梦的童年。

责编:龙子怡

一审:龙子怡

二审:张建平

三审:周小雷

来源: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