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2024-03-04 11:20:29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3月4日讯(通讯员 羊思贤)新邵县坪上镇把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作为抓党建促乡村振兴的“牛鼻子”工程,紧紧围绕“薄弱村清零、一般村壮大、扶持村做强”的目标,建强组织、打造标杆、树立品牌,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推进村级集体经济发展,走出了一条以村级集体经济发展促进乡村振兴的特色路径。
党建带动,提升发展能力。通过发挥各级党组织的先锋模范和战斗堡垒作用,为发展村级集体经济提供重要保障。高位谋划统筹,把“党建+村级集体经济”作为重点工作与日常工作同推动、共部署,成立了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工作领导小组与工作专班,建立了由党委书记负总责,相关部门各司其职、合力攻坚,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良好工作机制。用心建强班子,将选好育强基层党组织书记作为强化组织引领、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切入点,围绕发展经济选能人,选好能人助发展,着力打造一支“强政治、强能力、强管理、强自律、强素质”的专业发展队伍。严格督促考核,把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纳入村级绩效考核和基层党建述职的重要内容,作为村党组织和村党组织书记评优评先的重要依据。
政策驱动,夯实发展基础。近年来,为指导村级集体经济规范化、制度化发展,镇党委出台了一系列文件,搭建了完善的制度框架,为发展村级集体经济提供了坚实支撑。制定下发了《坪上镇关于促进村级集体经济增收的实施方案》、《坪上镇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三年规划》等一系列文件,对村级集体经济发展进行了全面规划部署,提出了工作总体目标,明确了工作任务。以规范农村财务管理制度为抓手,率先探索村社分账制度,推动村级财务管理制度化、规范化、信息化。因地制宜指导村(社区)制定村级集体经济发展“一村一策”,重点推广“产业发展型”“服务经济型”“股份合作型”“土地流转型”“项目带动型”“资源盘活型”“物业租赁型”等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模式,成功打造了“小河野生茶”“筱筀玉竹”“三长金银花”“清水黄桃”“岱水黑皮冬瓜”“朗概山金秋梨”等特色产业,实现村级集体经济可持续发展。出台了“柔性引才”政策,摸排建立涵盖“土专家”“田秀才”、致富能手等专业、半专业技术人员共计200余名的人才库,开展技术指导、业务咨询等100多次,培训基层实用人员300余人次。
多方联动,汇聚发展合力。统筹各方资源,发动社会力量,形成全镇上下共同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的强大合力。多渠道整合资金抓投入,由党建部门牵头,会同财政、农业等部办,共整合涉农、基层党建等各类资金近1500万元,其中上级专项扶持资金近300万元,驻村工作队整合资金1200万元,作为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引导资金。多类型推进项目抓落实,为了变“输血”为“造血”,各村(社区)将引导资金用足用活用实到各类项目上。有的作为纯资本投资到经营状况优质的企业、专业合作社,按照每年固定比例进行收益分红;有的用于投资光伏发电等;有的筹建劳动服务公司,承接本地土方等基础工程建设;有的投入农业、渔业、旅游等优势产业。多形式发动力量抓帮扶,在以城带村方面,对接联点领导、后盾单位,结合乡村振兴建设等工作,对43个自然村(社区)开展结对帮扶帮建活动,重点发展集体产业。在以强带弱方面,组织引导村(社区)加强与乡贤的联系,充分发挥资金、信息、人才等方面优势。
村级主动,创新发展模式。充分尊重基层首创精神,发挥村级主体作用,坚持因地制宜、因村施策,积极探索村级集体经济发展路径,形成了多种发展模式。通过成立专业合作社的方式实现村集体经济增收。全镇43个村(社区)均成立了村民合作社(其中40个经济合作社,3个股份经济合作社),通过“企业+合作社+党组织+农户”的模式开展合作经营,三长村在该模式下成功流转村级土地300余亩种植金银花,预计产生效益4万元。走资源开发的路子,坪上社区、坪新社区、筱溪村、岱水村、新开村等村充分利用集体山地、门面资源优势进行发包出租,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每年稳定收入2-4万元。培育特色产业,小河村依托政策支持与自然资源优势做精做优小河野生茶产业,每年产生效益稳定在20万余元以上;清水村坚持走“文旅+农旅”发展思路,引进旅游公司合作发展景区配套服务项目,预计获得收益5万元每年。积极培育乡贤经济,为巩固脱贫成果和乡村振兴提供有力支撑。朗概山村、筱筀村充分挖掘村内乡贤资源,以党组织为纽带,以村级发展为引子,积极迎接在外乡贤回乡办厂创业,在实现经济增收的同时还带动农村劳动力就业。
下一步,坪上镇将继续坚持党建引领,全力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大力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切实发挥基层党组织的主心骨和堡垒作用,探索村级党组织、农业企业、村级集体经济组织等多方联动机制,沿着正确的道路前进,确保产业发展、集体经济壮大等有序推进,为实现乡村全面振兴打牢坚实基础。
责编:郑丹枚
一审:郑丹枚
二审:曾佰龙
三审:邹丽娜
来源: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