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市镇:量身定制“充满电”,鼓足干劲“加满油”

    2020-12-09 09:42:55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12月19日讯(通讯员 肖宝山 伍青山)党校事业是党的事业重要组成部分,是我们党教育培训党员领导干部的主渠道。一直以来,潘市镇党委始终坚持“党校姓党”的原则,高度重视乡镇党校在党员干部素质教育中的“主阵地”作用,设计符合各类需求的“充电器”,建设满足各种型号的“加油站”,高标准打造有领导机构、有学习场所、有教学设备、有授课教师、有教学课程、有学习计划、有规章制度、有经费保障的“八有”示范党校。

目前,潘市镇党校拥有师资人员18人,其中具有研究生以上学历5人、本科学历6人,下辖村级教学点36个,实践教育基地8个,紧密结合中心工作,举办培训班11期,开展实践教学活动4次,参训党员达600余人次,课程形式多变,内容丰富多彩,学员感受深刻,学习成效显著。

一、筑牢主阵地,打造党性“大熔炉”

按照“以点带面、分级设点、突出亮点”的工作思路,把阵地建设作为促进乡镇党校规范化建设的基础性工作来抓。一是建好镇级党校。坚持“功能整合、因地制宜、规范节俭”的原则,整合镇机关会议室、党员活动室、青年之家等作为乡镇党校教学场所,配备高清投影仪、笔记本电脑、音响、话筒等必要电教设备设施,并安排专人定期维护电教设备,全方位保障党校设备可用、课程可行、教学可为。二是铺开村级党校。在全镇36个村(社区)分别设立教学点,并把高江“夯土部落”、龙溪食用菌种植基地、下七渡千亩优质稻种植示范基地打造为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农业生产等为主题的现场教学点,延伸乡镇党校“触角”,变“进乡上学”为“送学上门”,确保村(社区)普通党员教育受训率达100%,农村致富带头人、青年农民等群体教育受训率达100%。三是打造特色党校。充分挖掘红色文化、传统文化等资源,充分利用好李家大院、陶铸故居、红军学校、红军历史纪念馆等资源,建设各具特色的教学基地,增强培训的感染力和吸引力,提升党员参学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弘扬主旋律,把好教学“风向标”

坚持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摆在党校教育培训的最突出位置,把稳把牢教育教学主体主线。一是丰富教学内容。课程安排突出问题导向、实用导向,根据基层实际需要,把脱贫攻坚、乡村振兴、农村产业发展、农业生产现代化、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等学员关注的重点领域,作为党校培训重要内容,避免培训内容主观主义、教条主义、形式主义,防止空对空、两张皮。 二是创新教学形式。坚持把课堂教学与现场教学相结合、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线下教学与线上教学相结合。今年4月,组织党员干部在龙溪村教学点,开展防汛抢险应急演练;5月,组织党员干部在新陆村教学点农田开展插秧实践活动;10月,组织全镇村干部进行重点工作“三比三看”现场推进会,到其他乡镇优秀村社进行了参观学习,交流经验;11月,开展红色教育进机关活动,机关干部跟着县委党校教师学习陶铸精神。确保了党校教学“每月有培训、每期有主题、每次有亮点”。三是提升教学质量。镇党委定期研究党校建设工作,明确党委班子成员带头上党课,科学制定培训班次,灵活掌握参训对象,每月至少办班1期,每年不少于12期,不断提高教学效果与质量。并坚持把优秀课程带进党校,邀请县农技站站长陈卫明主任进行“深化农村改革,助推乡村振兴”主题讲座,邀请县委党校冯宝君老师作《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辅导报告。

三、把握主脉络,织密办学“保障网”

牢牢把握“党校姓党、实事求是、质量立校、改革创新、从严治校”的办学原则,统筹调度“人、财、物”三大要素,全力保障镇党校建设有队伍、有师资、有经费。一是高级别搭班子。成立中共潘市镇党校校务委员会,由党委书记兼任党校校长,党委专职副书记兼任党校常务副校长,党委其他班子成员任校务会委员,定期召开校务会,研究部署党校教育教学工作。二是高质量配师资。按照“兼职为主、专职为辅”的方式,建立以乡镇党委班子成员为主要力量的师资库,并聘请县委党校优秀讲师、县直单位主要领导、基层优秀党员、致富能手、“田专家”“土秀才”“先进模范人物”等担任兼职教师,做好师资的统筹调配和培训提升,一并纳入师资库进行动态管理,为党校高质量办学提供了有力的支撑。三是高档次抓投入。坚持从工作实际出发、教学需要出发,采取财政拨付、自愿捐助等相结合的办法,已为村级教学点配备投影仪8台,计划增配4台,保证党校建设、教学、调研经费供给,有力保障党校各项教学工作规范、有序、高效开展。

责编:刘乂嘉

来源: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