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岳阳日报] 2023-03-19 10:11:03
岳州开埠纪述(下)
——城陵矶港史话之八
□李望生
(岳州关落成庆典。资料图片)
三 岳州开埠
英国人赫德制订的《内港航行章程》颁布后,外国轮船进入湖南内河就有了条约性依据。继而,英国驻汉口领事要求将岳州开为商埠。1898年3月24日,总理衙门为“以裨商务”,向光绪皇帝奏请于湖南岳州添设自开通商口岸。光绪皇帝欣然“依议”。4月12日,总理衙门“札行总税务司查照钦遵妥善办理”。总税务司遴选沙市关署税务司聂务满(德国人)“束装听候调派”。湖南巡抚俞廉三,即与张之洞往复筹商,派员分赴上海、宁波等处详细访询,并上奏朝廷:“惟此次自开口岸,与增辟租界迥然不同,总以不失自主之权为第一要义”。“欲收自主之权,惟有事事自行筹备,方免外人藉口”,请清皇朝拨银三十万两,筹备开埠事宜。
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三月初八,总税务司又申呈总理衙门:“均札,以湖南之岳州,福建之三都澳,直隶之秦皇岛三处,现定自行开埠等因”,已着手办理。总税务司赫德一面承认岳州为“自行开埠”,且认为“查自开口岸,准洋商在彼贸易,与约开之通商口岸原有不同之处,自主之权大半仍在”,却又站在其侵略者立场提出:“然所派办公人员应依随通商口岸之办法施行”,并“查岳州一处,现经派委税务司马士前往商办一切”。既派委外国人到岳州商办开埠,自主之权自然是名存实亡。
同年九月,马士冠三品顶戴三等第二宝星商办岳州开埠事宜江汉关税务司官衔来到岳州,绘制地图,了解情况。嗣后,前往长沙,会晤巡抚俞廉三,商办开埠事宜。
同年九月,光绪皇帝委派其宗室豫章前往长沙,办理岳州开埠事宜。九月二十八日,在湖南巡抚公堂由豫章、马士、俞廉三、蔡乃煌(署粮道)、张鸿顺、翟秉枢、胡杨祖等,以会议形式通过《会议开埠章程》二十五项。依次择重要项摘抄如下:
一、自岳州城陵埠红山头起,至岳州南门外街口大街止,为挂号驳船往来免抽厘金船行准界。惟自七里山起,到街河口止,两岸土地不在准界内。
二、自城陵埠红山头起,至七里山山北止,为停船之界。
三、自城陵埠红山头起,至城陵埠月蟾洲止,为上下货物之界。
四、划定之通商场地分三段:以红山头至刘公庙为北段,以刘公庙至华民保障为中段,以月蟾洲独立之洲为南段。
五、红山角口平地,准开散舱煤油池,月蟾洲准开造装箱煤油栈。
六、划定通商场,界内之地分为三等出租;上等地租价每年每亩银元一百大元、中等地租价每年每亩银元八十大元、下等地租价每年每亩银元五十大元。
七、通商场界内之地,所有应完钱粮,无分上中下三等。该地每年每亩完银元三大元,按年于西历正月内一并先完清楚,不另缴别项。
……
十一、租地以三十年为期,期满须换契续租;其续租仍以三十年为限,租银不加,钱粮可与各国领事官酌加,如到期满不换契,或一年租银及钱粮未缴清者,则该商所领之租契即行注销,产业归中国;如续租至后三十年,连前三十年合共六十年,限满将租契注销,产业归中国。
……
十五、码头费应由关照已完正税百两抽收二成。
十六、埠内遇有特动紧要工程,当按租户租地多寡派捐,一切事宜,归三处会商办理:①监督与税司;②各国领事官;③由众租户公举公正商董一人。
……
二十、洋关开关日期,准定于光绪二十五年中历十月十一日,即西历一千八百九十九年十一月十三号礼拜一吉时开办。
二十一、税务司承造洋关经费,共计足纹银四万两正。开关日先拨一万两,明年正月底拨一万两,四月底拨一万两,七月底拨一万两。均依华历,其银以库平为准。计造洋关公事房、税务司公馆、洋关帮办公馆、理船厅公馆、验货人及扦子手住所、洋关验货码头及验货座船等,一应在内。工竣造册送道,以便报销。
