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傩存古礼,梅山寻古迹——对话第五届中国傩戏学研究会副会长李新吾

  新湖南客户端   2022-09-21 21:03:00

新湖南客户端9月21日讯(通讯员 陈嘉鑫 毛琇 孙帆)为进一步了解梅山傩戏的生存现状和发展历程,日前,长沙理工大学文新学院研究生暑期实践团到冷水江市开展“梅山傩戏”保护现状调查活动。期间,实践团与第五届中国傩戏学研究会副会长李新吾进行了深度交流。以下为对话实录:

实践团 我们一开始接触“傩”时,会联想到“巫傩”,但听得最多的是“傩戏”,一般认为“傩”与戏剧的关系更为密切,老师您说梅山傩戏更多的是“傩礼”。请问“傩礼”在如今的梅山文化中还有哪些体现?

李新吾 “傩”的确与“巫傩”密切相关,“巫”是它的性质和来源,“傩”则是它的表达形式。而“傩礼”体现的正是“巫傩”中神圣的一面。首先,神圣性在于梅山傩礼有主要行礼对象,即祖先神,这种敬祖的祭祀仪式一定会带有仪式感;其次,“傩礼”会带给先民们认同感,它作为一种族群的标志,是大家共同遵循的行为规范,所以产生了对“傩礼”的认同感。大家都有共同的祖先崇拜,形成血缘上、精神上的契合,这个族群有了向心力就会形成共同的价值形态。

实践团 “傩礼”在整个梅山傩戏中占据重要地位,我们在看待傩礼时并不是把它视为杂耍技艺,而要用一种礼敬的眼光看待。

李新吾 对,实际上我们的“礼”并不是虚的,我们的“傩礼”是有一套完整的形式规范。在什么场合应该怎么做,不能怎么做,这就是“礼”的雏形,紧接着有了“礼节”“礼貌”。

实践团 看来我们的“傩礼”由来已久,现如今梅山傩戏的“礼”还留存了多少?在传承过程中“礼”会不会遭遇忽视或弱化?

李新吾 梅山傩戏中“礼”的部分并没有被俭省,只是在传承过程中大家都熟视无睹,当作施法过程中的必备动作,不再把它当做礼节。比如向家主神请示的傩礼动作,有“大金刀”“小金刀”等等,其中一项“日光”“月光”代表了阴阳之道,也表达梅山先民对世界朴素的认识。

实践团 我们今天还保存的梅山傩戏跟古时相比有哪些区别呢?

李新吾 对于这个问题的回答,我认为要知往事,从“傩戏”的历史源流出发:湘中有古九黎、三苗的历史基础,周代时则有先楚文化的渗透,秦汉时期“梅山峒”被忽视,唐宋时“不与中国通”的固执,因此“梅山峒”有自成体系的文化基础。直至北宋1072年置安化县,南宋时逐渐迁入中原和江西移民,明初开始从江西大规模移民,后经明王朝长期教化,“梅山峒”形成了一种既不同于外地汉文化区、又有别于西南少数民族聚居区的古老的中国傩文化体系中别具一格的“梅山傩”。

实践团 梅山傩戏在是如何从“巫傩”发展到“傩戏”的?梅山傩戏的生存状态又是怎样的?

李新吾 历史可查,“巫”和“傩”在先秦之前是充当沟通上天、神灵的中介。但现在“巫傩”却从“庙堂”进入了民间,是汉代“巫蛊之祸”发生,使得全国禁巫,巫师们无处可去,于是启用民间的生存智慧,他们以开放的姿态积极地融入“佛”“道”两家,梅山傩戏成为民间的主要信仰源之一。要不说梅山傩戏有着豁达的生存智慧呢!跟佛教走得近一些的梅山师公他们更多讲述善恶因果相关的内容,而贴近的道教的梅山师公们,他们为广大民众祈福纳福,普通民众的信仰就是滋养他们的土壤,千百年来梅山师公与民众相依相存。这也是我们现如今还能在民间见到梅山傩戏的原因之一。(注:吕永升、李新吾《师道合一:湘中梅山杨源张坛的科仪与传承》)

实践团 我们了解到,梅山傩戏所处的地理环境及历史源流形成了它独具特色的一面,然而是什么让梅山傩戏有这样传承力量?

