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郴州:传统农田变“网红”公园?这个转变是关键!

    2021-10-15 10:17:31

正值秋收时节,在湖南郴州安仁县永乐江镇的稻田公园内,先行成熟的一季稻已经收割完毕,农人正在稻田中施肥,准备种植油菜;晚稻也已转黄,刚下过一场秋雨,雨后的稻田与四周白墙黛瓦的村庄笼罩在云雾之中,像一幅美丽的水墨画。

这片始建于2013年的稻田公园,由“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亲笔题名,将公园元素巧妙地融入稻田,充分依托当地现有自然资源和地理环境,围绕“田”字框架开展土地平整、农田水利建设,让农田布局、设施与周边的永乐江、神农景区、熊峰山国家森林公园融为一体,使山、水、田园浑然天成。让生态与经济并行,展现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优美画卷。

湖南郴州安仁县永乐江镇新丰村稻田公园

新理念 传统农田变身现代景区

安仁县是湖南省的传统农业大县、典型的水稻之乡。该县自然资源局党组书记、局长张家元告诉记者,建设稻田公园不仅是安仁县农业转型发展的一次探索,也是生态文明建设的一个试点。筹建之初,安仁县分别对公园功能定位、视觉包装、建设区划、生态保护等进行科学规划,在保持稻田生产功能不变的前提下,植入公园元素。将周围12个村子流转的土地集中起来平整、改造,使之成为形状规整、路渠通畅的标准良田。通过连片种植万亩水稻和油菜,精致布局景观景点,构筑起“春赏油菜花、夏看映日荷、秋观金色浪、冬踏田园雪”的旅游格调。稻田公园也因此成为全国首家农耕文化主题公园。

科技加持 耕地保护、农民增收两不误

在安仁县副县长曾科看来,稻田公园试验的成功,既让当地百姓把饭碗牢牢端在自己的手上,同时通过遏制抛荒、规模耕种,让传统农业提升了质量,使村民在家门口实现了增收。

稻田公园内景

为充分保护耕地,提高水稻亩产,安仁县自然资源局对稻田公园核心区的水利设施进行了重点改造,在公园内普及具有景观、生态、经济三重价值的“稻稻油”种植模式。引入超级稻、五彩稻,大力推广免耕机插、抽沟散播、有机种养、畜禽污染治理和病虫害绿色防治技术,实现传统农耕文明与现代农耕科技有机结合,不仅解放了部分劳动力,更让老百姓的收入大增。据曾科介绍,新丰村如今有将近500人在给稻田公园种地,每人每月工资有2400元,加上土地流转每亩700元的收入,“面朝黄土背朝天”的苦日子早已是过去式。

吃上旅游饭 足不出村可致富

除了土地本身带来的收益增加外,通过建设稻田公园,发展文旅产业,也让当地百姓吃上了旅游饭,足不出村便可实现增收。

安仁县永乐江镇新丰村党支部书记何香兰告诉记者,稻田公园未建立之前,村里的劳动力多在外打工,水稻种植也以粗放型为主,单季稻的产量不是很高。通过成立宝丰水稻农民专用合作社,自2014年起,新丰村共有2000多户进行了土地流转,而统一规划的农田由于交通和水利设施都进行了改造,如今单产能达到原来的2倍左右。而稻田公园的建设,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前来观光,仅刚过去的十一黄金周,稻田公园就接待了16万游客。

“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游客多了之后,原本在外打工的劳动力陆陆续续返回村庄,有的在流转的农田打工,有的在家门口摆起了小吃摊、做起了买卖。在新丰村小吃街经营烧烤摊的周红卫原来是村里的贫困户,以前夫妻两口子在广州打工,一年最多赚三四万块钱。最近几年,通过销售本地小吃、农产品,去年一年就赚了将近20万,昔日的贫困户,成了村里的致富能人。

如今在新丰村,便捷的交通让异地的人们通畅相连、旖旎的田园风光将城乡拉得更近……“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概念已逐步具象为绿水青山的宜居田园、蓬勃向上的新型产业。循环、可再生、低碳、绿色、和谐的生态元素,不仅让家园越来越宜居,也让乡村振兴的前景更加明朗。

责编:郭芝桃

来源:新华网客户端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