……
四 岳州关开关
1899年11月13日,岳州正式开埠,岳州关(俗称城陵矶海关)匆匆开关。就原有官房略加修葺,作为办公之所。所有验货征税,均按照关章办理,并由海关、道台照会汉口各国领事,以及内外商民知照。
为了方便设关,岳州知府将原在城陵矶镇中心董家巷处的临湘县界划至镇北,并修筑分界围墙,靠近江边建一城门,城门顶上建有“皇经阁”,全称为“华洋保障”;将原驻常德的岳、常、澧道移驻岳州,兼岳州关监督。岳州关监督张鸿顺又与税务司马士签署了《岳州城陵埠租地章程》(内容与“开埠章程”基本相同),并于城门洞处设一界碑,上书“海关界”,另设有巡捕专门把守。为示其显赫,张鸿顺还亲书对联一副于城门:“城陵据全楚上游,来百工,柔远人,互市通商开重镇;洞庭为三湘巨浸,东长江,南衡岳,关阑锁钥束中流”,横楣大书“城陵埠”三字。
马士在兼任岳州关税务司期间,在《光绪二十五年岳州口华洋贸易情形论略》中写道:“岳州为湘省之门户,凡进口、出口大宗货物,莫不悉由于此”“经过岳州门户者,每年上下水之民船各有二三万只……进口、出口之民船每年各能载货七八十万吨”。并对城陵矶这块黄金之地赞叹不已:“当吾济之初入城陵也,如武陵渔父入桃源”;认为“考其土产生意拟有三端,自洞庭至大江一带……厥土沃,产米、棉、芝麻、青靛等物……湘江,形势颇广……而土产亦饶,除米、麻、棉花、芝麻外,如出自山中者,茶叶、煤炭、锑矿各项俱有……按沅江形胜,约占本省西方十分之三。一带山岭产煤、锑、砂等项,由上而下之木料,亦属络绎不绝于途……至于总湖南全省土产而论,则以茶、米、木、煤、棉花五者为大宗,杂货亦属不少……每年运出省者,其价值亦不下千五百万两。至近省各货运销湖南者,大谱亦弗减此”。并夸赞:岳州开埠,“上裕国课,下益民生,法至善,意至深焉”。
岳州既已开关,马士大功告成,翌年4月,仍回汉口。总税务司赫德委派英国人原二等帮办克乐思署理岳州关税务司职务。另派柯富尔(英国人)充当岳州关商务署长。海关下设内、外班和理船厅等。
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六月初六,海关税务司借口原勘的“税务司公馆与帮办公馆地址离大关地方相距太远”,而照会岳州关监督颜钟骥,改将海关帮办公馆建大关附近东南山上,并破土动工。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年末,城陵矶海关公事房、税务司公馆、帮办公馆以及理船厅、巡江司等房屋先后建成,共费银4万余两。三座关房及其建筑群“奂轮奂美,丹镬一新”,“虽其规模宏敞不逮申江,幸喜坐落高阜,滨临大江,进出口船了如指掌,诚一绝妙码头也”(税务司马士语)。后人们为称呼方便,由南向北,将这三个建筑群分称为上、中、下三馆:上为帮办公馆,中为办公地点(大关),下为税务司公馆,俗称上洋关、中洋关、下洋关。
《湖南省近百年大事纪述》(湖南省志第一卷 1959年版)称:“岳州被开为商埠,是帝国主义经济势力(以英美为主)侵入湖南的开始,从此湖南逐渐变为帝国主义的商品倾销地和原料供应市场。”愚认为,岳州开埠,也正式开启了湖南省进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大门。同时,城陵矶也就成了过往轮船的物资集散、转运港。
[责编:王相辉]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