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评丨未君:对自然的再思考——解析裘缉木先生的没骨花鸟画

  湖南文联   2022-09-28 11:56:34

文丨未君

明末清初“常州画派”创始人恽南田在论画时说:“笔墨本无情,不可使运笔墨者无情;作画在摄情,不可使鉴画者不生情”。近日拜读当代著名花鸟画家裘缉木先生的花鸟画作品,感叹不已,惊羡之情油然而生。裘缉木先生的花鸟画,既体现了他对传统文脉的深刻把握,也彰显出他在继承和发扬这条道路上的独特思考,并最终使他成为当代花鸟画坛为数不多的实力派没骨画花鸟画家之一。

裘缉木《清气乾坤》纸本设色   69×132cm,2006年

裘缉木先生长期受美术院校的系统教育,又师从现代花鸟画大师李苦禅、王雪涛,郭味蕖、田世光等人,在大师们身边耳濡目染,练就了他过硬的造型功夫和写实功夫。裘缉木先生以此为契机,“外师造化,中得心源”,融会贯通。故他的作品并非眼中所见,而是心中所得,是造化自然借笔墨在纸上再现,让人一望而情生。

裘缉木《事事如意》纸本设色   69×132cm,2006年

花鸟画自五代以后进入成熟期,以西蜀的黄筌和南唐的徐熙为代表,形成“黄筌富贵”“徐熙野逸”两种独特风格。但恽南田认为,“黄筌过于工丽……徐熙无径辙可得,殆难取则”。再加上明末清初的画坛又流行勾勒重彩花鸟画,追求纤丽浮华,陈陈相因,缺少新意。因此,恽南田誓要独辟蹊径,跳出藩篱,超越古人,他在徐崇嗣改良南唐徐熙“落墨花”画法的基础上,承古法而创新法,使得“没骨花”画法在当时艺坛绽放异彩。

裘缉木《竹林曲》纸本设色   69×68cm,1986年

文人式的没骨画与院体式的工笔画有气质内涵不同,有“写出”的“逸气”和“刻画”的“习气”之区别。裘缉木先生的没骨画,不同于院体的勾勒设色,他往往以潇洒的笔致、写意的手法点蘸色彩,蓄笔逸墨互用,作品注重写形传神。在用笔上,裘缉木先生的笔墨工整而不失写意的灵气,章法简洁明快,色彩清雅脱俗,造型生动含蓄;在画风上,裘缉木先生以书入画,兼工带写,结构严谨,对物象的刻画细致入微,用笔用墨一丝不苟。在后来的不断探索中,他渐得恽南田的小写意画遗风,作画时直接以色彩勾形状物,不以墨线勾勒,也不以墨线为骨,而以青、绿、赭、朱、黄、白粉等色堆染而成,力求形神兼备。如《莲塘戏趣》《清气乾坤》《事事如意》《暗香浮动》等作品中,又巧妙的将双勾、皴擦、点染、晕染、撞水、冲墨等丰富的笔法结合于一体,使笔法与墨法的融合既细致又工谨,体现了墨分五色之感,画面的气息既贵重又雅洁。裘缉木先生在对传统文脉的把握上,实现了他对文化本体多元建构的把握,更体现了他对人文精神的认知,这是十分难得的。

裘缉木《暗香浮动》纸本设色   69×68cm,1995年

描花绘鸟在画家的审美图式上,体现的不仅是一种审美理想,更重要的是体现了画家的人格情趣,画中的内涵承载着画家对社会的寓教功能。我认为中国画家比拼的不是单纯的绘画技巧,而比拼的是文化、是才情、是胸怀、是学养、是禀性,这些也一直是画家们追求最高境界的创作媒介。一块石头、一朵花、几片竹叶、几只禽鸟,均被画家注入了理性的内涵、灵动的情思、生命的意趣。

裘缉木《双栖》纸本设色   69×68cm,2001年

裘缉木先生没有落入前人的窠臼去依葫芦画瓢,而是从亲近自然、深入生活去体悟。他的足迹数十次踏入南国的热带雨林之中,又倘佯于山水之中,流连于自然之间,他踏雪寻梅于荒郊旷野,寻花觅草于山阴古道,在大自然的大美术环境中寻找新的视觉形象,捕捉新的花鸟造型迹象,创作出新的具有裘氏格调的视觉语言符号。故而他的作品突破了前人的文人画题材,而留给大家的大多是南国那些不为人知的奇花异草。

裘缉木《金色池塘》纸本设色   120×120cm,2000年

这些花卉在裘缉木先生的笔下,正透显出生命本来的生机和朴实。也正如孟子所言:“大匠只能教人以规矩,不能使人巧”。正是在这个意义上,裘缉木先生在这个“自然与心灵”的碰撞之下,绕开前人简单的一线一面,借以没骨这块难啃的“骨头”,较高地呈现出他特殊的人格精神和理想的绘画图式来。

裘缉木先生的作品留给我们的是耐人寻味,更重要的是对生命、对自然的再度思考。

责编:周听听

来源:湖南文联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