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玉华:奔跑在强军路上的时代精兵

施泉江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2022-12-09 20:17:29

湖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施泉江 

“有我就能水上走,有我就能地下通。艰难困苦我不怕,大漠山高可扎营。”每当这首《工程兵之歌》在深山中悠扬响起,大家总会想起高玉华。

参军33年,3次延期服役,荣立二等功2次、三等功7次,2次荣获全军优秀士官人才一等奖,而今,这位年过半百的老兵仍在“冲锋陷阵”。

高玉华,战略支援部队某大队一级军士长,扎根国防事业30余年,参与国防施工数10次,精通50余种装备操作维修,培养专业技术骨干500余名。

他是矢志打赢的兵专家,是育人成才的兵教头,更是永远奔跑在新时代强军路上的时代精兵。

“口袋里的笔记本,是一本活教材”

今年1月,部队将二等功喜报送到高玉华广西南宁的家中时,年满50岁的他正开始第三次延期服役。连长叶康远掰着指头算了一笔“账”,多留高玉华一年,意味着部队可以节省维修经费上百万。

“修修还能用。”高玉华常把这句话挂在嘴边,大家眼里早该淘汰的“破烂”,到了他手里总能“重焕生机”,用他的话来说:“一件件设备就像一位位投身国防建设的老兵,无论放到哪,都有战斗力。”

前几年,单位有一辆国外进口的推土机“趴窝”了,聘请的维修师傅一开口就是5000元。高玉华听后有点不服,没摆弄过进口设备的他大腿一拍,撸起袖管:“让俺试试!”

反复拆装,逐个零件调试排查,整整三天时间,除了吃饭睡觉,他的双手全泡在燃油里,最终找到了“病因”:“是积炭过多,致使柴油燃烧不完全,设备保护程序启动导致停机。”经过彻底清洗处理,推土机伴着一缕缕青烟发出了低沉的“突、突”声,气势昂扬地奔向了施工场地,维修成本仅一瓶清洗液。

身边的人都知道,高玉华迷彩服的口袋里常年揣着一件“宝贝”。巴掌大小的本子,指头长短的圆珠笔,遇到难题随时记录,收获新知识随时增补,士兵们都佩服地说:“高班长口袋里揣着的笔记本,是维修专业的诊断书,是教会大家的一本活教材!”

“培养冠军比自己得冠军更有成就感”

在维修领域,拥有绝活的老师傅关键时刻都会留一手,高玉华对此却嗤之以鼻。

在他的宿舍里有一条“大型机械故障诊断热线”,专门用于为分散在千里之外的本单位和兄弟单位提供技术咨询。素未谋面的驻港部队某部士官颜详明与他热线交流不下百次,千里之外的新疆军区某部士官任志坚也通过热线向高玉华学会了一手绝活。

技术过硬、锐意创新,高玉华却在单位比武中“隐”起了“身”。为了让年轻战士有更多成长的机会,本可以轻松走完参赛、夺冠、立功三步曲的高玉华屡屡甘居幕后,当起了教练员。他说:“我就算浑身是铁,也打不了几根钉,培养人才是关键,培养冠军比自己得冠军更有成就感。”

2006年,全军举行工程专业骨干管理培训班,80多名学员中不乏校官和尉官,仅有初中文化的高玉华应邀为其讲授理论与实操。如今,这批学员中有20多人成长为专家型技术尖子。

近10年来,高玉华年年出任工程系统专业培训教练,先后10余次被聘为全军各类工程维护专业培训教头,带出技术尖子近500人。

“年薪50万,但我还是一个兵”

3公里成绩11′20″、俯卧撑100个、仰卧起坐93个……虽然已经50岁,高玉华军事体育仍达特二级标准。在连队的训练龙虎榜,高玉华更是常年霸占榜首。

在一次连队组织的作风纪律整顿中,高玉华军姿一站就是半个小时,连长顾及高玉华的训练伤与年龄,找了个由头想把他叫到办公室休息,却遭到他的拒绝:“我是军人,不是老人,不是病人。只要组织不撵我,我愿意干一辈子。”

从军多年,高玉华有过3次提干机会,但最终都因各种原因未能如愿。为此不少地方企业纷纷向他投来橄榄枝,有的许诺解决住房,有的开出50万年薪。彼时高玉华父母先后被诊断出食管癌,正是缺钱的时候。说不心动是假的,可犹豫再三,再看看身上的军装,想想战友们一口一句“老班长”的呼唤,高玉华最终一一婉拒。

“当不了一名将军,就努力做一个好兵。”提干无望却没有就此“躺平”,没能成为干部的高玉华,继续以一个兵的身份在部队里绽放异彩。

“天道酬勤,力耕不欺。”不善言辞的高玉华微信朋友圈发得不多,这是其中一条。从小在地里干活的他认为,这八个字是对自己33年军旅生涯的生动诠释,也是对自己最好的激励。

责编:5199

来源: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