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9-02 15:12:20
杨小军 邵伊雯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指出,要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健全党组织领导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城乡基层治理体系,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加快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要以党建引领强化基层治理保障,以为民服务夯实基层治理根本,以多元共治激活基层治理合力,不断提升基层治理效能。
以党建引领强化基层治理保障
坚持未雨绸缪、预防在前,压实党建引领延伸基层治理“神经末梢”。党的领导是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保证,新征程上发扬“枫桥经验”,要在党建引领基层治理上下功夫,在扩大党在新兴领域的号召力、凝聚力、影响力上下功夫。
一是要坚定把稳前进航向,确保基层工作在党护党、在党为党。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在社会基层治理的“硬堡垒”中,要把忠诚担当体现在广大基层党员干部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和履职尽责、做好本职工作的实干答卷中。要强化思想先导,在“向下赋能”中传递好党的声音。要注意探索加强新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新就业群体党的建设有效途径,完善党员联系群众制度、民主决策制度、监督问责制度等,不断增强工作的前瞻性、系统性、针对性为党的声音在基层的传递提供有力保障。做到以哨为令,在“向上协同”中落实好党的政策。各基层党组织要带头学习宣传党的政策,广泛动员和组织群众参与基层治理,竭诚化解基层矛盾,真正做到为党分忧、为国尽责、为民奉献。
二是要准确把握方法理念,确保基层工作谋在关键、抓到点上。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以系统化改革破解基层治理的难题,为提升基层治理效度寻诊把脉。要坚持系统观念,建立严密的基层党组织工作制度,健全基层党组织领导的基层群众自治机制,采取针对性更强、覆盖面更大、作用更直接、效果更明显的举措,使基层党组织领导方式、工作方式、活动方式更加符合服务群众的需要,实现基层党组织全覆盖。要坚持实事求是,进一步发挥基层党组织能动性,村(社区)党组织发挥战斗堡垒作用,立足当地实际情况发挥优势、创建特色,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治理模式,确保改革的目标方向,实现各项工作的高效推进,激发基层治理活力。
三是要学深悟透创新思维,确保基层工作与时俱进,有新有力。科学理论是根本指引,必须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创新发展“枫桥经验”,把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密切联系群众优势不断转化为基层治理效能。创新社会治理手段,强化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应用不断提升基层治理的智能化水平,推行网格化管理、精细化服务、信息化支撑等新型治理模式,推动组织体系和工作力量直达基层,提高基层治理的效率和精准度。创新社会治理机制,推行“区域化党建”,健全全过程人民民主制度体系,推行机关企事业单位与乡镇(街道)村(社区)党组织联建共建,将党组织嵌入现代物业,提升经营主体对社区公共事务的参与效能,加强对基层治理工作的评估考核,及时发现问题、整改问题,推动工作不断进步。
以为民服务夯实基层治理根本
坚持民为邦本,本固邦宁,站稳人民立场推动矛盾纠纷“化早化小”。新时代继续发扬“枫桥经验”,就是要加强和创新基层社会治理,要以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为根本坐标,把问题更多解决在家门口,把工作做进老百姓心坎里。
大抓基层,必须听民声、顺民意。各级党委和政府要积极创新群众工作方法,把党的群众路线坚持好、贯彻好,让乡里乡亲根据实际,用各种有效方法化解矛盾问题。一是要建立畅通的民意表达渠道,要健全吸纳民意、汇集民智工作机制,通堵点、疏痛点、消盲点,拓宽基层各类群体有序参与基层治理渠道,全面解决好同老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教育、就业、社保、医疗、住房、环保、社会治安等问题,集中全力做好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推动顶层的政策指定与基层的民生实践有机融合。二是要主动下沉,深入群众,基层治理和民生保障事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是促进共同富裕、打造高品质生活的基础性工程。要加快推进民生领域体制机制创新,促进公共资源向基层延伸、向农村覆盖、向弱势群体倾斜,将社会治理的重要事项“线上线下”整合层级和部门资源协同贯通,让现代化建设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
