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后困境妈妈,不该是一个人在战斗

    2020-05-18 09:34:00

原标题:产后困境妈妈,不该是一个人在战斗

编者按

第27个国际家庭日刚刚过去,建设幸福和谐的家庭需要每位家庭成员的参与。

不久前,湖南长沙一位二胎妈妈带着5个月大的女儿跳楼。事发后,丈夫闻讯赶来,一边痛哭,一边说:“我什么都不要,我只要我女儿,为什么要把她带走?把我女儿留下……” 我们理解这位丈夫的心痛,可他的这句话让无数人心碎。一个女人,熬过十月怀胎,忍过十级阵痛,逃过羊水栓塞……最终却没能躲过产后抑郁的鬼门关。

作为身边最亲近的丈夫,他是否了解无数个带娃的日子里,妻子有过多少疲倦、委屈和挣扎?许多妈妈的崩溃,是来自不被身边人理解和难以寻求到支持的绝望。

家庭是一个系统,一个整体。家庭成员交互作用时所产生的有形和无形规则构成了稳定的家庭结构,家庭系统中夫妻间的主要任务是互补、适应和相互支持,为对方提供安全和依赖。

————————

生养孩子需要家庭系统的支撑

/从朋朋

生孩子对女人来讲是一次冒险。这次冒险会让她意识到自己身体的脆弱和心灵上的无助,她会面临自己的功课以及整个家庭的功课。

生养孩子不是女人一个人的事

听到过很多女性抱怨:结婚生孩子后,我完全变了一个人,变成了我不喜欢的样子。

结婚生子对一个人会带来多大的影响?女性朋友们有期待,也有担忧:正在孕期家人建议回家养胎,真要停止工作吗?生完孩子后还要继续工作吗?孩子谁来带?怀孕后在老家养胎,和伴侣分开的日子如何和他相处?

这些问题没有标准答案,每个问题都会令人纠结。

结婚其实对男人和女人的影响还并不太大,真正的影响是从怀孕生子开始的。大家必须清楚一个概念:生养孩子并不是女人一个人的事,它属于家庭系统中的重要事件。

一般而言,怀孕生子不仅会令女人感到担忧,男人也会,甚至公婆或爸妈也会加入到这个担忧的队伍中。两个家庭系统的暗流在不知不觉间涌动。担忧,是为未知的局面在做设想和打算。

人们常说为母则刚,而我却认为,女人为母之后,会遇见脆弱的自己。初为人母的她真的很需要被身边的人理解和支持。

不只是疲劳,更有不被理解的委屈

怀孕生孩子,对女人的意义是重大的,这会导致她在各个方面都会面临变化和挑战。

家庭角色变化:让女性角色升级,从妻子变成母亲。背后是沉甸甸的责任和不辞劳苦的付出。

身体变化:许多女性在怀孕期间就会有强烈的身体反应,如孕吐、浮肿、长斑、变胖等。生产之后,还可能面临很多遗留问题,如身体疲劳无力。

心理上的变化:需要花很多的精力去关照宝宝,还要面临整个家庭系统发生的变化。激素原因会让孕产期的女性有很大的情绪波动。

人际关系的变化:孕产期间,女性会把绝大部分精力放在孩子身上,尤其产后的几个月里,孩子的各种事情扑面而来,会消耗女性的大部分精力,社交会逐渐趋于停滞状态。

更重要的一个变化是夫妻关系的变化:从二人世界,到三人世界,会对夫妻关系有很大的冲击。

在一些家庭里,有了孩子之后,女人成了妈妈,男人却还像个没事人,二人世界没有了。

当女性疲劳于妈妈这个角色时,对于男人来讲,他看到的女人只是孩子的妈妈,他的期待也变成了对一个好妈妈的期待。

因为孩子的到来,夫妻关系变得疏远。两人世界变成多人世界,关系就非常复杂了。

处理多人关系并非易事,这是一个人各种角色转换的过程。当一个男人在和妻子讲话时,他有可能并非站在丈夫的角度上讲话,而是站在孩子的角度对妻子说:“你不是一个好妈妈”,也可能会站在他妈妈的角度上对妻子说:“你太自私了,只会考虑自己的感受。”角色的混乱,会让男人分不清到底哪个声音才是他自己的声音。

