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垣:扎实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 筑牢乡村振兴“耕”基

[作者:李小莉] [来源: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2023-05-23 18:17:55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通讯员 李小莉)

“仓廪实,民心安”。建设高标准农田,是巩固和提高粮食生产能力,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关键举措。自党的十八大以来,花垣县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措施,截至2023年5月,已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20.22万亩,项目建成区土地流转率由60%提高到80%以上,田间道路通达率、宜机化生产率达90%以上。花垣县坚持提质量、严标准、扩规模、重管理,实现新增建设与改造提升并重,推动项目早选址、早建成、早见效。

花垣:扎实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 筑牢乡村振兴“耕”基

2020年,花垣县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双龙镇排料村(本组图片均由通讯员提供)

提质量,坚决扛牢粮食生产安全重任

2019年,花垣县农田建设任务2.5万亩,该项目涉及县域内10个乡镇26个村。在连续暴雨的突袭过程中,县农业农村局负责修建的排洪渠、灌渠、机耕道、堡坎等工程项目设施,经历了汛期、山洪等自然灾害的严峻考验。双龙镇排碧村等多条排洪渠发挥了重要的泄洪、排洪作用。长乐乡卧岔那村等多个防护河堤有效地保护了周边上千亩的稻田,机耕路等各项工程设施完好。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成为花垣增强推动农业绿色发展、生态良好、抗灾能力强、粮食安全的重要支撑。

2020年初,根据双龙镇排料村当地村民反应,该村河道周边的农田长年遭受洪涝和旱涝的自然灾害,造成农田严重减产,甚至颗粒无收现象。县农业农村局立即组织相关工作人员通过多次查勘现场,年度内完成修建该村河道1580米,有效解决了辐射周边近200亩农田被淹和干旱的难题。曾经的洪涝和旱涝高发地,现在生机盎然,成为了村里一方丰收的沃土,达到年增产近8000公斤。

2021年,在石栏镇子腊村、董马村,县农业农村局围绕农业文化遗产保护拓展的思路,对扩展区域覆盖7个乡镇共2000亩稻田进行“田、土、水、林、路、渠”的统一规划建设。对子腊贡米、崇山卫大米优质大米生产基地,实行因地制宜、集中连片提质建设,大力促进全县优质水稻产业提质增效。

花垣:扎实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 筑牢乡村振兴“耕”基

2022年,花垣县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旱改水宜机化生产现场

严标准,有效增加水田面积

春日暖阳下,行走在花垣县旱改水的田间地头,广袤田野里一派繁忙景象,新建机耕道、水渠、蓄水池、整修田块……高标准农田暨旱改水项目建设如火如荼,阡陌交错,如一幅画卷徐徐展开。

据花垣镇岩坝塘村驻村工作队第一书记杨波介绍,为推行旱改水项目,结合实际,与县农业农村局工作人员深入田间地头,实地勘察、走村入户向广大群众宣传“旱改水”项目的政策和意义,动员群众积极参与并签订土地流转协议。土地平整后,可利用的土地增加了120亩。宜机化生产大力推进,乡亲们的种粮积极性更高了。

“为扎实推进2022年‘旱改水’项目,我县以‘耕地提质增效’为目标,防止耕地‘非粮化’‘非农化’行为,在实施的1008亩旱改水项目进行水稻、玉米、莲藕复合播种等工作,真正让‘旱地’回归‘粮田’。”旱改水项目现场负责人石现说道。

花垣:扎实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 筑牢乡村振兴“耕”基

2022年,花垣县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花垣镇朱朝村初步验收

扩规模,增添种粮农民的底气

2022年,花垣县全面完成3.58万亩的建设任务,实行田块整治面积1089亩,其中实施小田改大田整治342亩。并对田、水进行综合治理,提高耕地质量、建设宜机化耕作的生产区域。

“高标准农田建设实施之后,我们村农民和种粮大户的底气倍增。”花垣镇朱朝村支书石献生表示,“项目区新建河道、生产路2800余米,河道周边320亩的庄稼旱能浇、涝能排,改变了肩挑背驮的历史,大大提高了劳动生产率,期盼2023年种粮丰收。”

强管理,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稳步提升

2023年起,花垣县将全面启动0.7万亩的新建、0.8万亩的农田改造提升。通过新建和改造提升,解决已建高标准农田设施配套不完善、农田灾毁等问题,进一步提高农田基础设施及耕地地力水平。建成后的高标准农田亩均粮食产能增加10%-15%。为践行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加快建设农业强县、推进乡村振兴工作创造做出花垣贡献。

花垣县农业农村局将继续加强高标准农田建后管护,按照“谁受益、谁管护”、权责清晰的原则,全方位指导各项目区建立健全日常管护机制。同时,鼓励社会资本参与高标准农田建设,为花垣农田建设实现量和质“提升并重”,全力以赴谱写新时代农田建设工作新篇章。

[责编:宋显金]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