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潭老军医贺永祥:近半个世纪,他坚持义务为群众看病

[作者:彭婷] [来源:湖南日报] 2023-01-20 08:04:27

湖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彭婷

1月19日中午,湘潭市雨湖区新景家园小区,老军医、老党员、“湖南好人”贺永祥家,阵阵菜香味弥漫开来。

“吃饭哒!吃饭哒!还不出来饭菜就要凉哒!”贺永祥的老伴连喊两声,他都像没听见似的,独自沉浸在书房。

贺永祥从医已有半个多世纪,尤其擅长用中医治疗中风后遗症和胃病。最近,他正在总结治病救人经验,希望造福更多人。

(贺永祥正在为群众看病)

退役前夕,群众大老远赶来向他致谢

贺永祥初中毕业后,成为一名邮递员,负责58个村的包裹、信件配送。“我每天背着15公斤重的邮包,赶30公里路,确保每批物品在3天内送达。”贺永祥回忆。邮递员虽然苦,但他不怕苦,通过工作磨练自己的坚强意志。

不怕苦的贺永祥,20岁时报名参军,赴河南洛阳服役,成为一名卫生兵。学习一段时间医学知识后,他正式上岗。

“医学博大精深,没有扎实的功底怎么行?”为克服本领恐慌,贺永祥每晚就着一盏马灯,在军营刻苦学习。

有一次,他偶然得知,部队附近一位名叫李年升的老人,曾参加过抗日战争,后因脑梗后遗症卧病在床。贺永祥花3个月时间,为老人进行针灸、推拿、按摩,全方位开展康复训练。功夫不负有心人,李年升后来渐渐能够下床行走,还恢复了生活自理能力。

“老人家堂屋前有棵梅树,是他瘫痪后家人种下的,多年一直没结果。神奇的是,老人下床后,树上竟结出了果子。”贺永祥说。卧病多年的李年升老人,在他的搀扶下,第一次见到家门口的梅子,激动得落下泪来。

从此,两人成了朋友。直到现在,尽管李年升早已去世,贺永祥与相隔千里的老人家属,仍保持着联系。

在洛阳服役两年后,贺永祥又到新疆、西藏一带从军。在这里,除了要忍受极端天气的苦,还要克服完全听不懂的语言障碍。

闲暇时,贺永祥专门找到当地熟悉汉语的居民,学习方言,很快与当地人建立了顺畅的交流方式。5年来,经他治愈的病人不在少数。退役前夕,一些群众大老远赶来,用生涩的汉语向他致谢。

(年轻时的贺永祥)

义务看病,成了一家三代的“家庭医生”

贺永祥1974年从部队回到家乡湘潭,在邮电部门卫生室当医生。也是从这一年开始,他义务为群众看病,至今已坚持近50载。

市民马莉患胃病多年,慕名找到贺永祥,经他治疗后,大为好转。2010年,马莉的丈夫中风,贺永祥上门看病百余天。马莉的女儿出生时患有智力残疾,后来长大成人,又被查出乳腺癌,医院建议保守治疗。只要女儿不舒服,马莉便请贺永祥上门来。如今,贺永祥还常为马莉的外孙施展针灸安神。

“贺医生是我们一家三代的‘家庭医生’,看病不要一分钱。”采访中,马莉的眼里闪着泪光,她说:“要说我这辈子最感激的人,贺医生就是其中一位。”

“贺医生,我父亲从梯子上摔下来,墙上的钉子挂到耳朵,流了好多血,您快来看看!”有年冬天夜晚,贺永祥接到求助电话,他二话不说背起药箱,冒着大雨,骑车赶赴现场救人。

由于贺永祥医术好、医德好,找他看病的人越来越多,其中不少是中风瘫痪的病人。他们无法出门,贺永祥都会自己上门。现在,他的足迹遍布湘潭城区大街小巷,平均每年骑坏一辆电动车。他坚持义务看病,不收群众一分钱。

“我们两口子退休金有8000多元,生活足够了。”贺永祥说,能用自己的一技之长治病救人,他感到很幸福、很满足。

(贺永祥正在学习医学知识)

从医路上,他追求完美近乎痴迷

“贺医生的善良,是刻在骨子里的。”采访时,贺永祥所在的三义井社区党总支书记杨敏由衷赞叹。

2021年,三义井社区举办友邻节,细心的贺永祥带上药箱坐在观众席。他说:“夏天气温高,我带个药箱,以备不时之需。”这些年,只要社区有群众性活动,都是他义务帮忙。

新景家园小区一位保安因常年打工腰部受损,被贺永祥在进出小区时察觉,便主动帮他针灸,直到根除病症。

三义井社区为贺永祥开设“搭把手”志愿者工作站,每周一、三、五上午,这个不收费的“门诊”总是排着长队。特别是疫情防控政策调整后,前来看病的人越来越多。贺永祥不叫苦、不言累,总是坚持看完最后一个人才走。“别人找我看病,这是信任我。特别是当前,新冠病毒感染多,我更应该发挥余热,利用中医特长服务群众。”他说。

“从医路上,他追求完美,近乎痴迷。”贺永祥的妻子告诉记者,每当外出旅游,贺永祥总会到当地图书馆寻找古方古籍、中医名家著作。他的书房内,医学书从书柜堆到床头。“我这一方小小的天地,也算得上一个‘医学图书馆’了。”贺永祥笑道。

今年76岁的贺永祥,党龄54年。他曾定下目标:在2027年建军100周年时,累计为100位军人义诊。如今,这个目标已快完成一半。

(原载《湖南日报》1月20日10版)

责编:彭婷

来源:湖南日报

[编辑:彭婷]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