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评丨肖舞 许中伟:修炼“内功”,写出新时代音乐评论的独立品格

  湖南文联   2022-12-20 13:39:37

文丨肖 舞 许中伟

近年来,音乐评论作为建设健康社会文化生态、树立人文向度的音乐审美意识的一支重要力量,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关注与重视,中国音协、省音协、省评协相继举办了系列高级研修班,笔者有幸参加学习并引发深度思考。窃以为,音乐评论是一种区别于学术研究的独特写作范式,具有现实性、主观性、大众性的文化属性,其写作者应自觉培养一种独特的思维方式和认知视角,凝神聚气修炼“内功”,全面提升专业素质和综合素养,致力于新时代音乐评论写作应有的专业品质与独立品格,不负“落笔成史”的使命与担当。

其一 ,拥有一双好眼睛,博览优秀书刊,提升知识力与学习力。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首先是“专”,作为音乐评论自然首先要攻读音乐专业书刊,既包括一二度创作与教学教材,也包括各大一流音乐学院学报与音协系统主办的报刊,做到固定的音乐理论与前沿的学术动态结合,“一手传统,一手当代”,与时俱进,守正创新。特别是中外音乐发展历史,是音乐评论写作的上游功夫,同时也是对音乐评论对象作历史性的盖棺定论的主要参照系。其次是“博”,对马列主义文艺理论、哲学、美学、文学、社会学、人类学等方面的书刊要精读与泛读相结合,扩大知识存量与完善知识结构,拓宽文化视野与学识格局,形成跨学科交融的思维意识,练就音乐评论写作的“横向功夫”。没有阅读的写作是缘木求鱼。只有足够的知识积累才能满足对各种被评论对象的写作需求,且能常写常新。

其二 ,练有一双好耳朵,广听经典音乐,提升感知力与判断力。“大曲一千、小曲三千”应是音乐评论者聆听赏析的长期目标,既要有中国民族风的大小乐曲,又要有异国风情的经典乐曲,更要有当前驰骋中外乐坛的最新的流行音乐。通过广泛地涉猎与聆听,甚至进行简单的分析与记忆,持之以恒地培养对音乐的敏锐的感受力,提升对音乐的认知力与理解力,升华自己的精神境界与丰富自身的思想内涵。慢慢地,练就一双善于捕捉美、发掘美的好耳朵,具备几分“火眼金睛”的功力,在心中树立一杆秤、形成一把尺子,对被评论对象具有快速而精准的判断力。无论是什么音乐作品,只要一听就明白好不好、达到什么档次、值不值得评论……最终成为美食家一般的“明白人”与评论里手。尤其是音乐作为看不见、摸不着的抽象的物理现象,加上音乐会等不少评论对象只能欣赏一遍,对音乐评论写作者的记忆力与判断力提出了很高的要求,甚至是巨大的挑战和考验。

其三 ,生有一个大脑洞,形成个人创见,提升思考力与批判力。茅盾说:“一个做小说的人不但须有广博的生活经验,亦必须有一个训练过的头脑能够分析那复杂的社会现象。”同理,音乐评论写作者不仅需要具备独到的思想观点与深度的理性分析能力,逐步成为“透过现象抓本质”的高手,更要有严谨而缜密的逻辑推理与批判性思维。这既是音乐评论写作需要具备的“硬功夫”,也是推进音乐评论写作的终极的“核动力”。相对而言,音乐评论的对象包括声乐、器乐以及人物、书籍、现象、活动等,涉及面广、门类较多,其采用的评论理论体系与客观标准也各不相同,因此,音乐评论写作必须以音乐理论为支撑、以艺术思想为引领、以历史时空为尺度,坚持批评家的立场,保持独立而纯粹的思考,真实而负责任地表达想法,一眼发现其“闪光点”,一语中的地指出其创新点,是好说好,并“点穴式”地说出好的理由;不好的就说不好,且一针见血地提出建设性的批评意见。

其四 ,握有一支妙笔,平时多写多练,提升思想观点的阐述力与文字表达力。长期以来,音乐评论写作者寥若晨星,其主要原因之一是懂音乐者不懂文字、懂文字者不懂音乐,两者缺乏“联通”。这也在某种程度上说明只有两者兼顾甚至擅长者才能胜任音乐评论的写作。因此,个人建议音乐院校的在读生或毕业生以及音乐爱好者,平时多读美文,写一写日记、诗歌、散文、歌词等,养成用文字语言讲故事、讲道理、悟真谛即“我手写我口”的好习惯,逐渐地提升文字的表达能力与自身的文学修养,掌握一些写作技巧,积累写作经验,最终成功破解写作的“密码”。这样,写音乐评论就能顺手拈来,且能做到言之有物、言而有文,即从文章立意、大小标题的拟定及高度概括、提炼观点,到“起承转合”的论述结构与“抽丝剥茧”的细腻表达,有条不紊,生动活泼,成为富有思想深度、情感温度与悦读系数较高的美文。曾有学者提出一个写作练习定律:20篇是起步,100篇是初级阶段,200篇是中级阶段,300篇是高级阶段。

其五 ,怀有一颗素心,讲真话、讲道理,提升对孤苦的忍受力与敢于较真的战斗力。其强健而坚韧的心力主要表现为:一方面,音乐评论写作具有强烈的独立性与个人性,要求评论者时刻保持头脑冷静与独立思考的姿态,在很多人讲套话、讲好话甚至讲假话的情势下坚持讲真话、讲道理、讲人话,加上评论写作者所付出的辛劳与报酬常常反差巨大,与作词、作曲、编曲、演唱的所获报酬之反差更大,报刊发表也困难。此外,由于评论价值的衡量与评论写作的难度等原因,写作者迟迟未能完成或委婉回避而常被人误解、“拉黑”;还有某些人看到评论者对音乐同行的评论后喜欢冷嘲热讽、“羡慕嫉妒恨”,甚至直接或间接地“横眉冷对”评论者。所以,评论写作者在面对种种现实困难与孤独的同时还很清苦,务必守住初心、淡泊名利,保持情怀,甘于奉献。另一方面,音乐评论是“音乐创作的一面镜子、一剂良药,是引导创作、多出精品、提高审美、引领风尚的重要力量”,面对的是广大人民群众,而不是某个人、某部分人,事关整个民族音乐事业的繁荣发展,而不是某个或某部分人,要求评论者具备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与时代使命感,提高思想站位、增强历史主动,坚定文化自信自强,坚守正义真理,坚持褒优贬劣、激浊扬清。特别是对社会上发生的不良音乐现象要勇于“亮剑”、敢于较真,不要怕得罪人,不要顾及部分人高兴不高兴,始终保存自己的底气与硬气,力求做一个有信仰、有情怀、有担当的新时代音乐评论工作者。

(作者肖舞系中国音协、中国评协会员,湖南省评协音乐评论委员会副会长,中国音协“新世纪杰出青年音乐理论评论家高研班”学员;许中伟系长沙师范学院音乐舞蹈学院院长、教授。)

责编:周听听

来源:湖南文联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