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物流高质量发展助推“内陆腹地”变“开放高地”——长沙加快物流口岸建设综述

唐 璐 余宛城   湖南日报   2022-08-19 09:39:00

(长沙霞凝口岸。 本版图片均由长沙市政府物流与口岸办公室提供)

唐 璐 余宛城

物流畅,口岸通;开放活,经济兴。

物流业作为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性、战略性、先导性产业,犹如经济动脉,在畅通国内国际“双循环”、打造内陆地区改革开放高地的进程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2019年1月,长沙市委、市政府在新一轮机构改革中单独设立长沙市人民政府物流与口岸办公室,这是开全国之先河,充分体现了长沙市委、市政府对发展开放型经济的高度重视以及对物流与口岸工作寄予厚望。

4年来,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坚强领导下,市政府物流口岸办主动把长沙物流口岸工作放到全国全球大格局中去谋划,把平台和通道作为开放发展的支撑奋力推动,在危机中育先机、于变局中开新局,补短板、优环境、兴产业,积极服务国家开放大局,迅速构建连通五大洲的空、铁、水、公国际国内物流体系,加快推动长沙由“内陆腹地”变“开放高地”,奋力书写物流口岸经济高质量发展新篇章,为打造内陆地区改革开放高地提供重要支撑。

特别是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作为离武汉最近的口岸,市物流口岸办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相关部署,以高度的政治自觉和战时的作风,立足口岸抓物流、立足物流畅口岸,使物流成为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发展的强大后盾,有力地挺起了中部脊梁,也为长沙保障全省、打赢武汉保卫战、支持疫情防控、构筑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了应有贡献。

回眸这些年,长沙物流口岸书写出精彩纷呈的华丽篇章:将中欧班列作为湖南“一带一部”对接“一带一路”最有力的抓手,极力推动长沙市人民政府与中国外运形成全面战略合作,中欧班列(长沙)实现爆发式增长,连续三年稳居全国第一方阵,2021年开行量首次突破1000列,成为“一带一路”的旗舰项目;7×24小时单一窗口服务保障助力跨境电商全国增速第一;牵头跨境贸易营商环境八项指标体系全部优于世界银行对中国的评价标准;全国率先探索实施国际邮件、国际快件、跨境电商业务集约式发展新模式,成为湖南自贸首个被国务院自由贸易试验区工作部级联席会议简报刊发推介的创新案例;2019年,长沙获批首批国家陆港型国家物流枢纽城市;获评“中国快递示范城市”。

“链”上开花

国家交通物流中心初具雏形

近年来,紧紧围绕打造“国家综合交通枢纽中心”,全力推动降本增效,塑造竞争新优势,构建物流产业新生态,长沙物流口岸工作发展驶入快车道。

为促进物流产业发展壮大,2019年11月1日,物流产业链被纳入长沙市22条产业链,物流产业链办公室设在长沙市政府物流与口岸办,成为唯一设置在市直部门的产业链,也是22条产业链中唯一一条非制造业产业链。

(长沙霞凝新港起重机正在装吊集装箱。)

长沙市政府先后制定出台《长沙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长沙市国际(地区)航空货运航线航班发展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长沙市促进快递业高质量发展3年行动计划(2019-2021年)》《长沙市“十四五”物流与口岸发展规划》《长沙市“十四五”快递物流发展规划》等文件,设立多项物流产业专项发展资金。

一系列的政策出台,营商环境的大力改善,通道的不断拓展, “虹吸效应”不断彰显,菜鸟、顺丰、中外运、夸特拉斯、德邦等一批具有全球竞争力的物流领军企业纷纷落户长沙,物流产业实现自身和其他产业链“补链、强链、延链”,形成了产业集聚、成效明显的长沙物流发展态势。

夯实物流基础,陆港型国家物流枢纽建设稳步推进,项目建设提速完成;物流园区建设加快完善,全市主要物流园区达45个,“综合物流园区——物流分拨中心——物流配送网点”城乡三级物流配送网络框架初步形成,全市A级物流企业108家。2021年,全市社会物流总额为4.12万亿元,同比增长9.2%,全市物流总费用占GDP比例14.1%,较2018年下降0.8个百分点,为实体经济大幅节约了物流成本;物流业总收入为1459.5亿元,同比增长9.5%。全年全市快递业务量完成11.89亿件,同比增长27.77%;快递业务收入90.09亿元,同比增长19.2%。成功入围2035年国际区域性邮政快递枢纽城市、2050年国际全球性邮政快递枢纽城市;2022年成功获批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

“志”同道合

“三大丝路”助力长沙舞动全球

面对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发展新格局,长沙市委、市政府精心统筹谋划,积极融入“一带一路”建设,加快构建“空中丝路”“陆上丝路”“水上丝路”,不断拓展国际物流通道,稳定产业链供应链,实现了“有为政府”和“有效市场”的高度契合,政府和企业进入前所未有的志同道合蜜月期。

