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浪翻金映山乡 同心共绘丰收卷——古丈县岩头寨镇秋收图景里的乡村振兴力量

田艳 杨森宇   新湖南客户端   2025-09-11 11:19:54

新湖南客户端通讯员 田艳 杨森宇

金秋九月,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古丈县岩头寨镇田间,稻穗垂首、金浪翻涌。蓝白色的苗族传统服饰、火红色的志愿者马甲穿梭在金黄稻田间,收割机轰鸣声、人力打谷子声挤在村民的吆喝声中,共同奏响着一曲传统与现代交织的秋收欢歌。

志愿红:青春力量为丰收“加码”

在田间地头来回奔走的“志愿红”,成了动人的色彩。来自镇村的青年志愿者们头戴草帽、身披晨光,与村民并肩穿梭在稻丛中。“原来割稻要掌握角度,不然既费力又容易伤到手。”第一次下田的青年志愿者黄立峰,在村民的指导下渐渐熟练,额头的汗珠与稻叶的露珠相映,“课本里的‘粒粒皆辛苦’,今天才算真正读懂。”

或帮脱贫户抢收,或协助整理稻束,志愿者队伍用蓬勃朝气为秋收按下“加速键”。“志愿者来了,我们心里更踏实,进度快多了!”村民张大爷看着满田的“红马甲”,脸上漾起欣慰的笑。

非遗韵:农耕文化在丰收中“活起来”

稻田间,身着民族服饰的非遗工作者格外醒目。作为苗族跳香节暨提督贡米农民丰收节活动的负责人,张梅琼一边示范传统割稻技法——手腕轻转、镰刀贴秆,利落割下一束稻穗;一边向直播间的家人们讲述祖辈传下的农耕智慧:“选种要看籽粒饱满,育秧得候节气,灌溉讲究‘三分水七分露’……”

传统农耕技艺与文化记忆,在丰收现场“活态传承”。年轻干部们听得入神:“原来种田藏着这么多学问,这是老祖宗留给我们的宝贝。”非遗与秋收的融合,让这片土地的文化根脉愈发清晰。

融与创:传统农耕遇上现代“引擎”

岩头寨村的秋收,是传统与现代的精彩对话。田埂旁,一台履带式联合收割机静静待命,操作员鲁大姐介绍:“这片开阔田,机器一小时能收五六亩,脱粒、清选一次完成,比人工快多了!”机器轰鸣中,稻秆倒伏、谷粒归仓,现代农机的高效让丰收更具“底气”。而在地形狭长的梯田,村民们手持镰刀,延续着“左手揽稻、右手挥镰”的传统劳作,银镰起落间,稻浪在指尖流淌,古老农耕方式的细腻与温度,为丰收注入“情怀”。

从传统农耕的“靠天吃饭”到现代农机的“科技赋能”,从志愿者的青春助力到驻村工作队的精准谋划,从非遗的活态传承到直播经济的破圈尝试……岩头寨镇的稻谷秋收场景,不仅是一季稻谷的隆重归仓,更是乡村振兴多维度力量的汇聚与迸发,生动诠释了镇村联动一体、干部群众上下齐心、工作守正创新的基层治理新内涵。

责编:郭朵朵

一审:莫成

二审:杨元崇

三审:张颐佳

来源:新湖南客户端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