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2025-07-18 08:18:20
郑丹枚 于 涵
没有气派的政务大楼,却托起了130余万群众的“幸福半径”——隆回县以“分布式智慧政务”改革破题,通过1个主中心+8个分中心的“蜂巢式”布局,配套“帮代办+上门办+云端办”三维服务,将政务服务延伸至群众家门口。
这项让偏远乡镇办事从“跨山越岭”变“抬脚就到”的创新实践,不仅让群众平均办事时间缩减60%,更以99.8%的满意度测评,为山区政务服务改革蹚出了一条可复制的“隆回路径”。
设置重构:打造“15分钟政务服务圈”
6月30日,隆回县政务服务中心金石桥分中心人头攒动。小沙江镇雪峰山大花瑶文化旅游有限责任公司的法人舒健正在办理卫生许可证换证业务,“从提交材料到拿到证件,整个过程不足二十分钟。过去要专门开车去县城办,现在下来到金石桥买东西就能搞定,实实在在方便了很多。”舒健扬着手中的证件笑着说。
隆回县地处湘西南山区,因地理条件限制,地理位置靠北的10个乡镇距离县城较远,最偏远的乡镇距离县城超过2小时车程。“群众反映最强烈的就是办事远、办事难。”隆回县政务服务中心主任李华回忆道。
为解决这一问题,隆回县数据局立足实际,突破传统集中式大厅建设思维,决定在县域经济发展副中心金石桥镇设立县政务服务分中心。2023年3月30日,隆回县政务服务中心金石桥分中心投入运行,可办理婚姻登记、个体工商户注册、不动产登记、卫生许可证办理等辐射周边40万山区群众。这种“家门口”的服务模式,让偏远山区群众年均减少出行超50万公里,节省交通费用超200万元。
“通过把服务下沉,不断节省老百姓的办事精力和成本。”李华介绍,依托现有场地资源,隆回县城主中心聚焦高频事项办理,同时在税务局、电力局等7个单位设立专业分中心,形成“1主+7专+1镇”的立体服务格局。全县25个乡镇(街道)同步设立政务中心,并全部达到120平方米以上标准,572个村级设立便民服务站,实现代办员全覆盖,让群众家门口办事不再难。
为保障服务标准化,数据局建立统一管理制度,从服务标识到业务流程实施“六统一”规范,定期开展业务轮训和技能比武。税务分中心工作人员李洁说:“经过系统培训,现在每个窗口都能办理30项以上业务,群众无论到哪个分中心都能享受同质服务。”
多维服务:构建“零障碍”办事体系
“原本以为要跑好几趟,没想到一天就拿到了所有证件!”7月17日,在隆回县政务大厅,创业青年周女士在导办员章维红的全程协助下,仅用一天时间就办齐了母婴店所需的营业执照、税务登记等三项证件。这是该县创新三级服务机制,打造“零障碍”政务服务体系的生动写照。
为切实解决群众办事难问题,隆回县创新推出“导办+帮办+代办”三级服务新机制。县政务大厅设立专业导办员,为群众提供“一对一”全程陪办服务;各乡镇设立帮办点,协助群众完善申报材料;全县500多个行政村均配备专职代办员,将政务服务延伸至群众家门口。大水田乡白马山村合作社近日就通过代办员廖志洪上门服务,顺利办理了营业执照变更手续,省去了30多公里的往返奔波。
不仅如此,依托湖南省“一网通办”平台,隆回县将政务服务从“线下跑”全面转向“线上办”,构建起“云端政务”新生态。目前,全县926项政务服务事项实现“一网通办”,覆盖企业开办、社保转移、医保报销、不动产登记等高频领域,网上可办率达95%,掌上可办率达90%。特别值得关注的是,隆回县率先试点农村建房“一件事”全流程网办,通过流程再造和技术赋能,将传统需要多头审批、耗时数月的建房审批压缩至“当日办结”。
六都寨镇村民阳期明成为这一创新举措的首位受益者。他通过手机登录“湘易办”APP提交建房申请后,系统自动推送至自然资源、住建、农业农村等部门并联审批。从踏勘测绘到定桩放线,全部流程线上流转,当天就完成全流程审批。当阳期明从工作人员手中接过崭新的建房许可证时,不禁感慨道:“以前听说建房审批要跑七八个部门、盖十几个公章,没想到现在动动手指就能办妥,证书还直接寄到家里,这服务真是送到心坎上了!”
特殊群体服务更显温度。针对部分重度残疾人行动极为不便、住址偏远的情况,评残团队主动提供上门服务,让关怀穿透山川阻隔。在金石桥镇白马庙村,60岁的中风瘫痪患者谢运娥长年卧床,生活无法自理。评残专家团队跋涉数十里山路来到她家。医生轻轻掀开被褥,仔细检查萎缩的肢体和僵化的关节,最终评定其为肢体一级残疾。谢运娥的家人紧握工作人员的手,哽咽道:“你们翻山越岭来帮我们,这份恩情,我们会记一辈子!”今年以来,隆回县残联联合县人民医院、魏源医院开展为期21天的便民评残行动,为371名符合条件的残疾人进行评残鉴定。
为破解“上班没空办、下班没处办”难题,隆回推出“周末预约+免费邮寄”服务。数据局统计显示,今年以来已提供延时服务265小时,邮寄证件16311件。
“分布式不是分散,而是更精准的集中。”隆回县数据局相关负责人表示。这种“小分散、大集中”模式,既破解了地理限制,又避免了建设大型政务中心的资源浪费,为山区政务服务提供了可复制的“隆回样本”。
从“群众跑腿”到“数据跑路”,从“多头办理”到“一窗通办”,隆回县的改革实践证明:政务服务创新没有固定模式,关键在于立足实际、精准施策。
责编:戴鹏
一审:戴鹏
二审:曾佰龙
三审:邹丽娜
来源: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