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中国自然教育行业热闻盘点

  中国绿色时报   2023-01-19 11:24:17

第九届全国自然教育论坛现场

刚刚过去的2022年,北京冬奥会展示中国风采、“神州十五号”成功升空、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筹谋未来、COP14在湿地之城武汉举办……这一年,对中国乃至全世界来说都是不平凡的一年。同样,对中国自然教育行业来说也是充满机遇和挑战的一年。

回顾2022年,哪些事件对自然教育行业具有指向标和里程碑意义?全国自然教育网络整理出2022年自然教育行业热闻,并邀请行业内“大咖”逐一点评。

1 《自然教育师规范》团体标准发布,引领自然教育规范化发展

2022年1月19日,中国林学会发布《自然教育师规范》团体标准,该标准根据国家《团体标准管理规定》和《中国林学会团体标准管理办法(试行)》相关规定,经立项、征求意见、专家评审、社会公示等环节制定发布,规定了与自然教育师有关的术语和定义、基本准则、专业态度、专业知识、专业能力等。

标准的应用实施将推动自然教育师培养工作规范化、标准化管理,有利于更好地发挥自然教育师的核心人才作用,促进自然教育人才队伍持续健康发展。

《自然教育师规范》团体标准是中国第一套专门针对自然教育相关人才培养的规范化、标准化技术文件,必将为自然教育行业人才队伍的持续健康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撑。

——北京师范大学国际与比较教育研究院教授 黄宇

2 教育部印发2022新课标,劳动课成独立课程,推动自然教育进校园

2022年3月25日,教育部印发《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2022年版)》(新课标),新课标以核心素养为纲,进一步凸显义务教育阶段创新性和实践性的课程目标,强调在情境中运用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新课标将劳动课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独立出来,将劳动课正式列为中小学的独立课程,教育部要求“9月起中小学生根据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劳动课程平均每周不少于1课时,用于活动策划、技能指导、练习实践、总结交流等”。

从课堂到大自然,自然教育作为具有强实践性的教育,新课标的发布提醒自然教育从业者,自然教育融入新课标进入校园,将是自然教育行业新的发展契机。

新课标越来越注重学生的能力培养,其中解决问题的能力、劳作的能力都是综合能力素质的培养。如何把这些能力的培养与现实生活结合在一起,让学生们在生活中得到实践、得到巩固,这对教育者提出了新课题。另外,值得我们注意的是,新课标提出把教育从原有过分依赖学校扩大到了家庭以及社会,充分体现出孩子的教育是全社会的事情、是社会发展的长久基业。

那自然教育同仁们又在这其中担任什么样的角色、起到什么样的作用呢?人类在自然中就是在不断解决各种生存问题的过程中得以进化,在不断的劳作中建立起今天美好的生活。新课标给我们找到生存和发展的机会,更指引我们看清自然教育的真谛。——北京灵动自然创办人 盛江华

3 广东印发2022年自然教育工作要点,推进广东自然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

广东省林业局正式发布《2022年自然教育工作要点》(以下简称《工作要点》),对推动广东省自然教育示范省建设将产生积极影响。《工作要点》以《广东省自然教育发展“十四五”规划》为指引,主要包括加强自然教育基础设施建设、对外交流合作、加强品牌建设等三大方面九个内容,贯彻了国家和省的工作部署,顺应了自然教育改革发展的要求,也结合了广东实际,突出了粤港澳特色,将推进广东自然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

广东省是全国第一个发布省级自然教育工作指导意见的省份,每年的工作有规划、有要点、有成效,切切实实地在推进自然教育工作。

——全国自然教育网络副理事长兼秘书长 陈志强

4 中国科协命名2021—2025年度第一批全国科普教育基地,提升自然科普公共服务能力

2022年3月30日,中国科协命名中国科学院北京纳米能源与系统研究所(Maxwell科学+)等800个单位为2021—2025年度第一批全国科普教育基地,要求被命名的全国科普教育基地不断提升科普公共服务能力,推进新时代科普工作模式转型升级。全国科普教育基地包含自然资源类科普教育基地,包括但不限于:国家公园、自然保护区、动物园(海洋公园)、植物园、主题公园、森林、湿地、地质公园、自然遗产等。

