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只是一颗螺丝钉”——记老军人、老党员张其中

    2020-10-22 08:46:46

湖南日报记者 彭婷

10月19日晚,湘潭县杨嘉桥镇一栋老旧平房。央视新闻联播正在播出习近平总书记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参观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主题展览的新闻,90岁的张其中老人表情庄重,目不转睛地盯着电视机。

晚些时候,他又让儿子张正球打开手机“学习强国”平台,一遍遍反复观看这条新闻。“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是正义的胜利、和平的胜利、人民的胜利。”听到这句话时,张其中特意把手机声音调大了些。

“虽然我只在后方服务,但我为自己参加了这场正义战争而骄傲,为见证了这场战争的胜利而自豪!”老人话语铿锵有力,一行热泪滑落下来。

1930年,张其中出生在湘潭县一个贫苦农家,从小吃不饱、穿不暖,没上过一天学。1949年8月湖南和平解放,张其中翻身作主人,改变了命运。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为“抗美援朝,保家卫国”,他下定决心参军入伍。当年底,他如愿加入了中国人民解放军。

“我是多么地想上战场!”张其中说,尽管信念强烈,却不是每个人都有机会出国作战。抗美援朝期间,他与部分战友留在部队待命。直至战争结束,也没能跨过鸭绿江进入朝鲜。

“遗不遗憾?”记者问。“不遗憾,因为我就是一颗螺丝钉,在后方也发挥了自己的一点作用。”张其中说。

勤奋,是张其中留给战友最深的印象。打扫卫生、整理房间、烧水打水……他主动承担了部队里众多的活。“每次有战友入朝作战,都是我帮着收拾行李呢!”张其中兴奋地告诉记者。

那时部队条件不好,战士们常吃不饱。张其中吃到一半,就一声不响地放下碗筷。“他是跑出去干活去了,留给其他同志多吃一些。”张其中的妻子说。

凌晨,张其中早早起来训练。他特别能吃苦,在技能比武中屡屡获奖。晚上,他挑灯夜读,不懂就问。不到一年,他认识了2000多个字,还能熟练背诵毛主席的几首诗词。

在部队,张其中曾担任摇机员,用手摇马达为发报机发电。“别看它简单,其实是一项极耗体力的工作。”张其中说,就算在冬天,干上一小时也会满头大汗。即便如此,他每天摇到手发酸也不叫苦。

抗美援朝战争结束后,张其中转到了公安部队。无论是在党政机关站岗,还是在监狱看守犯人,无论是在熟悉的湘潭,还是被派到长沙、岳阳等地,张其中都用“当好一颗螺丝钉”为座右铭激励自己。因成绩突出,在部队10余年,他立一等功1次、小功7次,还光荣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1964年,退役后的张其中回到家乡湘潭,响应党和政府号召,修水利、修铁路,兢兢业业工作。后来,他又担任村茶厂负责人,带领大家种茶、摘茶、做茶,8年时间把一个小茶厂发展成几十人的企业,让不少村民增收致富。

10月19日,记者从湘潭县城出发,弯弯曲曲绕了十几个弯,经过5条村道,驱车近40分钟到达杨嘉桥镇张其中老人家。老人住在老旧的房子里,堂屋中央悬挂着毛主席画像。老人笔挺地站着,一根根肿起的手指十分打眼,这是从前行军时,因条件不好常睡地板留下的风湿病根。老人穿的衣服打了好几处补丁,胸前口袋放着一本红色的复员军人证明书。32年前,一场大火将张其中的众多勋章、证书等烧毁了。在灰烬中,他反复寻找,才找到这本证书。以后,这成了他随身携带的宝贝。

得知记者前来采访,老人连连摆手:“我只是一颗螺丝钉,比起在战场上牺牲的兄弟们,不算什么!”

原载《湖南日报》(2020年10月22日02版)

责编:胡孟婷

来源:湖南日报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