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湖南人才集聚新高地 以人才驱动创新发展

    2020-05-14 21:14:40

文 / 阳立高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关键在人,关键在人才。

综合国力竞争说到底是人才竞争。要加快构建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人才制度体系,聚天下英才而用之。当前,随着常态化疫情防控有序推进、经济社会秩序全面恢复,人才争夺战正在各地方兴未艾,全国各大城市,乃至世界各国、各地区竞相出台各类人才政策,为未来发展争夺人才、储备人才。值此关键时期,打造人才集聚高地,以人才驱动创新发展,对于湖南以创新驱动经济高质量增长具有重大战略意义。

湖南人才集聚能力不断增强

湖南自古英才辈出、人才济济。近年来,湖南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人才培养数量质量稳步提升,人才政策环境不断优化,人才集聚能力不断增强。一是高等教育质量不断提高。湖南省现拥有高校109家,其中重点一本高校15家,近十年硕士以上学历毕业生年均增长6.36%,高层次人才培养数量质量稳步提升。二是产业集聚效应和就业能力不断提升。近十年湖南省非农产业产值占全国比重年均增长2.29%,就业比重年均增长0.47%,在长株潭城市群带动下,湖南产业集聚的就业创造能力不断提升。三是人才发展环境不断优化。为优化政治、生态和人居环境,湖南省地两级积极出台各类人才政策,吸引周边人才不断向湖南集聚。四是人才互动更为频繁。高级人才互动频繁为湖南和各地交流合作奠定了坚实基础,推进区域协同创新能力稳步提升,高级人才集聚优势显现。

湖南人才集聚存在短板

一是湖南虽是教育大省,但人才流出趋势依然非常明显,大量高校毕业生、高层次创新型人才和高技术技能人才流向东部发达地区,相对增加了湖南本土人才引进难度。二是区域间人才结构与产业发展匹配度有待提高,各地区产业同质发展问题突出,优势产业的人才集聚效应发挥仍有很大空间。三是适应“互联网+”与平台经济发展的柔性人才使用机制不够健全,灵活性、高层次创新型人才引进与使用政策亟须构建。四是在吸引人才来湘创新创业的同时,留住人才的体制机制不够健全。五是省内和省际人才流动的体制障碍依然存在,湖南和其他地区通过人才互动和交流推进协同创新的潜力依然巨大。

湖南打造人才集聚新高地的政策建议

一是借力优势产业链集聚效应,强化人才吸纳作用。各地区应根据自身比较优势培育、壮大优势产业集群,依托优势产业链集聚效应,实现人才与优势产业链的良性互动,为留住人才提供就业保障。

二是因地制宜打造差异化的人才引进激励政策,发挥人才补链功能。湖南各地区应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依据其支柱产业全产业链上人才薄弱环节,因地制宜有针对性地制定所需人才引进与培养激励政策。加强财政扶持,通过设立人才开发专项资金、实施引进人才的财政补贴和税收减免政策等方式突破人才瓶颈,为完善湖南省优势产业链的薄弱环节提供人才支撑。

三是做好“四个服务”,探索人才柔性开发和使用新机制。完善政府服务,提高“一站式”政务窗口服务质量和效率。完善信息服务,建立政府与企业间信息交流机制,提高政府人才政策和企业人才信息传递效率。构建人才个性化服务机制,为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提供随时受理、按时办结服务。做好高层次人才引进的后续服务,搭建业余交流平台,增强高级人才社会存在感。

四是优化人才创新创业环境,吸引人才的同时更要留住人才。要优化人才激励环境,建立健全人才评价与激励机制,尤其是高层次创新型人才与高技术技能人才的中长期激励机制,以及人才流失预警机制,以充分激发人才活力,有效留住优秀人才。要完善政治和人文环境,增强各级领导干部人才意识和惜才、爱才情感,加大宣传力度,在全社会营造良好人文环境,尊重人才、爱护人才、维护人才,增强人才归属感。要优化工作环境,积极搭建各种事业平台,为各类人才更好工作提供良好资源条件和配套支持。要营造良好人居环境,打造“富饶美丽幸福新湖南”,保护自然环境、提升生态质量,吸引优秀人才来湘创新创业。

五是建立内外联动机制,加强湖南与其他地区人才交流合作。与国内外著名高校、院所、企业建立人才联合培养机制,为湖南培养紧缺人才,并定期选送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各类人才进行培训,提升其技术技能和经营管理能力。畅通海外人才引进渠道,搭建省内企业与国际人才联结桥梁。破除省内与省际人才交流合作藩篱,在户籍制度、公共服务等方面为人才跨区域流动提供便利。

(作者系长沙理工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责编:刘琼

来源:湖南日报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