全国科普教育基地认定将鼓励机构和公民参与自然科普活动,依托基地的资源和基础条件,不断提升全社会科普公共服务能力和质量。

全国科普教育基地作为国内权威性最高的科普基地评选,有效地扩大了各类资源向公众开放的程度,其中很大一部分和自然教育相关,将更加有利于自然教育的发展。

——上海辰山植物园科普宣传部部长 王西敏

5 《中华人民共和国湿地保护法》施行,湿地保护宣教科普工作被写入法律

《中华人民共和国湿地保护法》提出:“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加强湿地保护宣传教育和科学知识普及工作,通过湿地保护日、湿地保护宣传周等开展宣传教育活动,增强全社会湿地保护意识;鼓励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社会组织、志愿者开展湿地保护法律法规和湿地保护知识宣传活动,营造保护湿地的良好氛围。”

这是中国首个关于湿地的立法,人类的衣食住行都和湿地有非常密切的联系。同时,人类的活动也影响着湿地。随着城镇化的发展,人类的活动对湿地生态系统的破坏非常严重。湿地是开展自然教育非常重要的场域,湿地保护法内关于开展湿地自然教育的内容,对于我们开展自然教育有着直接和深远的影响。

——红树林基金会(MCF)秘书长 闫保华

6 二十大报告再次强调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自然教育政策利好优势叠加

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大自然是人类赖以生存发展的基本条件。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内在要求。必须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谋划发展。”同时提出:“推进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建设。”

自然教育是在自然中实践的倡导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关系的教育,帮助公众获得自然的滋养,得以身心健康、均衡发展。自然教育的根本目的与党的二十大精神不谋而合。自然教育是国家公园的重要功能之一。自然教育机构及从业者应该着手考虑与保护地、国家公园之间如何合作共同开发特色自然教育活动课程,共同推动国家公园自然教育事业发展。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充分体现了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的生态观,相信在构建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中,自然教育必将搭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桥梁,助力生态文明建设。

——全国自然教育网络副理事长兼秘书长 陈志强

7 2022中国自然教育大会在北京举办,推动中国自然教育全方位发展

2022中国自然教育大会于2022年9月4日—6日在北京召开。大会秉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致力于推动中国自然教育高质量发展,为建设生态文明和美丽中国贡献力量。

大会以“融合·共享 新时代自然教育新启航”为主题,邀请了近百名国内外有关专家学者,分享各地自然教育经验、研讨自然教育理论、交流自然教育实践、探索自然教育发展新模式,携手推进新时代自然教育事业新发展。大会正式启动《全国自然教育中长期发展规划》编制工作,该项目旨在为自然教育事业提供行业借鉴和行动指南。大会闭幕式中发布了《北京宣言》,大力推动中国自然教育的全方位发展。

2022年中国自然教育大会的举办,为行业及从业者展示了自然教育的现在与未来、挑战与机会、资源融合与共创,从业者有更多资源及信息角度,洞见行业更丰富的机会。

——福建禾和教育咨询有限公司(原乐享自然工作室)执行长 林红

8 第九届全国自然教育论坛在天目湖举办

2022年11月4日,由全国自然教育网络、天目湖镇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的第九届全国自然教育论坛在江苏省溧阳市天目湖镇线下线上同步举办,与上届线下论坛相隔3年。论坛以“自然教育,点亮可持续未来”为主题,邀请了资深自然教育从业者,分享各地自然教育经验、开展自然教育理论研讨和交流,共同促进自然教育事业可持续发展,“国家公园”“与疫情共存”“跨界融合”等论坛话题紧扣行业热点。此外,论坛还邀请了两大热门平台发布行业新媒体扶持计划,助力自然教育伙伴面向公众的传播。

第九届全国自然教育论坛是中国自然教育行业的又一次盛会,凝心聚气,共谋未来,吹响了自然教育行业新时代的集结号。

——北京师范大学国际与比较教育研究院教授 黄宇

9 “COP14”:共同推进湿地保护全球行动

《湿地公约》第十四届缔约方大会(COP14)于2022年11月5日—13日在中国武汉和瑞士日内瓦同步举行。本次大会的主题是:珍爱湿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大会通过了21项决议,以推进有利于人类和自然的湿地行动。

