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潭县新农人的“红薯经”

    2020-09-24 10:41:41

种植基地。

家里老人不爱吃红薯,因为过去家里穷,红薯“吃怕了”;年轻的胡彬夫妇却偏偏“好这口”,从大城市辞工回乡,靠种红薯实现了年产值100多万元。9月21日,在湘潭县白石镇龙凤村刘家组,胡彬向我们介绍了红薯从采摘到制成粉条的全过程,和大家分享“红薯致富”的秘方。

关键词:现代化

现代化实现规模化,规模化带来效益化。胡彬在自家前坪建起了几间小厂房,清一色的现代化农具依次排列,等待红薯的“驾临”。

一台小型的收割机专门负责收挖红薯,翻腾的犁耙旁跟随着两至三名工人,一天能完成10多亩红薯地的采摘工作。紧接着,满身是泥的红薯被投进清洗机,再在分离机里完成红薯渣和红薯浆的分离,过滤掉细小的纤维。

而接下来的配浆、蒸煮、冷冻、切粉、烘干等环节,也同样是在现代化农具中完成。依靠现代化农具,一批红薯从采摘到制成红薯粉,仅需要72小时。

成品。

关键词:分寸感

种植红薯的人很多,但种出来的红薯口感却大相径庭。现在的人们对生活品质的要求越来越高,很多人不喜欢吃机制红薯粉,而喜欢吃手工红薯粉,因为“更有红薯味”。全靠现代化流水线生产的胡彬家,如何满足这一需求呢?

“靠的是对各个环节的分寸掌握。”胡彬倒是不介意自己的秘方外传。

以蒸红薯为例,传统的红薯粉制作喜欢用过水煮的方式,容易导致红薯本身的营养成分流失,胡彬采用的是蒸箱蒸的方式,将蒸箱的温度控制在105-110度之间,“温度过低会蒸不透,红薯粉吃起来不劲道;温度过高则红薯淀粉易气泡,同样影响口感。”胡彬说:“在蒸过红薯后,就是冷冻环节,冻库温度控制在2度,冷冻12个小时是最佳时间。”

此外,在红薯品种的选择上也有讲究。商薯19淀粉含量高,但口感不够劲道;徐薯18口感劲道却产量太低。于是,胡彬将两种红薯全部引入,混合栽种、混合采收、混合制作,大约是5:5的比例,兼具了两者的优点,做出来的红薯粉,香味浓、嚼劲足,更重要的是,过程中没有添加明矾,为绿色健康食品。

召开社员会议。

关键词:合作社

红薯种好了,还得打开销路,光靠胡彬两口子肯定不行。

2017年,胡彬联合周边几名农户成立了湘潭县白石农夫合作社,注册了白石农夫农产品商标。2019年又成立白石农夫生态农业有限公司,形成“农户+合作社+公司”的经营模式,即白石农夫合作社吸纳本地农民当社员,免费向其提供红薯种苗,并回收红薯进行加工。有销售意向的社员还可成为销售代理,从合作社拿货销售。

目前,合作社已和长株潭地区的15家店铺、多家淘宝店铺实现稳定合作,带动白石镇及周边500余户农民发展产业,公司产品扩展至红薯粉、紫薯粉、红薯淀粉、藕粉等多个品类,年产值100多万元。而社员依据不同合作方式,每亩地收益在3000-5000元左右。

责编:曹漾

来源:湘潭在线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