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景点旅游悄然兴起,如何开发有特色的乡村目的地?

  唯美乡村   2016-11-08 09:38:05

“无景点旅游”一词据悉源于网络。所谓无景点旅游,就是到了一个陌生的地方住下,但并不会特别去逛景点,而是走到哪里算哪里。“无景点”旅游与自助游、自驾游、农家游一样,属于休闲游的一种。其特点是:自主,自愿,自助,自由。自主,就是自主选择落脚点,自主选择行走路线,自主决定景点。与众不同的是“无景点”旅游在途中不再是“到知名景点一游”,而是“驻扎”到某地,吃吃饭,喝喝茶,随意安排行程,在城市大街小巷或乡郊野外悉心品味民风民俗,不再跟随旅行团走马观花地参观门票高涨的景点,而是重在休闲、体验的旅游方式。

在目前景区旅游人满为患,门票价格居高不下的形势下,无景点旅游更加大众化,视野更加开阔。新兴的无景点旅游明显优势是节约旅游成本,减少等候时间,欣赏更自然的风景,能最深的体验旅游地的生活与民俗,能使旅行更加充实等。

在无景点旅游的体验中,乡村成为了最重要的目的地。因其特有的风光、民俗及农食,成为了当下的热门。而建设农业园区,是在规模化、专业化的程度上,又一提升和完善。如何在建设农业园区时满足无景点旅游的需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旧时建筑改造

随着现代工业的不断发展,乡村老房子越来越稀少,成为了稀缺的旅游资源。在园区规划时,充分利用现有的住房,凸显城乡区别化,可以为园区带来更多的经济收益。例如给两层的老房子前面架起一个观景平台,在二楼打开一个出入平台的口,可以在平台晒太阳、喝咖啡、读书、听音乐。把部分腐朽的顶直接拆掉,重新装上玻璃天窗,从屋内可以仰望星空。拆下来的木料、砖瓦、木雕、石雕、砖雕皆可重新组合成各式器物,赋予现代化的气息。石质的驴槽、猪槽可以铺上玻璃当咖啡桌,磨盘用木头支起来就是一个饭桌,石磙可以当床头柜,箩筐就是垃圾桶、水果盘、杂物盒。旧报纸糊墙,旧照片装裱起来,旧的年画张贴出来,各种奖状、证书也可以装框挂起来。总之,一切皆可为我所用,没有一件废物。当然,如果能够形成旅游规模,最好连点成片,精心打造一定数量的老房子。实在没有过多的老房子,模仿重建也可。

二、旧有物件文化展示

收集各种农村以前使用过的生活用品、娱乐用品、农具工具、牲畜用品,开个老物件展览馆。花轿、煤油灯、千层底、顶指、织布机、风箱、蚊帐、马桶、斗、背笼、面缸、油罐、米面篮、米筛、缝纫机、八仙桌等。没有你找不到的,只有你想不到的稀罕物。

三、特色手工艺传承体验

休闲农业园区建设,其中的体验活动成为了园区的特色建设重点,规划时为了增强体验、娱乐和参与性,可以做到一边展示一边传授。至于老手艺,其实贯穿农村生产、生活的手艺都可以。比如:榨油、打铁、织布、染布、箍桶、做缸、烧砖瓦、印年画、扎锅排、酿酒、糊风筝、炸米花、纺线、补渔网以及各种编织刺绣、各种糕点、传统小吃、木工、泥瓦工、烧制、缝制。同老物件博物馆一样,老手艺的展示、体验也需要量。

四、主题文化打造

规划时,如果旧建筑、老物件、老手艺的笼统的恢复成本太高及可能性太低,可以打造专一的主题文化。比如搞动物主题文化、五谷主题文化、婚庆主题文化、农舍主题文化、布鞋主题文化、算盘主题文化、秤主题文化、瓦罐主题文化、家谱主题文化等。也可以脱离农村题材,发扬隐士文化,引入一些艺术家搞创作,逐步形成艺术氛围。

五、活动基地创建

由于城市发展的限制,很多集体活动因场地局限无法有效展开,必须移到开阔户外进行,比如很多公司的扩展培训。还有一些学校有户外写生、踏青、郊游、科普、联谊等方面的需求,如果能够打造一些这方面的基地,市场空间还是很大的。

无景点旅游对农业园区乃至整个乡村的经济发展有着指导意义,充分利用乡村特有的自然风光、田园生活和民俗文化等资源,深度开发休闲产品,逐步形成乡村生产生活为主题的农业休闲体验产品,成为制胜法宝。

专注乡村旅游、休闲农业、农场、民宿、农家乐等经营者服务,实现资源的有效对接,缔造一个全方位的生态链互动平台。从开发到运营,选项目,抓政策,打市场,盯运营;这里项目扎堆,这里专家扎堆,这里方法扎堆 !

责编:田甜

来源: 唯美乡村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