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拘一格聚英才——芙蓉人才行动计划吹响人才“集结号”

    2019-12-31 11:23:15

湖南日报记者 孙敏坚  临近岁末,全省人才战线捷报频传:全省人才总量超过650万人,其中“两院”院士69人;3年累计投入人才资金27.84亿元,引进各类人才60多万人,仅长沙市人才总量就增加约40万人……

数据诠释着底蕴与活力。成绩的背后,是省第十一次党代会以来,全省上下围绕实施创新引领开放崛起战略,大力实施芙蓉人才行动计划,着力推进引才、聚才、铸才、育才、扶才、优才六项人才工程,打造人才高地的不懈努力。

栽下梧桐树,引得凤凰来。如今,一支梯次合理、素质优良、能力过硬的人才队伍正在建设富饶美丽幸福新湖南的征程中加快集结。

引导人才向产业集聚,储备创新发展动能

12月19日,省科技厅传来好消息:以湖南三友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为组建单位的湖南省城镇水体污染控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成功获批省级创新研发平台。

创新成果迸发的背后,离不开人才特别是高层次人才的支撑。近年来,三友环保充分利用省、市各级“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紧缺人才引进工程”等人才政策,采取全职引进、柔性引进、科研项目急需引进等多种形式,将专家“请”进来,把技术“留”下来。

三友环保并非个例。自2017年实施芙蓉人才行动计划以来,湖南紧扣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以引进急需人才和聚集人才团队为重点,进一步优化人才与产业、项目组合,引导人才等创新资源要素向重大项目和优势产业集聚,实现人才集聚与产业发展“同频共振”。

我省积极实施企业科技创新创业团队支持计划和科技领军人才培养计划,三年共遴选支持64个创业团队和45名领军人才,入选人才获得国家科技奖励50余项;连续编制发布重点产业人才需求目录,为50多家重点企事业单位引进急需紧缺人才362名;启动实施湖湘青年英才支持计划,以专项支持、平台培养、系统孵化等方式,遴选支持264名青年英才争当下一代创新创业领军人才。

引进一个人才、聚集一个团队、兴起一个企业、推动一个产业。3年来,全省共建设双创基地、众创空间219个,引进“高精尖缺”人才1000多名、企业创新团队305个,在新材料、纳米医学、新一代光电芯片技术、航空航天等领域储备了一大批领军人才和创新动能。

打造基层凝聚人才“强磁场”,助推乡村振兴

对于吉首市马颈坳镇隘口村的村民而言,从守着黄金茶“孤芳自赏”的窘境到品尝致富路上“茶比黄金”的甜头,只隔着一位“点石成金”的科技特派员——省农科院茶科所专家王润龙。

自担任科技特派员以来,王润龙带领当地农民解决黄金茶栽培管理中的技术难题,全村茶叶种植面积从最初的1000亩扩大到1.5万亩,村民人均年增收1.5万元。

基层一线是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主战场,对人才的需求更加迫切。全省各级各部门以大力实施芙蓉人才行动计划为牵引,以扶持基层人才为重点,畅通智力、技术、管理下乡通道,精心打造基层凝聚人才的“强磁场”,聚三湘之智助推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

释放政策红利,更好地留住和用好现有人才。我省先后出台《促进人才向基层流动实施方案》《湖南省乡村人才振兴行动计划》等文件,在编制保障、职称评定、待遇补贴、晋升通道等方面下足功夫,为人才安心扎根基层提供制度保障。各地因地制宜展开积极探索,岳阳市设立市级“人才编制池”,专门拿出300个专用事业编制用于安排乡镇农技人才;株洲市单独组建农村和艰苦边远地区中小学教师评审组,副高职称通过率上浮3个百分点。

构建人才智力帮扶协作机制,积极推动优秀人才服务基层。推动科技特派员由“单兵作战”向“团队作战”转变,牵头组建以科技副县长为龙头、科技特派员为主体、团员不少于10人的科技扶贫专家服务团。3年来,科技专家服务团实现122个县市区全覆盖,全省累计选派科技特派员9600多人次,打造特色农业产业基地1000多个,建立专业合作社6000多家,推广新技术3000多项,引进新品种近3000个,带动50多万农户增收。

加强基层教育、医卫、农技等乡村实用人才培养力度,不断增强乡村振兴内生动力。3年来,全省共招收录取各类农村教师公费定向师范生3.3万人,毕业公费定向师范生1.3万人,全部补充到农村基层学校;省卫健委明确23家三级医院对口帮扶48家贫困县县医院,共派驻医务人员724人次、接诊患者22万多人次、开展手术1.5万台次;省农业农村厅率先在全国免费实施农技员学历提升工程,培养农民大学生2.55万人,培训创业致富带头人2000多人次,为脱贫攻坚、乡村振兴铸就了一支“带不走”的生力军。

优化人才成长环境,激发创新创业活力

学历不够、论文没发、工作年限不足……如今,我省优秀人才不用再为职称申报“条条框框多”而犯愁。12月1日起,《湖南省畅通职称评审绿色通道10条实施意见》和《湖南省创新民营企业专业技术人才职称评审10条措施》两个文件正式实施,急需紧缺人才和高层次人才、产业人才、基层一线人才等人才都能从中找到适合自己的“绿色通道”。

人才竞争的背后,实质上是人才生态环境的竞争。在芙蓉人才行动计划的激励下,我省聚焦人才评价激励、人才管理、服务保障等关键环节,着力优化人才成长环境,激发人才创新创业活力。

创新人才管理机制,着力破除制约人才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和政策藩篱,为人才松绑。全省在总量内调剂事业编制,设立事业单位人才编制管理专户,为高精尖人才引进提供编制保障;放开人才职称评审,全省122所高校自主评审实现全覆盖,省人民医院、省农科院、中联重科等科研院所、公立医院、高新技术企业等开展职称自主评审试点;放开人才居留、落户门槛,放开人才社保、购房限制,放开人才子女就学条件等一系列政策措施,系统性地简政放权。

加大人才激励力度。树立市场思维,在人才引进、收入分配、股权激励等方面遵循市场原则,通过依规放开人才股权激励,放开事业单位人才收入分配,充分发挥市场在人才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地发挥政府作用,让人才名利双收。

完善人才服务保障,积极打造“拴心留人”的软环境。长沙市推行所有业务“只进一张门,最多跑一趟”,办理落户业务由10个工作日缩短至5分钟。近两年,全市办理高层次人才子女入学113人,解决刚需购房及人才公寓1.8万人,住房、教育等公共服务和环境资源优势成功转化为引才聚才优势;衡阳、湘潭等市推出高层次人才就医、子女入学等多项服务集成的“绿色通道”,让人才办事无忧。

不拘一格聚人才,芙蓉国里尽朝晖。如今,创新的湖南,正日益成为世人瞩目的创新创业首选地;开放的湖南,正日益成为群英荟萃的人才集聚新高地。

责编:尹舒艺

来源:湖南日报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