在CEPA湿地教育与保护论坛上,由国家林草局、阿拉善SEE生态协会、红树林基金会共同发起的“湿地教育中心行动计划”正式启动,旨在为有效保护湿地,奠定公众支持和社会参与的基础,进而推动湿地保护长期发展。论坛中,国际湿地网络(WLI)宣布全球首批23家“湿地教育中心星级奖”(WLI Star Wetland Centre Awards)获奖名单。中国大陆3个湿地教育中心入选:深圳市福田红树林生态公园、广东深圳华侨城国家湿地公园、上海东滩鸟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2022年是中国第一次作为主席国承办湿地公约大会,我国加入湿地公约30年以来,做了一系列保护湿地的工作。本次湿地公约“湿地教育中心行动计划”的启动,将使湿地类型的自然保护地立足于其自身的自然资源和人文环境的特色去开展自然教育的专业能力得到提升,对湿地教育来说是一个新起点,同时,为保护地与有志于湿地教育的机构合作提供更多的空间。

中国湿地教育中心荣获首批“湿地教育中心星级奖”标志着中国湿地自然教育达到了一个较高的水平,说明中国湿地教育已经有非常好的基础,部分场域得到国际社会的认可。——红树林基金会(MCF)秘书长 闫保华

10 我国新增40个国家青少年自然教育绿色营地,加快推动自然教育基础设施建设

2022年,全国各地各有关部门按照《全国三亿青少年进森林研学教育活动方案》要求,扎实开展各类自然教育宣传实践活动,涌现出一批自然教育管理规范、设施完备、作用明显的单位。为充分发挥先进单位在传播绿色理念、助推绿色发展、践行绿色生活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全国关注森林活动组委会决定认定40个单位为国家青少年自然教育绿色营地。目前,绿色营地总数为66个。

国家青少年自然教育绿色营地的认定是新时代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需求。自然教育从业者应该从绿色营地中积极探索青少年自然教育创新模式。

以基地为切入口的政策导向,推进自然教育从业者有机会深耕优质自然场域,构建自然教育场景,精准服务用户。我们期待,能够综合基地、教师、研发、用户普惠活动几个方面,制定针对自然教育的落地政策,匹配运营资金,在基地完整落地自然教育,打造示范营地。

——福建禾和教育咨询有限公司(原乐享自然工作室)执行长 林红

11 新冠病毒疫情防控政策调整,自然教育迎来重要转机

2022年底,我国新冠疫情防控政策作出一系列重大调整。11月10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发布《关于进一步优化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措施 科学精准做好防控工作的通知》(“二十条”),科学精准做好疫情防控工作。12月7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公布《关于进一步优化落实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措施的通知》(“新十条”)。面对疫情防控新形势新任务,新阶段防控工作的重点调整为“保健康、防重症”。我国疫情防控进入新阶段,更好地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

新冠疫情对新兴的自然教育行业打击巨大,此次防控措施调整,迎来了重要的转机,期待自然教育“井喷”时代的到来。——上海辰山植物园科普宣传部部长 王西敏

12 “COP15”第二阶段会议通过“昆明-蒙特利尔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为自然教育发展带来积极影响

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缔约方大会第十五次会议(COP15)主题为“生态文明:共建地球生命共同体”,包含两个阶段会议。第一阶段会议2021年在中国昆明成功举行;第二阶段会议于2022年12月7日至19日在《生物多样性公约》秘书处所在地蒙特利尔召开,中国继续作为主席国领导大会实质性和政治性事务。19日凌晨“昆明-蒙特利尔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简称“框架”)通过,为今后直至2030年乃至更长一段时间的全球生物多样性治理擘画新蓝图。

“框架”共包含23个具体目标,其中最重要、最具里程碑意义的,是承诺到2030年保护全球至少30%的陆地、内陆水域和海洋,也被称为“3030”目标。依托于此目标,中国也将更加活跃于全球环境治理。

中国作为COP15主席国,在会议各方面发挥了引领作用,未来也将会在生物多样性保护上更加重视。每个公民都是“框架”的行动主体,自然教育对于全民参与多样性保护有积极作用,“框架”的内容与目标对于自然教育行业发展将发挥积极的影响。

——红树林基金会(MCF)秘书长 闫保华

凡是过往,皆为序章,每个终点都是新的起点。2022年的热点事件,也见证着自然教育行业的伙伴们一起为梦想拼搏的不倦努力。对热门事件的盘点不是为了找到标准答案,而是期待伙伴们能从中获取些许思考和未来路径,坚定无比地去拥抱2023!(陈芷欣 管美艳)

载于《中国绿色时报》(2023年1月19日 第04版)

责编:蒋振

来源:中国绿色时报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