李新吾 梅山先民在之后汉化的过程中深刻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之处,一个族群不能长期处于封闭状态,所以他们奋发进取的决心十分强烈。“梅山蛮”(以梅山先民为代表的古代南方少数民族)擅长向先进文化学习,而且他们本身就存在着一个价值理念——家国同兴,收复失地,重建家园。他们向中央靠拢时,常以天下兴亡为己任。很多梅山傩戏中就带有这些因素,如《踏九州》:所谓“九州”,代表整个古代中国。最大规模的做法,是在三天以上的大型傩事中,在室外选一块直径20米以上的平地,用360根竹竿,按九州八卦方位,扎一个有3个同心圆相套、并有呈放射状开门的8个通道的阵图,由巫傩师带领相关事主,按“八门生死路”阵式在其中穿行,叫做“穿五岳大坛”。踏九州目的就是表现梅山先民收复失地,重建家园。

实践团 梅山傩戏的核心价值理念带来了怎样的影响?

李新吾 梅山傩戏个性独特,以神秘的巫傩文化承载其秉赋,却乐于兼收并蓄各个姊妹文化体系的优秀营养,并且能与时俱进,呈现的形式千姿百态,再举一个例子,魏源的爷爷就是一名梅山师公,所以魏源“师夷长技以制夷”的理念可能源自梅山傩戏。从它“旧不与中国通”到反过来影响了中国近代史的走向,可见梅山傩戏的力量之强大。

实践团 您从事梅山傩戏研究长达三十多年,是什么原因让您对让它如此热爱?

李新吾 “热爱”这一词谈不上。我年轻的时候是搞创作的,写过小说、散文。接触梅山傩戏一来是因为自己就是冷水江人,从小耳濡目染,深深地感受到梅山文化的深厚底蕴,所以我一直希望梅山地区的文化能够被更多人所了解和认可。二来是2000年底和北师大的陈子艾老师合作,一起调查撰写论文《古梅山峒区域是蚩尤部族的世居地之一》。后来2002年,我在北京待了两个月。那段时间就在陈老师那里看书,她的书房有大量民俗学、文化人类学、宗教学、戏剧学等相关的书籍,还有她多年的田野调查资料。两个月里我看了50多种书,每一本都做了读书笔记。在陈老师主持的中法合作课题《湘中宗教与乡土社会》,我也参与了许多田野调查,中间还与她合作撰写了一篇长达六万多字的论文——《梅山社会与蚩尤及猎神的信仰》。当时我就发现,博大精深的中华民族传统文化还有很多值得挖掘的地方,所以就在梅山文化研究的这条路上坚持着走下来了。

实践团 经过您这么多年的努力,您觉得在梅山傩戏的研究过程中有哪些最大的进展?

李新吾 我觉得除了让更多人认识梅山傩戏外,其中较为有力的进展就是我和一些同仁在冷水江市组建“梅山蚩尤文化研究中心”,陆续地把关于梅山文化的田野调查资料进行整理。包括后来把梅山傩戏的剧目编入上海师大的朱恒夫教授主编的《中国傩戏剧本集成》第15、16册。

实践团 您对梅山傩戏研究的未来有何展望?

李新吾 梅山傩戏必须突破“自说自话”的困境,抓住机会,从今天开始,从现在开始,携起手来,团结协作,以满怀敬畏之心,运用当代学术前沿日新月异的认识论和方法论的工具,大处着眼,细处入手,系统而有序地发掘、抢救、研究列祖列宗为我们留下的优秀传统文化资源;科学地保护、传承,合理地开发、利用,自觉担当起时代和血脉赋予我们的使命,也希望今天这番话给同学们带来一点启发。

实践团 这次交流我们不仅收获了知识,还学习到了您对学术研究的执着追求,这对我们今后的学业生涯十分有益。您对梅山傩戏这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功不可没,我们实践团也将尽己所能为非遗保护工作贡献自己的力量。

(一审:刘宇慧   二审:张马良    三审:熊佳斌)

责编:刘宇慧

来源:新湖南客户端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