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辉煌“十三五”】助残脱贫有“实招” 小康路上不落一人

    2021-01-13 10:51:05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1月13日讯(通讯员 吴笛 陈树理)残疾人是社会大家庭的一员,没有残疾人的小康,就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全面小康。“十三五”期间,湘乡市积极搭建残疾人就业创业平台,多种形式扶持残疾人就业创业,帮助贫困残疾人脱贫增收,让残疾人在新时代广阔舞台上焕发出生命的光彩与魅力。

刘永红在直播间介绍她自制的小菜。

“现在为大家介绍19号链接的洋姜,这些都是我们本地农户生产的洋姜。”在金石镇大湖村的振兴连锁超市里,村上的“网红”农民刘永红正在直播带货,这天她卖的是自制的小菜、剁椒、红薯粉等,几番吆喝下来,直播间的观众纷纷下单购买。

刘永红小时候手臂骨头断裂,因为救治不及时导致终生残疾,干不了农活的她在老家开起了小超市。2015年,她开始涉足农村电商平台,替乡亲们网购物美价廉的农资产品及生活用品。

随着“直播带货”成为中国“云端”扶贫新潮流,刘永红在政府的支持下,开设起乡村扶贫直播间,组织人员收购和包装当地农户的种养殖、加工产品,每天在芒果扶贫云超市、湖南省电商扶贫小店等平台直播带货,日销售量大约60单左右,每天营业额近万元。“一般是每天晚上八点开始直播,白天不定时直播,观看人数多的时候有20多万。”刘永红笑着说。

目前,刘永红的公司有固定员工15人,其中残疾人11人,贫困户4人,每人年平均收入15000多元。“我想尽我所能,带动他们致富。”刘永红说。

在毛田镇毛田村的薄荷种植地,村民们正在忙碌。

跟刘永红一样自主创业当老板,带动村民一起致富的还有毛田镇的童桂阳。

眼下正是栽种薄荷的黄金时节,毛田镇毛田村的薄荷种植地里弥漫着清爽怡人的薄荷香气。一大早,童桂阳就组织村民在薄荷地里忙碌。2008年,童桂阳因为中风导致肢体残疾,不能继续外出闯荡,他便决定在家乡干出一番事业。薄荷种植是毛田村的传统产业,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但大多是散户种植,缺乏科学的栽培管理技术和统一的销售途径,所产生的效益并不高。童桂阳便牵头成立了中药材专业种植合作社,引导村民抱团种植中药材,不仅让传统的薄荷种植产业重新焕发生机,还成功试种藿香、鱼腥草等新品种,如今中药材种植成为当地群众的致富“良方”。“我就把农户组织起来,统一种植、统一收购、统一销售,改善老百姓的经济收入。”童桂阳说。

童桂阳检查薄荷质量。

今年65岁的彭仁莲是毛田村的建档立卡对象,为了给丈夫治病,家中欠下了不少外债,这几年她一直在童桂阳的中药材种植基地工作。“在这里做事一天能赚150块钱。”彭仁莲高兴地说。

像彭仁莲一样,在童桂阳的基地做事的有40余人,他们大都是贫困户、残疾人,平均每户每年增收10000元左右。

“十三五”期间,湘乡市紧紧围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残疾人一个也不能少”的目标,聚焦贫困残疾人脱贫攻坚、基本公共服务托底补短、基础保障条件建设、推动落实体制机制创新,全市残疾人工作取得新成效,6022名建档立卡贫困残疾人全部实现脱贫。

责编:戴贤慧

来源: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