赴粤北开展革命烈士余经邦史料征集

    2021-04-08 11:25:03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4月8日讯(通讯员 李浩伟)为做好宜章县杨梅山茶园红色教育基地建设工作,3月29日至30日,宜章县委党史研究室副主任谢水军、原县史志办主任李浩伟、红色作家李彪、余经邦孙子余新国4人组成党史资料征集组,前往广东乳源瑶族自治县、乐昌市收集、整理、考证革命烈士余经邦在粤北5个年头的革命活动史料。

一、余经邦简介

余经邦,号致力,1896年5月12日生于赤石团茶园村(今属杨梅山镇)。1920年毕业于郴州法政学校,1924年参加革命。1926年7月,余经邦组建宜章县第一支农民革命武装茶园农民自卫队,任队长。1927年1月任宜章县农民自卫军总队大队长,同年春加入中国共产党。马日事变后,余经邦与杨子达一起率县农民自卫军三分队(余经邦任分队长)转至广东乳源、梅花(今属乐昌市)等地活动。1928年1月参加湘南起义,任赤石区工农自卫团总指挥、宜章县苏维埃政府裁判委员会主任。4月在资兴东江奉令阻击敌部,掩护郴、永、资农军主力转移井冈山,因被敌阻隔折回茶园坚持斗争。同年5月,余经邦带领家属及部分农军战士隐蔽到广东乳源梅花石岱上村。他以行医为职业,在石岱、梅花等村庄进行秘密串联活动,发动成立了200多农民的秘密农会。1930年底,根据中共湘粤边工作委员会的指示,他以从茶园带出的44支枪,组建了独立营武装,任营长。1931年2月初,余经邦率独立营配合红七军在梅花圩与湘粤敌军作战,臀部受伤。战斗结束后,他带伤到石岱村组织农民群众开仓分粮,救护红军伤病员。1932年1月,率领几十名战士潜回宜章,捣毁折岭盐卡,毙敌3人。秋,因暴露身份,由乳源大桥深源村中洞,转移至必背桂坑瑶寨一所学校隐居。因叛徒出卖被捕,在广东乳源必背牺牲。

二、史料征集情况

(一)史料认定情况

1.余经邦从事革命活动使用过的木箱。3月29日下午,在乳源县档案馆(史志办)、博物馆、老区促进会的帮助下,征集组在韶关乳源“世界过山瑶”博物馆二层展厅里找到了这件革命文物。据考证,这个箱子是余经邦以行医为职业秘密开展革命活动使用过的药箱。1932年秋,他离开大桥深源中洞向必背转移,临别时送给住户余席祖作纪念。

2. 余经邦避敌追杀隐蔽地。3月30日上午,在深源村村委会主任余席平陪同下,征集组到乳源县大桥镇深源村中洞实地考察了余席祖的祖屋。据考证,1932年3月,余经邦由于支援红七军作战、征款征粮帮助红军救护伤病员而身份暴露,为避敌追杀他转移到远祖居住地中洞村,住在余席祖家。从现场看,余席祖祖屋保存尚好。

3. 余经邦在粤北开展革命活动的主要据点。3月30日下午,在党史知情人余勋昌、余世雄、余前和的引导下,征集组在乐昌市梅花镇石岱村上村实地考察了余通仁的祖屋。据考证,湘南起义后,余经邦指挥茶园农军和群众反“围剿”退敌的第二天,由于大局敌强我弱,且无弹药给养补充,余经邦把队伍化整为零,率领大女儿、女婿及一部分农军战士秘密转移到湘粤边境坚持地下活动。石岱上村,是茶园老屋。余经邦在余通仁一家一住三个年头,家族还分了田地给他耕作,这里成了农民秘密农会、湘粤边工委独立营的重要据点。从现场看,余通仁祖屋与十余间老房紧紧相邻,一条青石板路从门前而过,祖屋大门尚存,可以看出当时房屋的大致面貌。

