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莲花开峰云间

[来源: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2023-03-16 09:48:13

耻与众草之为伍,何亭亭而独芳。何不为人之所赏兮,深山穷谷委严霜。

——题记

雪莲花开峰云间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通讯员 朱标 樊君

雪莲花对悬崖陡壁、冰清岩缝情有独钟,有“仙物”“百草王”之称,象征幸福和吉祥。地处海拔800多米的慈利县高峰土家族乡雪莲村就像雪连花一样,在峰云间绽放。3月15日,一个春暖花开的日子,笔者走进雪莲村。只见天空碧蓝如洗,林间道路整洁宽敞,农家小院错落有致、花影摇曳,小菜园生机勃勃,孩子们在村民广场上嬉戏玩耍,大人们在田间地头、工厂车间忙碌,晚上在村民广场轻歌曼舞,呈现出一派如诗如画,安居乐业的乡村美景。

通水通路通民心

事非经过不知难,成如容易却艰辛。

雪莲村地处高寒山区。2016年由莲池和渣角田两个村合并而成,近12平方公里的土地,全是高山峻岭,415户1250人散落在连绵起伏的褶皱里。

村里均为旱地,水贵如油。村民祖祖辈辈靠天吃饭。水窖里的水储存久了,绿茵茵的,不时还会爬出虫子。“记得有一次,省吉祥人寿公司驻村帮扶工作队的一名队员在饭里扒出了虫子,几天都想不挨碗,如鲠在喉……”一位目击者说。2016年合村时,全村23个组部分没有铺水泥路,网络需要爬上山顶寻找信号,村里虽接通了照明电,但电压不稳,有的家里电饭煲煮出来的饭是夹生的……

贫困像一道枷锁牢牢地套在了村民身上,是县委确认的党组织软弱涣散村。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当时,60多名党员的村党支部急需一位群众高度认可的带头人。

时势造英雄。2017年4月换届选举,时年47岁的沙新民当选村党支部书记兼村主任。这是一位土生土长,天生有不服输劲头的土家汉子。与其等着老天爷赏饭吃,不如靠自己博出一片天地。早些年,沙新民便走南闯北,到建筑工地打工,刻苦学习建筑工程技术,渐渐的成为承包路桥工程的小老板,到河南修过高铁,凤凰建过大桥,年收入超50万元。“一个优秀的村支部书记该做什么,怎么做?我的理解是首先要一身正气,支部书记是主心骨,顶梁柱,领头羊。要讲家乡情环,要实实在在为乡亲们做点实事好事。”从年收入50万元的建筑老板,到年收入不足5万元的村支书,身份变了,钱少了,但不变的是回报家乡的情怀。打从担任村支书那天起,他把群众当家人一样待,当亲人一样尊重。上任做的第一件大事就是和村两委一班人到处化缘,投入28万元,把扬程400多米的溇水河的水引到各家各户,让村民喝上了自来水、干净水。紧接着又针对群众的用电不足不稳问题,协调电力部门,对原线路提质升级,由原来的4台变压器增至现在的13台。如今,村民用电稳定。该村莲池河组60多岁的村民覃正平说:“俺是村里最远的户,虽挨溇水河近,但没有用上充足的电,用电饭煲煮饭经常煮不熟。沙书记第一次到我家走访,征求我的意见,我说没有别的,就提一条,你当书记,我家的日光灯要亮、饭要煮得熟。沙书记表态说,一年内一定满足我这个要求。没想到,几个月就实现了,我很满意……”接下来,他又多方奔走,争取交通部门支持,投入200多万元,硬化了近30公里村组道路,覆盖20个组,受益人口1000多人。其余3个组道路计划今明两年全部硬化。硬化第一条通组公路的那天,乡亲们就像过节一样,放起了鞭炮。如今,村主干道全部安上了路灯。走在乡间的大路上,再也不用害怕哒。移动网络实现了全覆盖。客车通达村组,出门水泥路,抬脚上客车,已成为现实。

“村里基础设施建设之所以得到快速发展,与后盾单位省吉祥人寿公司和县经投公司的大力扶持紧密相连。这几年,这两个公司先后投入资金200多万元。特别是县经投公司投入力度很大,总经理王纲到任后便进村调研。驻村第一书记,女同志向红英吃住在村,帮助解决村民的急难愁盼事……”谈起他们的扶持,沙新民满满的感动。

活工活农活经济

士气鼓起来,发展就有希望。随着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国家支持政策越来越多,各类产业项目纷至沓来。沙新民反倒睡不着了。“能不能趁此为更多的人提供就业岗位呢?”他日思夜想。

为群众造饭碗,怎么造?

