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脱贫攻坚到乡村振兴的“检察蓝” ——记郴州市检察院乡村振兴驻村帮扶工作队队长杨林生

  新湖南客户端   2023-01-28 15:41:47

湖南法治报·新湖南客户端讯(通讯员 邝静云)10年,一棵幼苗可以长成参天大树,一个孩童可以长成翩翩少年,一座城市可以在发展中焕然一新。对于杨林生来说,2013年到2022年,是他扎根乡村,与乡亲们一同见证从脱贫攻坚到乡村振兴“蝶变”的10年。

今年已60岁的杨林生,是郴州市检察院政治部(司法警察支队)副主任。从2013年1月以来,已过天命之年的他,却扎根基层当了十年“农民”,先后担任驻村扶贫工作队队长和乡村振兴工作队队长,辗转在桂东县沤江镇坪水村,安仁县安坪镇药湖村,安仁县承坪乡山下村、岩岭村,桂东县桥头乡横店村等5个村庄。

“脚下沾有多少泥土,心中就沉淀多少真情。”驻村10年,杨林生始终把乡亲当亲人,一心为民,急群众之所急,解群众之所难,修通断头路、开通公交车、完善水利设施、帮助农民工追讨工资、发展乡村产业……一桩桩,一件件,一步一个脚印办实事,一片真心真情对待群众,换来群众从心底里的相信和赞誉。

“看到乡亲民的日子越过越好,我就感觉很幸福,一切付出都是值得的。”当记者问及杨林生扎根乡村10年的感受时,他坚毅的眼神和嘴角的微笑给出了答案。

“最重要的是,解决乡亲们的心头事”

村道上,每天8趟的扶贫公交车,满载幸福,往来穿梭;药材基地里,第一期种植的枳壳长到碗口粗细,挂果在即;半年一次的合作社入股分红,村民笑逐颜开;山坡上奔跑的牛羊、逆风飞翔的信鸽,像山村的精灵,欢快、自由……从安仁县承坪乡山下村这些画面背后,总有一个脸庞黝黑、身材精瘦的身影,挥之不去。

“作为土生土长的一位农民,我就认准一个标准——解决乡亲们的心头事,自己的工作才能算称职。”聊起山下村的变化,杨林生憨厚地笑了:“过了村民信任、产业发展和以身作则三关,打嬴脱贫攻坚战总算是胜利在望了。”

“村民最关心的是哪件事?”2015年10月,杨林生从安仁县安平镇药湖村转战承坪乡山下村,在担任郴州市委派驻山下村脱贫攻坚工作队队长不久,杨林生就召集工作队、村支两委和村民代表开起了诸葛亮会。

“岩鹰渐组前面2公里的断头路最头痛,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摩托车都要推着走。”“全村十几口山塘、灌溉水渠急着维修,靠天吃饭,收成难保。”

几经商议,一致决定,第一件大事就是修“断头路”,打通制约山下村经济发展的“肠梗阻”。

要从修“断头路”破题?承坪乡山下村支部书记匡春生犯愁了,20年前的往事历历在目。那时,他还是村里民办小学老师。岩鹰渐组前面的路,压根就不叫路,而是一条石缝,挑个担都要侧身通过,娃娃上学放学路上险象环生。他带领一些村民放炮修路,可村里的老人坚决反对。“路宽了,村里的风水就破了,修不得。”犟脾气的他硬着头皮把路拓宽了,却因此得罪了不少人。匡春生心里嘀咕:干吧,只要能让大家脱贫根,再得罪一次也认了。

“要想富先修路,做群众的思想工作是工作队的主要任务,请大家放心,我们多去他们家里坐坐,会支持的。”杨林生见支书犯愁,知道修断头路触及了他心里的旧伤,但路不能不修。总不能因为这点断头路,挡住全村人甚至沿途十几个村的财路吧?