这个时候,女人会发现,原来她爱的那个男人也不见了,不理解她,不能给她支持,会让她感觉到自己在做妈妈这件事情上不能胜任。

生养孩子是疲劳的,但更疲劳的是面对各种变化,这个时候她很需要被人理解和接纳。如果不被理解和支持,就会加重她的疲劳感,会让她觉得自己随时会有可能倒下。

要花时间适应心理空间变小

生孩子从来都不是女人一个人的事,它是一个家庭系统的事。

从怀孕开始,家庭系统就在变化了。最直接的变化是,因为孩子,一个大家庭里的人有了很强的关联感。如有的女性结婚后是不和公婆住一起的,因为生孩子需要人照顾,公婆就和他们住在一起。在一起之后,你干什么、怎么干都要考虑家里其他人。这个时候也会产生很多冲突。如,女人下班后觉得累,想休息一下,然而婆婆觉得自己带一天孩子也累了,儿媳回到家没照看孩子,她就会有意见。看似简单的事,放在一个家庭系统中可能就没那么简单了。一次不理解,次次不理解,之后就会引发大冲突。

假如一个房间有100平方米,原来只有两个人,那么每个人的空间会有50平方米,可是家庭中增加了新成员时,每个人的空间都会变小。心理空间也是如此。新成员的到来,会挤压一个人原有的心理空间,一个人在你身边,他完全和你不一样,你不可能当他不存在。最后你会发现,原本属于你的空间变小了。整个家庭系统中的人,都需要花时间适应新的变化。

更需要来自丈夫的支持

生孩子,考验的不只是一个人,而是整个家庭系统。

好的家庭关系,就需要一个人有平衡各种家庭角色的能力,对于女人来讲,你是妈妈,是妻子,是儿媳。对于男人来讲,你是爸爸,是儿子,是丈夫。好的关系建立在你能平衡各种角色的基础上。

比如,你是爸爸时,你的目光是朝向孩子的。做丈夫时,你是关心妻子的。做儿子时,你是能够看得见妈妈的付出的。你要平衡地分配你在每个人身上投注的精力。

怕就怕一个人不能够灵活转换角色,只是活在单一的角色中面对复杂多元的家庭关系。一旦你只有一个角色,那也就意味着你正在失去自己。

成为妈妈很不容易,这个过程需要许多人的支持,最重要的那个人便是丈夫。作为男人,请在妻子最需要的时候,给她支持,这会帮助她更顺利地成为妈妈,也会帮助你更顺利地成为爸爸。

————————

困境妈妈如何破茧成蝶?

在中国式大家庭内,你最需要意识到,不是一个人在困境中。要想获得持续的幸福体验,就要从浮躁氛围中抽离出来,安静地去观察和了解自己,有能力站在更广阔的视野上来感知世界。困境突围,恰恰提供了最好的机会,来重新审视自己,成长蜕变。

文/曾婷

成为妈妈,是一个女人在复杂关系里成长的开始。生儿育女带来喜悦,但每个妈妈的生存现状天壤之别。很多产后抑郁的妈妈,心智没有做好准备,陷入崩溃边缘。

产后抑郁有生理激素影响,也和个人的人格特征、分娩前心理准备、产后适应不良、睡眠不足、过于疲劳、产妇年龄小、夫妻关系、社会支持、经济状况、婴儿健康状况等密切相关。

如果有意识地调节,如亲人关怀,自我觉察,行动疗法来改善,伴随孩子的成长,很多会慢慢疗愈。但在现实生活中,缺乏对新手妈妈的有效关怀,遇到观念冲突的长辈或伴侣,缺乏自我觉察和调整的意识,这些因素叠加交织在一起,悲剧非常容易酿成。

复杂关系,你准备了吗?