5月17日上午11时,搭载着山河智能制造的近500台挖掘机和滑移装载机的中欧班列山河智能专列,从长沙出发,启程前往德国杜伊斯堡。“在海运价格高涨、边境口岸拥堵的双重夹击下,中欧班列(长沙)的稳定开行给我们企业发展带来了福音,让我们企业走出去充满信心。”山河智能负责人表示。

山河智能只是众多湖南制造业通过中欧班列这一战略物流通道走向全球的企业代表之一。而中欧班列(长沙)的发展并非一帆风顺。

(长沙国际铁路港。)

2019年4月,在没有铁路口岸、没有图定计划、没有单独铁路局,且中欧班列(长沙)多次面临断档风险的情况下,长沙市物流口岸办极力推动市人民政府与中国外运形成战略合作,中欧班列(长沙)实现爆发式增长。2019年开行411列,同比增长189.3%,成功跨入国家第一方阵,省委书记张庆伟在2022年8月29日全省打造内陆地区改革开放高地推进大会上高度表扬中欧班列(长沙)突破1030列;2020年,疫情期间率先全国举旗“天班”开行,成为全国“四个”天班城市之一。开行三一重工、中联重科等制造业专列25趟,到目前已开出制造业专列近200列,走出了一条中欧班列与制造业深度融合发展之路。长沙中欧班列因开行成本低、增幅快、质量优、反响好,被央视《新闻联播》先后6次重点报道。特别是6月13日《新闻联播》头条播出,被评价为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育新机,开新局”,为全球产业链供应链注入正能量。

现今,中欧班列(长沙)越跑越多,越跑越好,一列列“钢铁驼队”纵横驰骋,悠长的汽笛在古老的丝绸之路上长鸣。 然而,长沙国际物流网络的繁忙景象不仅于此。

长沙进一步丰富国际航空物流网络,国际航空物流通道已实现通达全球五大洲(北美洲、欧洲、亚洲、南美洲、非洲)。2021年,全年在飞国际货运航线14条,货邮吞吐量首次突破20万吨,其中国际货邮首次突破9万吨。

(长沙国际航空物流通道已实现通达全球五大洲。)

国际水运口岸也实现逆势增长,集装箱年吞吐量20.02万标箱,同比增长38.02%,创历史新高。长沙港汽车滚装码头实现滚装商品汽车43350辆,同比增长40%。

(长沙霞凝新港码头一派繁忙。)

空中、陆上、水上“三大丝路”齐发力,成为长沙舞动全球的底气所在。

“疫”中突围

口岸疫情防控彰显“硬核担当”

时间回溯到两年前,2020年2月13日晚8时30分,一架从德国哈恩开往长沙的临时货运航班顺利降落在长沙黄花国际机场,运回大量境外捐赠的防护物资。

受疫情影响,国际航线航点骤停,为尽快运回海外捐赠物资,长沙市物流口岸办主要负责同志夜以继日,克服时差和多种不利因素,仅用9天时间,迅速组织开通了德国哈恩至长沙的捐赠物资免费包机,完成汇报获批、在报国动办审批后制定方案、落实资金、确定航点、联系航空公司、协议谈判、签订合同、经所经国、所在国批准等40多项流程,赶在133个国家和地区采取出入境管控和禁止医疗物资出口措施3天前,将350立方米、48吨、178万件防疫物资运回长沙,再分拨到全国各地,特别是对武汉同济医院的医疗物资,从德国出发仅用48小时全部免费送达医务人员手中,得到了德国联邦卫生部、中国驻德大使馆、中德护理协会和同济医院高度赞誉。

疫情发生以来,长沙市物流口岸办以高度的政治自觉和责任担当,全力保障国际国内物流体系的正常运转,补断点、畅堵点、解痛点,为疫情防控、生活保供、复工复产和稳定产业链提供有力支撑。

创新推动“免费客带货”“零延时、零等待”绿色通关。与英国湖南同乡会全国首创海外防疫捐赠物资免费“客带货”模式,联合机场海关、市场监管、卫健、红十字会等创新“零延时、零等待”口岸通关绿色通道。疫情初期抢运防疫物资3035.7万件,为长沙争取应急物资308万余件,转运湖北防疫物资159批次。

创造国际航班保障“长沙模式”。受境外疫情影响,根据中央及省市的工作安排,主导指挥黄花机场国际客运入境包机口岸保障工作,先后成功保障了伊朗德黑兰、美国纽约等7趟临时商业(公务)航班包机,并形成严格的闭环管理流程,创造了防控最严、流程最优、时间最短、风险最低的客运入境转运长沙模式,得到了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的高度肯定。

