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9-11 17:26:13
湖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刘家璇
“注意手腕角度,托盘要稳如泰山!”9月10日,在郴州工业交通学校的实训教室里,廖青莲正在指导学生进行托盘训练。她手中的橡皮筋训练器格外醒目——这是她自创的教学工具,用来帮助学生固定手腕姿势,追求那0.5厘米的极致精准。
“在星级酒店服务中,这0.5厘米的误差就是专业与业余的分水岭。”廖青莲的话掷地有声。21年前,她还是一家酒店的服务员,如今已成为职业教育领域的匠心传承者。这段跨越,源于一个朴素的心愿:“把手艺传下去。”
廖青莲(左二)与学生们一同领奖。
然而,教书育人的道路远比廖青莲想象的复杂。智力稍显不足的花花(化名),连简单的工作都难以完成;缺乏家庭关爱的小雷(化名),总是低着头不敢与人对视……
廖青莲很快发现,这些中职孩子需要的不仅是技能,更是温暖与爱。她明白,自己首先要做的,是重塑这些孩子的自信。
“职业教育首先要立德树人。”廖青莲的教学理念在实践不断深化。她创新推出“三维教学模块”,将每个服务动作分解为知识图谱、肌肉记忆和场景模拟三个维度。在斟酒教学中,她不仅教手法,更讲解“酒满敬人、茶满欺人”的文化内涵;在铺床训练时,她连一个床单中线的对折都要反复打磨。
这种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收获硕果:截至2025年,她累计指导学生获省级技能奖项15次、市级23次,2013年更实现郴州中职“中式铺床”省赛一等奖零的突破。
廖青莲(左二)与学生们一同领奖。
严苛的训练背后,是深厚的师爱。
五年前,学生雷文佳遭遇车祸,廖青莲第一时间垫付医药费,连续七天守在ICU外。“当他醒来那一刻,我眼泪一下就下来了。”这件事让她深刻体会到:“师爱是关键时刻能让学生依靠的肩膀。”
2018年,某星级酒店经理的一句抱怨刺痛了她:“校招生上手太慢,得培训三个月。”调研显示超八成的毕业生面临同样困境。廖青莲立即开展教学改革,将竞赛标准融入课程,与企业共建实训基地。
这一问题推动了她的省级课题研究。她将中餐宴会摆台的18个评分点转化为28个实训项目,使学生的岗位适应期从3个月缩短至2周。研究成果被7家星级酒店纳入新员工培训体系。
寒暑假里,廖青莲总是穿上服务员工装,回到酒店一线“回炉”。“行业变化太快了,今天教的知识,明天可能就过时。”她每年深入温德姆、华天等酒店实践,将智能化窗帘、客控系统等行业最新技术带回课堂。
廖青莲(右)带学生在星级酒店进行实操训练。
作为专业负责人和“青蓝工程”师傅,廖青莲倾囊相授培养青年教师。即使腰椎间盘突出发作,她也隐瞒病情,坚持为刘晶涛、吴双姣等青年教师磨课,从板书设计到讲课手势都进行反复打磨。
2025年,她牵头7所中职校与15家企业启动“五个一协同工程”,构建“校企双元备课—模块化打磨—标准转化”教研闭环。在她看来,职业教育的未来需要薪火相传。“一个人再能干,也只能教几十个学生。培养一个团队,就能影响成百上千人。”如今,她指导的青年教师都已成长为教学骨干。
问及二十一年坚守的意义,廖青莲眼中泛起柔光:“每当看到学生在赛场上获奖时的自信眼神,看到他们服务客人时的从容姿态,收到他们发来的职业成长喜讯,我就觉得一切付出都值得。”
如今,她的学生遍布全国各地,有的成为酒店高管,有的担任专业培训师。而廖青莲依然坚守在三尺讲台,用匠心和师爱,继续浇灌着一批又一批职教学子。在她看来,每个孩子都是一块待琢的璞玉,只要用心打磨,终会绽放出璀璨光芒。
责编:刘家璇
一审:梁可庭
二审:罗徽
三审:陈淦璋

版权作品,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湖湘情怀,党媒立场,登录华声在线官网www.voc.com.cn或“新湖南”客户端,领先一步获取权威资讯。转载须注明来源、原标题、著作者名,不得变更核心内容。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