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刻领悟“三个务必”思想内涵 深入推进国企三项制度改革工作

[作者:朱海斌] [来源:华声在线] 2023-05-25 08:53:25

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全党同志务必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务必谦虚谨慎、艰苦奋斗,务必敢于斗争、善于斗争。“三个务必”是在我们党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迈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关键时刻发出的响亮号召,具有重大而深远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物质基础和政治基础的国有企业,如何加快建成世界一流企业,从本质上就是要进一步深入推进国有企业体制机制改革,重点是深入推进三项制度改革(亦简称“三能”改革)。在这个宏伟征程中,必须深刻领悟、准确把握“三个务必”思想内涵,确保三项制度改革不跑偏、不走样、不变味。

一、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站稳人民立场

人民性是马克思主义的本质属性,人民立场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政治立场。为人民而生,因人民而兴,始终同人民在一起,为人民利益而奋斗,是我们党立党兴党强党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

(一)国企改革需要以人民为中心。自改革开放以来,国有企业共经历了四个阶段的改革,但每次改革的核心都是力求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地方国有企业公司治理体系,增强市场竞争力,提高盈利能力,最终目的都是改善员工生活工作条件,提升收入水平,让员工享受改革成果,与企业共同发展。改革是既有利益的再调整,势必会触碰部分员工的现有利益,但必须坚持改革为了员工、改革依靠员工,让改革成果最终惠及更多的员工。

(二)“三能”改革需要厚植为民情怀。三项制度改革是围绕“人”进行改革,必须坚持人民至上,厚植为民情怀,把员工群众利益记在心里,落实在改革行动中。“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改革智慧都来自一线,改革举措应贴近基层。要多深入基层一线调研摸底,了解岗位、编制、人员情况,摸清作业环境、岗位要求、工作饱和度等基础信息,虚心听取各单位特别是基层单位对改革的建议,真诚地采纳合理意见。

(三)成功改革需要凝聚广泛人心。改革的过程,就是听取民意,争取民心,惠及民生的过程,任何改革都不能违背民意强行推进。如何能凝聚广泛共识,真正实现“三能”,既需要我们多听取员工意见,充分回应各方关切,又需要我们抓大舍小,寻求最大公约数。要审慎地制定改革方案,多次征求意见和建议,持续优化方案,反复宣贯方案,主动开展答疑释惑,最终凝聚人心、达成共识。

二、谦虚谨慎、艰苦奋斗,树立优良作风

谦虚谨慎、艰苦奋斗,是我们这个百年大党代代传承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凸显了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政治本色,蕴含着中国共产党人常怀远虑、居安思危的忧患意识,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永不停滞、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

(一)成绩是奋斗出来的。我们党由小到大、由弱变强,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离不开谦虚谨慎、艰苦奋斗的精神和作风。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新时代的伟大成就是党和人民一道拼出来、干出来、奋斗出来的!三项制度改革不是一件容易事,每一项具体改革都触及人的根本利益,躺平式改革是没有结果的,躺赢式改革是不可能的,唯有挥篙不已方能逆水行舟,唯有奋斗不止方能突破重围。急需改革的企业都是经营困难单位,往往都是在迫不得已情况下被动开展的,和风细雨润物无声不可取,必须拿出敢于动真碰硬的勇气和舍我其谁的担当,方能取得实效。

(二)形象是塑造出来的。推动改革过程中,必须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要深刻洞察面临的风险挑战,胜不骄、败不馁,始终不为任何风险所惧,不为任何干扰所惑。务必谦虚谨慎、艰苦奋斗,要求我们要始终保持信念坚定,态度坚决,不犹豫不摇摆,拿出破釜沉舟的改革勇气和决心;要时刻严格自我要求,以身作则,率先垂范,一碗水要端平,一把尺要量到底;要以公司整体利益为重,以绝大部分员工利益为重,不谋私利,不搞特殊,塑造公道正派、爱企爱民的良好形象。员工都是“明白人”,员工都是参与者,管理者的态度决定员工的态度,因此,树立优良作风形象是三项制度改革能否成功的重要保证。

(三)改革是持续推进的。三项制度改革不是灵丹妙药立马见效,也不是阵痛一回一劳永逸,需要持续推动,不断深化。现实中,有的是形式上改革,没有触动利益实质,往往是应付上级要求;有的是运动式改革,风风火火搞一次,然后选择躺平在“功劳簿”上,这些都是不可取的。作为国企干部,务必要不忘为民初心、艰苦奋斗,时常对标先进,补短板强弱项,实现人力资源管理市场化、现代化。

三、勇于斗争、善于斗争,奋力攻坚克难

斗争精神是马克思主义所固有的理论品格和精神特质。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不断推进党和人民事业发展,内在蕴含着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勇于直面风险挑战,努力攻坚克难的根本要求。

(一)坚持底线意识。改革涉及员工的切身利益,是一项政策性、原则性、程序性极强的工作,必须坚守底线意识,增强改革政策的整体刚性。改革过程中可能面对:部分员工对政策不理解、有看法,部分员工有情绪、想发泄,个别员工“斗狠”,个别员工“示弱”,个别员工“耍赖”,还有个别“火中取栗”等诸多情况。一方面,要耐心做好解释沟通工作,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另一方面,要坚持原则负重前行,顶住压力彰显担当,越是博弈关键时候越要能抗得住。在啃完硬骨头之后,必然会赢得绝大部分员工的尊重,不然将如洪水决堤,溃败千里。

(二)坚持实事求是。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的根本观点,是中国共产党人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根本要求,是我们党的基本思想方法、工作方法、领导方法。坚持原则不是不懂变通一味蛮干,改革过程中也要考虑实际情况,讲求实事求是。客观上讲,改革的对象中存在不少弱势群体,要充分照顾他们的关切,避免简单粗暴一刀切。要将心比心换位思考,想办法厚爱特殊困难群体,解决他们的实际困难。这既是关心关爱员工的需要,也是抓主要矛盾或矛盾主要方面的需要。

(三)坚持防微杜渐。三项制度改革,不能将全部视线局限在改革工作本身,而要着眼于公司运营全局、着眼于细微之处。要统一上下思想,加强沟通协调,消弭信息梗阻,确保始终向外传递一个信号、发出一个声音。要时刻监控舆情,防患于未然:对于改革中借故生事、搞打击报复,抑或消极堕怠等不良倾向,要主动介入,防范于未然;对于个别极端情况,也要采取果决措施,阻止问题发酵。如若不未雨绸缪、抓早抓小,千里之堤就可能会毁于蚁穴。

星光不负赶路人,平芜尽处是春山。作为国企人,我们要牢牢把握新时代新征程党的中心任务,在推动建设世界一流企业过程中,在深化三项制度改革过程中,要有“咬定青山不放松”的坚定,要有“敢教日月换新天”的担当,要有“化作春泥更护花”的情怀,奋力开创现代化国企建设新篇章。

(作者系中共湖南省委党校<行政学院>第64期中青一班学员、湖南省轻工盐业集团企业管理部部长 朱海斌)

(一审:万枝典 二审:邓望军 三审:石伟)

[责编:杨帆93]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