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为群众办实事|乡村振兴地在哪里、钱从哪来、人到哪去?这个解读说清了

    2021-07-30 08:49:14

编者按: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省厅坚持把学习党史同总结经验、观照现实、推动工作结合起来,同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深入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聚焦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文件。为引导和帮助广大人民群众知政策、懂政策、用政策,进一步推动政策红利转化为发展实效,切实提升人民群众在自然资源领域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湖南自然资源》即日起推出《自然资源政策说给你听》专栏,本期请听厅综合处副处长艾林书就《关于统筹自然资源促进乡村振兴的若干意见》进行解读,敬请关注!

《关于统筹自然资源促进乡村振兴的若干意见》体现了鲜明的问题导向,主要围绕“地在哪里”“钱从哪来”“人到哪去”3个核心问题,想办法、求突破。

产业兴旺,地在哪里?

主要在“四个地方”:

一是在田间地头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确保粮食供给,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首要任务。农业任何时候都是乡村第一产业。因此,我们把耕地保护放在优先位置,严格控制农用地转为建设用地;严格控制耕地转为林地、园区等其他类型农用地;严格开展耕地保护目标责任考核,评选表彰耕地保护先进村和模范户。

二是在房前屋后

随着城镇化不断推进,乡村留下了大量闲置农房和宅基地。如果能够把它们利用好,将为乡村产业腾出大量空间。这也是我们政策创新的主要着力点。我们提出,允许通过建设用地整理,将零星分散用地集中起来使用;鼓励存量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允许依法登记的农村建设用地复合利用等。

三是在园区集镇

以县域为单元,梯次布局各类用地。规模较大、工业化程度高、分配布局难配套的产业项目进工业园区;农产品规模加工、仓储、配送等产业进集镇边界;留在乡村的是,利用本地资源的农产品粗加工、乡村旅游等产业,切实保护好田园风光。

四是在规划预留

考虑到乡村产业选址的不确定性,我们明确,要通过乡镇国土空间规划,预留不低于2%、不高于5%的规划机动指标,实行不落图、实用实销管理。每年单列乡村振兴专项计划,总量不低于国家下达的10%,实行专项专用,不足的由省统筹解决。

守着土地,钱从哪来?

主要从“三个方面”来:

一靠政策激活

按照中央和省委统一部署,我们将深化土地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规范开展农村房地一体日常登记颁证,探索宅基地“三权分置”有效实现形式,为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同地同权同价”入市、农村建设用地复合利用等提供政策保障。

二靠多予少取

配合财政部门落实提高土地出让收益用地农业农村比例任务,确保2021年收益计提比例达到30%、收入计提比例达到4%;到2025年分别达到50%、8%。要求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节余指标流转收益全部返还指标产生地,用于乡村建设。仅这一项,“十三五”期间就为贫困地区带来直接收益近270亿元。

三靠项目带动

下步,我们将继续大力实施地质灾害“两库两预警两提升”工程、新型基础测绘强农工程、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工程、矿山生态修复工程等,财政资金进一步向农村倾斜,带动社会资本投入,服务乡村振兴。

强农助农,人到哪去?

主要搭建“4个平台”:

一是志愿者平台

组建省级村庄规划编制综合指导队,探索建立乡村规划“一师两员”制度,他们将在村庄规划编制中发挥宣传发动、协调利益、表达诉求、监督实施等重要作用。目前已吸引了近万名学生、乡贤或从业人员参加。

二是“四进”平台

结合党史学习教育,广泛开展“进老区、进山区、进园区、进矿区”活动,落实“省直机关接地气、年轻干部走基层”,为基层群众办实事、解难题。

三是攻坚服务平台

按照省委统一部署,厅直系统组建了2支驻村工作队,同时还组建了1个乡村振兴服务团,到一线挂职锻炼。他们既是政策“宣传员”、又是上下“联络员”、还是为民办实事的“战斗员”。

四是支队联基层平台

每个机关党支部联系一个农村党支部,定期组织干部职工到农村蹲点调研,帮助解决急难愁盼问题。

为了加强政策创新,我们将在长沙浏阳市开展农村土地综合改革试点、在张家界市开展文旅项目点状用地改革试点、在郴州北湖区开展“田长制”试点,还将选取10个县市开展乡村规划“一师两员”制度试点。也鼓励市县结合实际,大胆改革创新,为全省统筹自然资源促进乡村振兴闯出新路子,积累好经验。

责编:郭芝桃

来源:省自然资源厅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