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鸿丽 鲁融冰 湖南日报 2025-01-12 06:47:37
湖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姜鸿丽 鲁融冰 通讯员 彭浩 易长龙
1月10日16时50分许,石门县壶瓶山镇南坪河村岁暮天寒。壶瓶山供电所东方红(电骡子)服务驿站里,却暖意洋洋。10多名村民围在电视机前,收看“新时代新雷锋”发布仪式。
“国网湖南电力东方红(壶瓶山电骡子)共产党员服务队!”听到熟悉的名字,看到覃道周、裴成辉、刘家辉代表“壶瓶山电骡子”领奖,驿站里响起热烈掌声。
从2007年开始,壶瓶山供电所先后有100多名电力工人接力“追光”,不仅为群众守护光明,还为农户捎带生活物资、代卖山货,为“麻风村”老人送去关爱,为深山贫困学子点燃希望。乡亲们亲切地称他们“电骡子”。
电骡子为剩头村村民捎带生活物资。易长龙 摄
肩扛背负,点亮大山不落一户
前不久,国网湖南电力东方红(电骡子)服务队成员裴成辉、李树轩带着年货,看望88岁老人关银娥。峭壁间的羊肠小道,他们走了不下百次。
关银娥独居壶瓶山镇九岭村石南山深处,海拔1200多米。这里20多户村民,都已通过易地扶贫搬迁离开深山,只有关银娥,怎么劝都不肯离开。为解决她的用电问题,2023年,“电骡子”积极申报,为她争取“光储用”一体化供电建设。
到关银娥家,要翻越一座海拔800多米的山,经过一处100多米长的悬崖,得花2小时。建设所需的6块光伏板,每块重35公斤,电骡子只能背着往前挪;配电箱过不去,他们在两树之间架起钢索,人力拉过去。
灯亮了,关银娥笑了。电骡子们欣慰地说:“点亮山区,我们不落下一户,再苦再累,都值得!”
2006年,国家电网启动户户通电工程。电骡子们穿梭在险关绝壁,把一根根700公斤重的高压电杆、一台台450公斤重的变压器,抬进深山。在黄莲河村,一根电杆从公路边抬到山顶,要20个人抬7天。终于,2200多根高压电杆、1.6万多根低压电杆,在高山之巅立起了,最后701户村民用上了电。
电骡子走过剩头吊桥。彭浩 摄
在海拔2000多米的“麻风村”——壶瓶山镇剩头村,20多户村民出行仅靠一座150米长的高空铁索吊桥。电骡子们在两山之间架起1200多米的空中索道,靠人力拉、绞磨绞,运输物料,艰苦奋斗4个多月,点亮“麻风村”。
为了通电,电骡子们手上留下老茧;肩膀磨破了皮,压出了印子,常常旧伤未愈又添新伤。
有一次抢修,队员周长勇在村民家的苞谷杆上睡了一个星期,因此患上结节性皮炎,全身生疮。“17年来久治不愈,每年夏天化脓腐烂。”周长勇边说边卷起裤脚,腿上满是疤痕。
为客户紧急抢修。易长龙 摄
再苦再难,电骡子们都没有放弃守护这份光。
2020年夏,南北镇潘坪村雷家山突发特大规模山体滑坡,电骡子们冒着生命危险,立起100千伏安变压器,恢复临时供电;2024年初,壶瓶山镇大京竹村发生山体滑坡,交通中断,壶瓶山电骡子跨省绕道抢修,冰天雪地里,他们把绳索绑在腰间,挂在悬崖峭壁上施工,只为让村民过个亮堂年。
上山带物资,出山带山货,更带出希望
“这山望那山,见面走半天”,是壶瓶山区的真实写照。
2007年,时任壶瓶山供电所所长的覃道周,在山间巡线时遇到一位老人,得知他为了买一包盐,需徒步往返60多公里山路。于是,他带领全所人员,自发为村民义务捎带。
电骡子为山区群众义务捎带。易长龙 摄
上山带物资,出山带山货。电骡子用来巡线的摩托车,装上大容量“阳光电力服务箱”。遇到不通车的地方,电骡子靠双腿翻山越岭,肩扛手提捎带货物。
曾经的贫困山区,因精准扶贫走上振兴路。为更好满足村民需求,2022年,电骡子服务驿站应运而生,开拓了快递便民寄存等新业务。这些年,电骡子累计为群众捎带物资超26万公斤,代销腊肉、鸡蛋、土豆等农产品约10万公斤,金额达30多万元。
电骡子在服务驿站为村民维修电机。易长龙 摄
大山养育了山里娃,却也阻挡了他们求学追梦的脚步。覃道周发起捐资助学倡议,党员、班长每月从工资里拿出10元,队员每月拿出5元,持续资助贫困学子。多年来,电骡子募集爱心基金50万元,长期帮扶学子24人。
2015年,家住壶瓶山集镇的刘宏伟兄弟俩,因家庭变故被纳入资助对象。“爸爸患有癌症长期住院,我和弟弟相依为命,叔叔们把我俩当成自己的孩子,每学期给5000元当生活费和学费。”刘宏伟说。
2024年,刘宏伟毕业后考入澧县闸口供电所。“电骡子不怕艰苦,给乡亲们带去光和希望,我也要成为像他们一样的人。”他说。
乡亲家里最后一碗米饭,留给电骡子
今年40岁的裴成辉,现任壶瓶山供电所所长。对大山里的人,他有着特别的情愫。
2008年入职后的一天,裴成辉到偏远的北溪河村入户抄表。“早上7时出发,8时到了第一户,到第二户时已经下午2时多。”裴成辉记忆犹新,“一路翻山越岭,饥肠辘辘,累得想哭。”
电骡子开展网改施工。
“户主老两口赶紧为我张罗饭菜,当米饭和蛋汤端上桌时,老人却不愿同吃。我追问得知,这是他们家里最后一点米饭,平时主要靠苞谷粥和红薯充饥。”说到这里,裴成辉的眼睛湿润了。
“山里人懂感恩,你对他们的好,他们会默默记在心里。”裴成辉说。
2020年腊月二十八,黄莲棚支线一条10千伏线路因覆冰断裂,直接影响泉坪、李坪、黄莲棚3个村440户居民生产生活。该线路跨越峡谷,档距超1000米,抢修需要重新架设线路,时间紧、难度大。
为茶园安装物理防治设备。
电骡子队15人奔赴深山,但人手还是不够。当地20多位村民闻讯赶来,帮着运配件、拉线缆,合力用木梯在悬崖上架起“天桥”,方便电骡子高空作业;妇女们则抬来热茶热粥,支援抢修队。经过12小时连续奋战,大山深处再现温暖灯火。
“自2007年建所以来,我们服务的壶瓶山镇、南北镇和东山峰管理区,老百姓从没有拖欠一分钱电费,也从未发生窃电现象。”覃道周说。
责编:戴蓉
一审:胡泽汇
二审:朱晓华
三审:文凤雏
来源:湖南日报
版权作品,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湖湘情怀,党媒立场,登录华声在线官网www.voc.com.cn或“新湖南”客户端,领先一步获取权威资讯。转载须注明来源、原标题、著作者名,不得变更核心内容。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