一连2个月,做通老百姓的工作后,杨林生和队友们风雨无阻,加班加点,带领群众奋战在夯实路基工作上。最终“烂了几代人的泥巴路变成了水泥路。”通路那天,村民们喜不自禁,自发放起了庆祝的鞭炮。

路通了,杨林生并不满足。因为原来修的通村公路太窄,货车进不来,农产品出不去,会个车要倒几里地。“这样的路,对发展经济作用不大。”杨林生按照进村伊始大家共同制订的发展计划,开启了通村公路拓宽工程。

“以前做梦都没想到的事情,如今美梦成了真。”公路拓宽后,公交车开进了这个山村。当扶贫公交车的喇叭声在山下村响起,全村人再一次欢呼起来。

公交车每天来回8趟,从村里到安坪镇圩场,原来需要花25元租摩托,现如今坐公交只要4元钱。从村里到县城,全程40公里,原来租个车需花120元,现只要9元钱。交通的便利让村民喜笑颜开。

“从工作队进村以来,共投入800余万元,拓宽村主干道8公里,修通组公路2公里,修缮山塘6座、灌溉水渠8千米,村里的基础设施焕然一新,村民生产生活顺心如意……”说起这一桩桩、一件件为民实事,匡春生如数家珍。

“杨队长是个说话算数的人,他敢想事、会做事、能成事,件件都办到了我们的心坎上。”从最初村民对工作队的不信任,到大家见了工作队的同志都竖起大拇指,杨林生开心地笑了:“每当看到乡亲们脸上的笑容,我就倍感欣慰。”

要真正走进老百姓家门,才能打开老百姓心门

桂东县 桥头乡 横店村乡村振兴工作队的队员 宁爱平 ,是与杨林生一同奋战这非凡 年的战友。“现在我还清楚地记得杨队长跟我说的第一句话, 爱平 啊,我们 从脱贫攻坚转到乡村振兴,自身先要转变, 要沉下心来学习乡村 振兴 知识,拓宽思路,认真研究党的好政策,才能真正地为百姓们办一些实事。” 宁爱平 回忆说,“可我当时心想,这乡村工作,有什么难的,还要学什么?”

一次,去 一户已脱 贫户家宣讲 乡村振兴 政策, 宁爱平 洋洋洒洒讲了一大堆,感觉贫困户听懂了,过两天再去,却发现这位村民还是什么都不明白,这让他很受挫。

“要真正走进老百姓家门,才能打开老百姓心门,用群众的语言,做群众的工作,才让老百姓放下顾虑。”在随后的走访中,杨林生带着宁爱平再次去到这家农户,杨林生一进门就坐在他家里的矮凳上,促膝唠嗑,从经过脱贫攻坚乡亲们切身感受到看得见的生产生活及村容村貌的变化聊起,在唠家常中给农户宣讲政策,用事例化解了乡亲们的疑虑。

“要不是因为杨队长,我很难在乡村里坚持工作 8 年,每当我遇到挫折时,杨队长不仅开导我,还教我工作方法,他这个年纪为了大伙,想在前、干在前,我还有什么好退缩的呢。” 宁爱平 颇受启发。

“老杨,我真是遇到难事了,在外辛苦打工一年,老板却不肯给我工钱,马上要过年了,这钱拿不到,这年可怎么过。”有一天,横店村 村民匡喜盈碰上前来入户走访的杨林生,立马上前拉住杨林生的手,诉说苦楚。

在一番仔细了解后,杨林生二话不说,带着在村民匡喜盈一同去找老板,通过释法说理,一分不少的把2.5万元工钱拿到手。

“当大家老杨、杨叔、杨大哥叫着,跟我诉说家中难事、家常里短时,让我出谋划策时,我知道,他们是真的认可我了。”通过给乡亲们处理一件件棘手事、烦心事,乡亲们内心早已将杨林生当成家人。

“我马上就要退休了,要抓紧时间,实实在在的再为乡亲们办几件实事。”2021年5月26日,杨林生带领乡村振兴帮扶工作队正式进驻桂东县桥头乡横店村。

工作队进村一年多以来,先后投入20万元的箩倒谷产业道路硬化验收合格,交付使用,解决了3个村民小组村民出行难、制约经济发展的瓶颈;165米高标准农田水渠改造顺利完成;投入20万元发展棕叶产业,全村新种棕叶70余亩。

