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精”推进落实《国际金融学》课程思政教学

    2022-02-15 16:44:41

文/湖南财政经济学院王群琳

湖南财政经济学院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关于思政教育的系列讲话精神,依托财经专业课程,紧扣财经课程教学特征,将思想政治工作贯穿于日常财经教育教学全过程,深入探索将思政教育教学内化于财经教育教学全过程的规律与实现途径,充分体现与发挥财经专业课程教学在思政教育中地位与作用。

《国际金融学》课程作为湖南省普通高校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始终以思政教育为引领深入探索课程教学改革创新,通过精确定位、精心设计、精准施教、精细考评,有序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取得了值得一系列的专业课程思政育人经验。                         

一、精确定位

立足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大局,在教育发展战略上必须首先把握正确的教育方向、坚持科学的教育理念、明确长远的教育目标,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根本问题,这就决定了思政教育在整个教育过程中的地位与作用。

《国际金融学》课程始终紧扣教育的三大基本问题,秉持“一体两翼”思路,以思政教育为轴心,坚持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的同向同行,将价值塑造、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三者有机融为一体,构建“三全育人”的大思政教育格局:

一是围绕培养什么人的问题,根据我国治国理政方向修订《国际金融学》课程培养方案,明确国际金融专业知识传授中的基本立场与根本导向,将价值塑造作为全课程的首要教学目标;

二是围绕怎样培养人的问题,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从纷繁复杂的国际金融现象中提炼本质与本源,从国际金融现象、国际金融行为、国际金融格局为主线诠释现象与本质、逻辑起点、演变事实与规律,培养学生思辨问题的正确历史观,将信念培育作为专业知识传授的一条基本主线;

三是围绕为谁培养人的问题,根据我国国际金融发展现状,紧密结合世界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实际,全方位剖析我国国际金融发展方向与目标,以此明确课程教学的重点与难点,突显家国情怀、历史使命感与责任意识的培养,将其确立为能力素养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精心设计

围绕课程思政定位展开课程教学设计,实现专业课程教学活动与思政教育目标的无缝对接是全面推进课程思政的关键环节。

《国际金融学》课程组根据课程特征与思政教学的需要,通过精心设计达到“五个无缝对接”:

一是高度重视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的协同效应发挥,与马克思主义学院对接合作,与学生管理部门沟通交流,建立专业教师会同思政课教师、学工人员集体备课制度,形成专业教师主讲,思政课教师、辅导员随堂听课的常态化协同机制,实现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的无缝对接;

二是根据思政教育的总目标与导向设计教学大纲,根据教学大纲细化思政目标并形成教学方案,实现教学方案与思政目标的无缝对接;

三是根据教学方案,精选教学内容与教学案例,明确教学的重点难点,深入挖掘教学蕴含的思政元素,通过间接内隐的方式将政治观念、意识形态、价值取向、责任意识、道德规范、职业素养与操守等有机植入,根据思政育人要求实现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案的无缝对接;

四是根据教学内容的性质与特点,从便于学生理解与接受的目标出发设计具有潜移默化效果的多样化思政教学方法,实现教学方法与教学内容的无缝对接;

五是在课堂授课、实验实训、作业考试等各环节中,做到思政育人的一以贯之,确保课程思政的全过程覆盖,实现思政教学与教学环节的无缝对接。

三、精准施教

精准施教不仅是充分发挥思政育人效果的需要,而且是贯彻以学生为中心的基本要求。全面推进落实课程思政,要求在专业课程教学中精准地把握学生思想的困惑点以及教学的重难点,找到突破的关键点,因此,精准施教显得尤为重要。

《国际金融学》课程组一方面通过专业课教师和思政课教师、辅导员之间的结对联谊活动的开展,深入全面了解学生思想动态,明确思政育人的目标与方向,掌握课程思政教学的着力点与重心,并探索思政教学的工作方法;另一方面,采用以学生为中心的启发式、交互式、讨论式的教学方法,调动学生主动参与、善于思考、勤于表达,分别根据普遍或个别存在的疑惑点,采取集体或单独指导方式进行答疑解惑,并有强针对性地进行正确的价值引导。

四、精细考评

为确保课程思政教学效果,《国际金融学》课程组制定了常态化教学的考核评估制度,考评对象包括教师与学生。

一是对教师的考评。要求课程任课教师定期收集收集所教班级学生反馈信息,动态跟踪学生对课程思政教学的意见与建议,与此同时成立课程思政督导小组,由督导小组深入课堂和学生之中了解思政教学效果情况并向任课教师予以反馈,任课教师必须根据学生以及督导的反馈意见及时更新补充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法,做到“课程章章有思政,教师人人讲育人”,确保每一位老师做好立德树人责任田上的责任人。在教师教绩考核中,将思政教学效果考评放在首位,考核结论与评优评先直接挂钩,对于偏离课程思政教学目标的行为实施“一票否决制”。

二是对学生的考评。构建多元化、多主体参与的评价机制,将学生的认知情感价值观等内容作为课程效果的重要考量因素,在课后做业、线上讨论以及考试中,将学生对专业知识中所蕴含的思政内容的理解与看法纳入考察内容,实现对“思政进课堂”教学效果的量化考核。

责编:周听听

来源:新湖南客户端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