老年人缺乏界限感?年轻人缺乏沟通技巧?理解年代差异的思维?困境,不是单独造成的,往往是交织着时代背景、文化差距和生活习惯等综合要素。

有位妈妈吐槽,婆婆看不惯儿媳房间摆放,随意调整。她一边收拾,一边发表意见。可是,年轻人不希望居住空间被任意干涉,哪怕是长辈。

而婆婆扎堆的地方,也会集体吐槽儿媳:一位婆婆委屈地说,儿媳有洁癖,家里一尘不染,已经擦了几遍的地,她还要指出污点。

有位妈妈一直不被小姑子认可。小姑子在她婚礼上说,“她是外来人,不是自己人”。这件事情困扰她多年,觉得价值没有得到承认。

……

个体心理学创始人阿德勒认为,人的烦恼,大部分来自于关系,尤其是亲密关系。身处关系旋涡,又担负家庭润滑剂,妈妈如果仅靠知识经验,很难应对不同年代、阅历、生活背景的摩擦。

成长公式 陪你重启

对于产后抑郁症,可以建立科学的意识观念,也是可以伴随药物治疗和心理疏导结合来进行的。以下几个基础成长公式,或许会对焦虑急躁的妈妈有所启发。

即使身处各种挑战期,你也可以把挑战变成重塑的机会。

第一个公式:成长思维+格局力。

不被小姑子认可的妈妈可静下心来,先去拓展一下时代认知,意识到小姑子不过是封建思想的受害者。设想一下,如果是其他人嫁给她老公,小姑子也会发表同样的观点。于是,自己就不再介怀。

如果意识到时代局限性,很多问题即使棘手,但站在新的思维高度来看待,而不是非要定义为“受害者”。很多老年人观念陈旧,僵化观点很难撼动。强硬地对抗,容易引发冲突。那么,如何改变对抗性思维呢?

前提是建立客观冷静的大环境格局观,认识到不同时代的思维差距。“和而不同”放在今天同样适用。一方面,针对老年人陈旧观念,如不伤大雅,比如有时缺乏界限感,但是妈妈可以更包容;另一方面,针对一些实在难以接受的观念,可以心平气和地交流。

第二个公式:有效沟通+亲密力。

“被认可”,是一个人生存的底层需要。一个睿智的丈夫,懂得协调与斡旋。话说回来,智慧的妈妈,也需要积极争取丈夫认同,而不是发泄。

在遇到和强势婆婆分歧时,委屈落泪。如果丈夫握住她的手说:“知道你不易,但她是我妈,也不好批评,咱下楼散步,带你去吃好吃的。”几句话就会让妻子冷静下来。

当我们在强调原生家庭重要性时,往往忽略了亲密关系建设。马歇尔博士倡导非暴力沟通,“当我们褪去隐蔽的精神暴力,爱将自然流露。尊重对方的立场,帮助我们在诚实和倾听的基础上与人联系。”语言可以是一堵墙,也可以是一扇窗。语言是刀剑,破坏关系,也可以是水,融化冰霜。

第三个公式:认知自我+学习力。

哈佛大学的泰勒·本·沙哈尔在《幸福的方法》中提到“人生的四种汉堡”模型。你可以对照,是处在忙碌奔波型、虚无主义型、享乐主义型还是活在当下型。书中给出了方法论,指导人们更了解内心需求,和追溯生命的意义。

积极心理学可以帮助普通人更好地去观察思维模式,和设定有质量的目标。

刚才提到的“洁癖”妈妈,她在认识到生活习惯带来的问题后,反思自己,调整状态,平衡和长辈的关系。

今天所处的时代,虽然物质极大丰富,信息极度发达,可在精神成长和心智成熟方面,并不一定成正比。当一个开始向内探索自己的妈妈,想要尝试时,她内心最大的阻力,可能来自外界的观点,和自己脑海中的假想敌,被这些观念束缚了自我成长的脚步。当你冷静观察,也许从最小化可行性的试验行动开始,你会发现不一样的自己。

