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点丨善于运用理论思维指导工作实践

肖燎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2025-09-11 14:44:19

肖燎

认识世界、改造世界,必须依靠理论思维,真正把握事物的内部联系和发展规律,依据科学的认识成果指导实践活动。各级领导干部是党治国理政的骨干力量,领导干部的理论思维能力,对于各项事业的进展、各项工作的成效,关系重大。

理论思维有助于增强全局观念,摆脱局限于一地一事的思维方式,着眼国之大者做好本职工作;有助于理清事物复杂关系,区分主观和客观、现象和本质、主要和次要、暂时和长久等,提高做好各项工作的主动性和有效性;有助于自觉遵循发展规律,顺利时防患未然,困难时转变局势,用权处慎之又慎,居当下谋划长远,学会照辩证法办事;有助于提高思想境界,站得高、看得远,理想执着、信念坚定,不断修炼、严于自律,经得起考验、顶得住诱惑、扛得住压力,成为有良好素养的领导干部。

强化全局思维定方向

全局思维就是紧跟时代前进步伐,站在战略大局的高度观察、处理问题,透过纷繁复杂的表面现象把握事物的本质和发展的内在规律,做到既抓住重点又统筹兼顾,既立足当前又放眼长远,既熟悉国情又把握实情。在推动落实工作时充分论证评估,把握大局,把准方向,谋定而后动、谨慎从事,确保实际工作决策的正确性。

随着我国各领域改革的不断深入推进,改革涉及面越来越广、复杂程度越来越高。在推进具体工作时,必须以问题为导向,不仅要看到现象和细节,更要正确把握本质和全局,抓住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牵住牛鼻子,确保工作沿着正确的方向推进,避免在复杂多变的问题中舍本逐末、迷失困惑,犯方向性错误,需要强化全局思维不断提高工作决策的科学性。

强化辩证思维抓重点

工作中我们要处理好重点与一般的关系,既要狠抓重点,又要兼顾均衡,实现抓重点、带全局。面对的事务千头万绪,而时间和人的精力总是有限的,能支配和调动的资源也是有限的,必须集中时间精力、集中优势资源狠抓重点。

一定要牢牢掌握抓主要矛盾、抓重点、抓要害的领导方法。一要找得准,善于多视角、多因素地分析比较,找准全局工作中的重点事项、关键环节;二要抓得狠,对重点工作扭住不放、一抓到底,做到踏石留印、抓铁有痕,善始善终、善作善成。

唯物辩证法告诉我们,主要矛盾是在一定条件下形成的,也会在一定条件下发生转移。要避免静态的、刻舟求剑式的思维方式,用动态的、发展的眼光去分析和解决主要矛盾,紧紧盯住主要矛盾的变化,做到什么问题突出就狠抓什么问题,哪里的工作要紧就狠抓哪里,不断增强抓重点的针对性、实效性。

抓主要矛盾并不意味着次要矛盾就可以不抓,也不能顾此失彼。这就要求我们学会弹钢琴,把两点论和重点论统一起来,既善于抓重点、抓关键,又善于统筹兼顾、以点带面,拿捏好各项工作的力度和进度,实现统筹推进,牢牢掌握主动权。

强化底线思维克难题

底线思维,即立足客观现实,设定最低目标,或从最坏处准备,并在此基础上努力争取最好结果的思维方法。推进落实工作时必须坚守一条,凡是有利于坚持党的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事就坚定不移做,凡是不利于坚持党的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事就坚决不做!这意味着,凡事都有底线,任何领导干部,不管职务多高、资历多深,都要知底线,准确把握底线。这既是领导干部能力的重要体现,也是能力发展的努力方向。底线思维是积极作为的思维。

干事是对领导干部的底线要求,不断提高政治能力、调查研究能力、科学决策能力、改革攻坚能力、应急处突能力、群众工作能力、抓落实能力,目的也是为了干事。干事特别是积极主动干事、有能力干事、能干成事的领导干部才是称职的,也才是真正的能力体现。

消极被动、墨守成规不是真正的底线思维,积极作为、主动干事方是真正的底线思维。对于各级领导干部来说,坚持底线思维,就是要坚持积极作为的思维,努力做到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

当前,一些领导干部把不踩红线、不碰高压线理解为坚持了底线思维,这实际上是对于底线思维的一种错误认知。凡事从最坏处准备,努力争取最好的结果,做到心中有底、有备无患、遇事不慌,牢牢把握主动权。在具体工作中,要勇于担当、敢于创新,不断开创工作的新局面,尽力争取工作目标和工作成效的最大值、最优值。

强化创新思维开新局

如果说要我抓是外在压力,那么,我要抓就是内在动力。创造性贯彻落实正是这种内在动力的体现,是一种马不扬鞭自奋蹄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这样工作就能顺利打开新局面。同样条件下,主观能动性不同,抓落实的效果也会大不一样。是按既定公式动手不动脑,还是想方设法、敢为人先,是满足于考试及格,还是追求只有更好,结果会是大相径庭。

抓落实,事关工作成效和事业成败,也是党员干部的职责所在。能否抓好落实,考验的是能力水平,善于运用创造性思维尤为关键。有的同志面对新情况新问题,由于不懂规律、不懂门道、缺乏知识、缺乏本领,还是习惯用老思路老套路来应对,蛮干盲干,结果是虽然做了工作,有时做得也很辛苦,但不是不对路子,就是事与愿违,甚至南辕北辙。面对困难和挑战,如果不坚持运用创新思维,我们就难以胜任领导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繁重任务。

创造性不是随意和任性,反而更要讲原则,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基础上,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才能确保落实不跑偏。善于用创造性思维抓落实,其中一条重要经验就在于,心中要有。这个,不是抽象的,而是具体问题、实际情况。心中有,手里才能有。对问题有着实在而具体的接触和体验,有助于激发内心感受,在认识上递进一层、行动上深入一步。

强化法治思维守规矩

要从思想上形成对规则尊重和敬畏的意识。法即规则,法治思维必然要求对规则的尊重和敬畏,从而才能更好地发挥规则在管理中的作用。形形色色的人、千奇百怪纷繁复杂的事,也都必须靠制度来约束。

要用法治思维的标尺规范施政行为。身不正,有令不行。我们每一位同志,都在不同领域、不同程度上代表着党和政府开展施政行为,我们执政过程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代表着党和政府的形象,面对每一项任务、每一件工作,要求我们必须用法治思维的标尺规范各项行政行为,必须坚持依法行政处理与群众切身利益相关的事务。

现代行政管理中要更多地倡导自愿性的合约,而不是强制性的命令来实现行政目标。当然,这些自愿性合约都是在符合法律法规和各级政策的基础上的。我们必须明确法治精神法律至上、公平正义的内涵,把法治精神的思维深深地贯穿到我们工作的大事小情、解决矛盾纠纷的每一件具体实践中去。事实证明,这样能经得起历史的考验。(作者系湘潭市委党校60期处干班学员、市工信局副局长)

责编:颜石敦

一审:蒋睿

二审:颜石敦

三审:白培生

来源: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