如今,杨林生黝黑的脸上记录这十年来他经受的风吹日晒,但他心中却沉淀了对乡亲们满满的真情。

舍小家顾大家,有收获也有遗憾

“我是农民的儿子,如今组织安排我转战乡村,我没有半点儿犹豫就答应了。”2013年1月到如今,杨林生从脱贫攻坚一线转战乡村振兴战地,这一干就是10个年头。

杨林生长期在农村一线工作,长期无规律的生活和作息时间导致他的肝胆和肠胃出现问题。

2018年初,杨林生妻子冯晓蓉从医院退休。为了就近照顾杨林生的生活,她跟随丈夫来到安仁。细心的妻子发现了杨林生的身体出了状况,犯了胆结石,疼痛难忍。

“你这病得手术治疗,否则会恶化的,利用周末和一个工作日,总共占用你3天时间,行吗?”知道杨林生把工作看得很重,妻子只能央求。

“行,这回我听你的。”从没请过假的杨林生终于答应了。

已经办理好入住准备进行手术治疗时,突然接到省里要来驻村点开展脱贫攻坚实地评估的通知,杨林生担心因自己不在场,影响村里工作,不顾妻子反对,忍着疼痛,毅然回到帮扶村全身心投入迎检工作,硬是等完成迎检后再回医院治疗。在一旁的妻子又气又担心,却也只能用自己的医学知识陪护着他。

“重返医院治疗的3天里,杨队长还打跟我打了多个电话,一会儿询问贫困户自主创业的摸底工作进展情况,一会儿又要我们对村里的危房改造工作再跟紧点。”跟杨林生一块驻村的工作队员陈爱民说:“在杨队长的眼里,群众再小的事都是我们的大事,哪一件都要用真心真情去做,在他的影响下,我们每天都过得特别充实。”

“将已闲置的村小学校流转,兴建集棕叶、茶叶和玉兰片等加工工厂;帮助因患精神疾病的肖文清申报五保户,享受五保户待遇;肖德保的儿子遭遇车祸后,用法治思维帮助指导其依法调解获得赔偿款51万元,又通过扶贫特惠保政策争取了保险金5万元;推动建设法治文化宣传长廊,为大家讲解防范养老诈骗等各种法律知识”。

回忆起这些为乡亲们付出的点滴,杨林生黝黑的脸上洋溢着满满自豪。但谈及家人,杨林生心存愧疚。10年来家里的大事小情,都是妻子一手操持,解除他的后顾之忧。

辛勤付出换来硕果累累。杨林生多次被评为市“十佳驻村干部”“最美扶贫人物”“驻村帮扶工作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每次获奖,他都第一时间给妻子打电话:“军功章上也有你的一半。”

“苦是有一点苦,但也收获了很多。”这些年,杨林生为老百姓办的好事实事不胜枚举,但他却云淡风轻地说:“我何其有幸,能参与到国家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的伟大事业之中,用微薄之力为群众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实事。”

人物简介: 杨林生,男,中共党员,1963年2月生,先后在湖南省郴州市检察院经济检察、法纪检察、反渎、宣传教育、办公室、政策研究室等部门工作过,现任该院政治部(司法警察支队)副主任,郴州市检察院乡村振兴驻村帮扶工作队队长。

2013年1月以来,先后辗转在桂东县沤江镇坪水村,安仁县安坪镇药湖村,安仁县承坪乡山下村、岩岭村,桂东县桥头乡横店村担任驻村帮扶工作队队长、第一书记,全身心投入脱贫攻坚、乡村振兴工作。先后帮助建档立卡贫困户165户贫困人口633人全部脱贫;多方筹措资金1200万元,修建公路20公里,修筑各种规格渠道1.93万米,改造小二型水库1座,改造山塘14口,改造老化供水设施6处;完善3个村的村级服务平台、卫生室、图书室、法治文化宣传长廊、村村响等公益设施建设;帮助驻点帮扶村引进企业4家,引进项目3个。

责编:杜巧巧

一审:杜巧巧

二审:罗霞

三审:何金燕

来源:新湖南客户端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