另外,很多心灵鸡汤的文章好像在强调情绪管理的重要性,但很多是缺乏系统的方法论,反而让妈妈只见树木,不见森林,更容易陷入焦虑和愧疚。

学习情绪管理的渠道有很多种,但一定不要陷入头疼医头,盲目克制情绪,需要以上一个公式为前提:认知自我,从冰山下的模型里深入了解自己,觉察自己情绪波动的根源来自哪里。

————————

家庭琐事才是婚姻的真实面貌

说好了无论贫穷富有、健康疾病都一直走下去,可如果连精神负荷,连家务琐事都不愿意分担,那又如何共担风雨?

文/妙黛

一项调查显示,62%的夫妻认为共同分担家务是婚姻和谐的重要因素。

家务不是简单的洗衣服、做饭这么简单,它更像是一扇窗户,折射出婚姻的真实面貌。

作家桌子说过一段话:有人问你,你在公司是干什么的?你说你什么都不干,那你如何体现你是这个企业中的一员?有人问你,你在家里都做什么家务?你说你什么都不干,那你又如何体现你是家庭中的一员?

只负责挣钱养家,不负责家庭内部事务,很容易活成“取款机式老公”。家庭没有了温度,也就很难长久幸福。

家庭的隐形精神负担

家务能有多少事,我们乍一想的话,不外乎就是买菜做饭,洗衣服收衣服,扫地拖地,喂孩子吃饭。

如果家务真的是这些“整块”的,分配均匀就行了,那就不会有这么多琐事折磨“围城”中的人了。

作家王安忆写过一篇文章《有了家,就有了家务》,记录的就是家务中的那点事。

起初她和先生约好,先生买菜、洗衣、洗碗,她烧饭。看起来先生有三项工作,她只有一项。可是实际上,先生每天只需要买个菜,洗个衣服,刷个碗,就可以被人们称为“好男人”。她看起来只是做饭,但是实际上铺床、扫地、擦灰、收叠衣服都是她的“不起眼”的工作。每一项琐事看起来都不需要耗费什么力气,可这些加起来却足以把一个人的精力分割成无数小份,让人筋疲力尽。

有的家庭里老公也许会说,需要我的时候你叫我啊,我“帮你”做。但是,家务的可怕与繁琐,就在于你必须主动分担,否则别人根本“叫不动”。

有一个词语叫精神负荷,就是人的潜意识里总要记着一些事情。

老公是可以洗衣服,那么我们的“精神负荷”就是要想着去晾衣服、收衣服、叠衣服、换季时候整理衣服。还有孩子的衣服小了该买了、老公的衬衣旧了该换了、孩子的数学成绩最近不太理想……哪怕是拿笤帚扫地时,也会顺路收拾凌乱的沙发,整理脏了的衣服。所以看起来只是扫了个地,实际上却承担着巨大的精神负荷。

隐形的精神负担,如果不是一个人主动去承担,全靠“家务经理”去指派,那只会激化两个人的矛盾。

分担与分享是家庭纽带

亲密关系的本质是分享,我们和另一个人分享自己的情感,分享自己的人生经历,也分享责任与义务。

只有妻子一个人承担精神负荷,会大大地打击她的成就感。因为回想起来一段时间做过的事情,她们可能什么都想不起来。明明为家庭付出了很多,却没有丝毫成就感。久而久之,内心也就形成了压抑和委屈。

婚姻中的一方,一直是委屈压抑的,另一个人又怎么可能真正地、长期的幸福快乐。

分担家务从某种程度说,是维系家庭幸福的纽带。它代表了一个人“看见”一个人的付出,也代表了一个人对另一个人的支撑力量。

责编:周佳

来源:中国妇女报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