(二)新的史料线索情况

1.余经邦革命生涯最后战斗、牺牲地。3月29日下午,在深源村民、红色基地承建人余桥城的陪同下,征集组深入乳源县必背镇桂坑村瑶族聚居地。据1950年《余氏族谱》记载,余经邦牺牲地广东必背甲田村桂坑草头。征集组走访了三个地方、三批人未果,最后临上车时从村委会办公大楼前开副食店的本地一女老板处了解到,桂坑村解放前有学堂,位于大坪安山公祖坟旁,她公公就曾在哪里读过书;草头坪现有韶能公司在那里办公。因天色已晚,征集组只能暂时返回乳源县城。

2.余经邦在广东曲江开展革命活动的史料线索。据乳源档案馆(史志办)赵天林馆长提供:1929年年初,余经邦前往香港向党组织请示汇报工作,路过曲江,专门找到刚到曲江主持曲江县委工作的宜章人彭晒,在谈及地下党的活动情况时,彭晒再三叮嘱余经邦从香港归来后,一定要在曲江再见面,以便研究湘粤边地区党的地下工作。

三、粤北推进余经邦宣传的做法

韶关乐昌、乳源党史部门经过多年的党史研究,他们认为:余经邦是湖南宜章茶园革命据点主要创始人、宜章东部地区农运领袖、宜章农民武装重要创始人、湘粤边革命斗争的著名烈士,他对中国革命作出了不朽贡献。这次征集组的粤北之行,虽只有短短的两天时间,但通过交流引起了韶关方面的高度重视。据反馈过来的消息有这么几点:

一是韶关市准备以余经邦战斗在湘粤边的传奇经历,创作剧本,今年“七一”中国共产党百年大庆之前搬上舞台,近期来宜章采风;

二是乳源县委、县政府责成必背镇党委、政府牵头,开展余经邦革命生涯最后战斗、牺牲的史料调查,计划在必背镇建余经邦先烈展览馆;

三是乳源县档案馆(史志办)赵天林馆长亲自撰稿,4月1日在乳源资讯网刊登了《乳源有个“红军箱”,背后的故事尘封了37年》;4月2日,分别又被《羊城晚报》、《广州日报》转载。

四是乳源县老区促进会于3月30日召开会议,决定展开对余经邦的专题研究;

五是县博物馆赵天油表示,今后乳源博物馆要把“红军箱”的感人故事作为讲解重点,并在开展“红军故事进校园”时,讲给同学们听,让年轻一代了解乳源人身边的红色故事,传承好红色基因;

六是通过与乐昌市梅花镇政府镇长林俊仪、党委委员朱小兵交换意见后,他们表示利用朱小兵分管宣传驻点石岱村的优势,迅速启动对余经邦的宣传。4月3日,朱小兵主持召开石岱村红色文化研究工作座谈会,计划先建余经邦革命先烈村史馆,再将石岱上村余通仁祖屋申报县文物保护单位。

四、关于加大对余经邦宣传的建议

余经邦从参加革命到牺牲共9年,其中转战粤北从事革命活动的时间就达5年。虽经过多次宜章党史、革命斗争史的征集和查证,由于客观历史的复杂性,征集组成员感到有关余经邦在粤北开展革命活动的重要史料还是很欠缺,尤其一些核心史料如他的牺牲地还只是线索,需进一步考证。为此,特提出如下建议:

一是将征集到余经邦在粤北开展革命活动的新的史料充实到余经邦故居陈列室展板中去;

二是县委党史研究室要加大对余经邦的研究,并积极配合韶关方面来宜的采风等活动;

三是在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活动中加大对身边先烈余经邦等的宣讲力度。

“红军箱”被珍藏在乳源博物馆。
“红军箱”被珍藏在乳源博物馆。
乳源大桥镇中洞余席祖祖屋。
乳源大桥镇中洞余席祖祖屋。
乳源县必背镇桂坑村
乳源县必背镇桂坑村

责编:薛云松

来源: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