大抓基层,必须集众智、汇众力。“枫桥经验”的精髓在于发动群众、依靠群众,通过聚合社会各方面智慧和力量,推动民事民议、民事民办、民事民管,实现社会矛盾的有效化解。一是要多方链接多方资源,构建区域单位共同体。把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充分调动发挥区域内高校、企业的“智库”和“推进器”作用,打造需求、资源、项目“三张共建清单”,辐射带动更多单位参与治理实践,盘活人才自带优势,激活基层的“毛细血管”,让小岗位发挥大作用。二是要凝聚公益力量,构建社会组织共同体。创造条件发挥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的作用,加强社会工作者队伍建设,推动志愿服务体系建设,以“公益+”形式引导社会单位、社会团体、爱心企业规范参与基层治理,助力推动基层治理蝶变。
大抓基层,必须把脉搏,解问题。健全基层党组织领导的基层群众自治机制,完善基层民主制度体系和工作体系,拓宽基层各类组织和群众有序参与基层治理渠道。一是要聚焦群众急难愁盼问题。要健全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和危机干预机制,推进信访工作法治化,完善社会治安整体防控体系,推进服务办理便捷化,优化办事流程,减少办理环节,加快政务信息系统资源整合共享,真正做到让数据多跑路、让群众少跑腿。二是要提升化解矛盾纠纷效率。要强化治理主体责任意识,将法庭调解、社区调解、居民自发调解等相互结合,提高市域社会治理能力,健全“高效办成一件事”重点事项清单管理机制和常态化推进机制,将调解工作做到位,确保矛盾化解在萌芽阶段。
以多元共治激活基层治理合力
坚持德主刑辅、明德慎罚,树立全域思维充实基层治理“自治力量”。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充分发挥社会主体和市场主体在基层社会治理中的应有作用,最大限度挖掘整合各种社会资源,构建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
要主动“接地气”。一是要驰而不息用新元素发展“枫桥经验”,健全发挥家庭家教家风建设在基层治理中作用的机制,融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蕴含的天下为公、民为邦本、讲信修睦、亲仁善邻等治理理念,实现政府治理同社会调节、居民自治良性互动。二是要革故鼎新用新实践丰富“枫桥经验”,要着力完善基层治理体系,树立全周期管理意识,及时总结推动中国独特历史、文化传统和基本国情与现代法治体系、社会治理体系相融相通的实践经验,使“枫桥经验”焕生出新活力。
要持续“钉钉子”。当前我国发展进入战略机遇和风险挑战并存、不确定难预料因素增多的时期,要特别捕捉基层治理中的深层次矛盾,注重在法治轨道上平衡社会利益、调节社会关系、规范社会行为。一是要以“抓铁有痕 踏石留印”的韧劲推动基层治理,必须把抓基层打基础作为长远之计和固本之策,丝毫不能放松,要以严的标准、强的势头整合力量、提升能力,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治理之路。二是以“刀刃向内 刮骨疗伤”的魄力压实治理责任,按照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整体部署,坚持源头治理、系统治理、综合治理、依法治理,创新乡村治理抓手载体,建立完善矛盾纠纷多元预防调处化解综合机制,把矛盾风险解决在基层、化解在萌芽、防患于未然。
要融为“一张皮”。新时代“枫桥经验”要讲究辩证法,处理好活力和秩序的关系,全面看待社会稳定形势,准确把握维护社会稳定工作。一是要自律与他律相统一,要强化自治基础作用,加强法治宣传教育,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动德治教化,要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完善基层直接民主制度体系和工作体系,增强城乡社区群众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监督的实效。二是要刚性与柔性相统一,综合运用法律的刚性规制路径,道德话语,通过家庭、社会的舆论,来调和与平衡矛盾与冲突双方的利益,坚持打防结合、整体防控,专群结合、群防群治,加快完善立体化、信息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提高对动态环境下社会治安的控制力,把握社会治安工作主动权。三是要人力与科技相统一,健全乡镇(街道)职责和权力、资源相匹配制度,加强乡镇(街道)服务管理力量,积极探索智慧治理手段,利用现代科技手段提高预测预警预防能力,推动更多法治力量向引导和疏导端用力,加强矛盾纠纷源头预防、前端化解、关口把控。
(杨小军系湘潭大学教授,副院长,湖南省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研究中心湘潭大学基地研究员;邵伊雯系湘潭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研究生。)
责编:胡孟婷
一审:蒋睿
二审:颜石敦
三审:白培生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