点对点解决企业物流口岸难题。在全球物流遭受重创,原料运不进、产品运不出,许多企业面临生死存亡之际,联合星沙海关、中南国际陆港深入5个国家级和8个省级园区,了解114家制造业和外向型企业面临的物流难题,为企业点对点解决全球口岸通关、国际物流等难点堵点问题6780余个。以快递进小区推动物流复工复产和城市功能恢复,确保了隔离期人员不大面积流动,为长沙防疫赢得了时间和空间。

口岸疫情防控战彰显长沙“硬核担当”,并得到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及社会各界高度肯定。2020年长沙市物流口岸办被省委省政府授予“湖南省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集体”。

“情”系企业

口岸物流升级降本增效新模式

成本和时效是企业的生命线。长沙市物流口岸办始终坚持问题导向,以降本增效为突破口服务企业发展。

“原本三种不同形式的货物,通关需要跑不同场所,现在三合为一,让企业少跑路,大大节约了时间。”湖南高朋供应链管理有限责任公司曾波涛对长沙国际邮件互换局的“邮快跨”集约化发展新模式感触深刻,“对时效性很强的跨境电商货物,时间就是效益。”

(长沙国际邮件互换局。)

长沙在全国率先探索实施了国际邮件、国际快件、跨境电商业务集约式发展新模式,将3个场所和3套监管系统合而为一,实现了从换场地到换界面、从搬货物到搬数据的转变,产生降本、增效、促发展的创新效果。目前每单查验时间从1分钟压缩到20秒,通关时间平均压缩近50%,日处理能力从5万件提升到30万件。

去年底,“‘邮快跨’业务集约发展模式”被国务院自由贸易试验区工作部级联席会议简报刊发推介,吸引全国关注。依托便利化通关模式,2021年,长沙完成跨境电商交易额110.08亿元,增长71.74%。跨境贸易营商环境经验入选国家发改委《中国营商环境报告2021》和央视《2021城市营商环境创新报告》。

“三关合一”模式是市政府物流口岸办探索口岸环境优化的缩影。近年来,长沙推出一系列口岸降费惠企“礼包”,免除口岸查验费、降低进出口环节合规成本等系列收费标准,为企业减少成本、提高通关效率。

2021年12月17日,长沙中部首个建成中国(长沙)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地方特色信息化项目,实现全市主要口岸作业区互联互通,为企业提供“一站式”通关物流信息服务,节约跨境贸易企业成本约17亿元。联合星沙海关,率先开展中欧班列出口货物“提前申报”、铁路快速通关、出口直装等改革,助推企业降本增效。中欧班列出口整体通关时间,已由过去的313分钟压缩至16分钟,明显优于全国海关出口平均水平。创造长沙口岸中铁特货笼式专用汽车运输列车出口新模式,每个集装箱运输汽车由4辆提升到10辆,降低成本30%,仅此一项就为吉利汽车降本将近6亿元,省委书记张庆伟在全省“一带一路”大会上高度肯定此做法。

大江大湖大物流,借船出海天下殊。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长沙市物流口岸办将认真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紧扣国家开放战略,全面落实“三高四新”战略定位和使命任务,大力实施“强省会”战略,紧紧围绕打造内陆地区改革开放高地和建设国家综合交通枢纽中心两大任务,以更广视野、更大格局、更高标准,着力构建产业兴、通道畅、平台强、环境好的现代物流口岸体系,为加快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促进国内国际双循环新发展格局贡献口岸力量。

长沙物流口岸经济(2019—2021年)发展大事记

● 中欧班列(长沙)迈上新的历史台阶。2021年中欧班列年开行量首次突破1000列,超额完成目标任务,连续3年保持全国第一方阵。

● 跨境贸易营商环境获评全国优异。长沙被评为全国跨境贸易营商环境优异城市,经验做法入选《中国营商环境报告2021》和央视“2021城市营商环境创新经验”特色栏目。

● 自贸改革创新实现重大突破。创新国际邮件、国际快件和跨境电商业务集约式监管模式,成为湖南自贸区首个国家推广案例。

● 区域性航空货运枢纽基本建成。2021年在飞国际货运航线14条,货邮吞吐量首次突破20万吨,其中国际货邮首次突破9万吨,实现通达全球五大洲(北美洲、欧洲、亚洲、南美洲、非洲)。

● 长株潭物流一体化取得突破性进展。长株潭物流信息平台完成建设,首次开展三市物流一体化统计分析,2020年和2021年连续两年被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评为“年度物流统计工作先进单位”;出台《长株铁路货运一体化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长株潭铁路货运资源充分整合。

● 国家交通物流枢纽地位更加夯实。获批全国首批陆港型国家物流枢纽;成功获批“中国快递示范城市”,成为国家布局的2035年国际区域性邮政快递枢纽城市和2050年国际全球性邮政快递枢纽城市。

● 口岸疫情防控阻击战成效显著。2020年被省委省政府授予“湖南省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集体”。

责编:张芷瑜

来源:湖南日报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