必须从群众熟悉项目入手,发展特色养殖。2020年,他带领村两委干部通过土地流转、入股筹资2700万元,建起了具有本地特色的湖南张家界茂源种猪扩繁有限公司,发展大股东7个,小股东42个,都由村民自发加盟。现有1000头原种母猪,16头公猪。2022年产值2400万元,年上交村集体2%的纯利润。产品卖到常德、怀化等地,公司立志把产品走出湖南,面向全国。2022年2月,该村被国家农业农村部评定为“国家级生猪产业调控基地”。

3月的大山,暖意融融。张家界峰云间种养专业合作社雪莲村基地的工人们又在为新一年的莓茶生产备足“粮草”。老板朱杰,是村里的女婿,大学毕业后在外打拼。见莓茶产业兴旺,便向村里提出发展莓茶产业的意向,沙新民拍手叫好。村两委不仅在政策上全力支持,还在土地流转上做足协调文章,流转土地100多亩,2021年成立了张家界峰间种养专业合作社和慈利县峰云间莓茶加工厂,设立了扶贫车间,工人全是熟面孔。常年在合作社工作的近20人,忙时达到30多人,固定工每年下来纯收入有1万多元,季节工月收入也有4000元以上,村民们实现了在家门口的“就业梦、致富梦”。如今,朱杰的莓茶产业越做越大,不仅有了实体店,而且还在淘宝网叫卖,年产值达100多万元。

特色产业不断壮大,传统产业也没拉下。烤烟350亩、尾生200亩、蔬菜200亩、玉米黄豆900亩,空坪隙地乡亲们都利用了起来。

产业活催生了村民内生动力。

康怀玉是个残疾人,在村两委和驻村工作队的帮扶下不仅种玉竹及白菜,还购买了30桶蜜蜂和蜂箱,安置了30多个蜂舍,开展了蜜蜂养殖致富路。如今,康怀玉不仅脱贫致富,还成为当地身残志坚的励志典型。

村子里把党员传帮带当作传家宝。9组党员罗元勇,今年40岁,他利用自身房建优势,组织村民近20人,常年在常德务工;8组党员沙新权,在广东等地包工,年组织村民30人以上……党员带动年输出劳力200多人,为村民年创收1000多万元,成为全村经济发展的“源头活水”。2019年,雪莲村整体脱贫。2022年,全村集体经济收入突破20万元,2023年有望达到30万元。

富民富村富精神

村民渐渐地有了余钱,村庄变美了,村民与村两委干部的心更近了。

村里建起了农家书屋、文化广场,组建了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夜幕降临,村民们自发在广场上跳起了广场舞。原渣角田村的老支书,今年60多岁的罗秋贵,自告奋勇当上了腰鼓队队长,多次参加全县性的比赛。村民义务清扫村组道路,开展新时代志愿服务。村民们精气神写在脸上,留在欢歌笑语里,流淌在幸福生活里……

一圈木椅,几杯茶,村民们围地而坐,就成了村民临时议事大厅。该村以屋场会为载体,搭建干群面对面沟通的桥梁,让群众自己当家作主,矛盾少了,办法多了,近年来,做到了小问题不出组,大问题不出村。大伙儿心在一起,想在一起,苦在一起,干在一起,乐在一起。

2022年,该村被县委评为乡村振兴先进单位。被市总工会评为优秀基层单位。

“物质富足,精神富有,才能全面发展。”

“必须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把发展成果不断转化为生活品质,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人民幸福安康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最终目的。”“总书记的话说到了我们老百姓的心坎上。”沙新民说。

“开局之年,我们要以时不我待的干劲,奋力拼搏经济,发扬‘走遍千山万水,想尽千方百计,说遍千言万语,吃尽千辛万苦’的‘四千’精神,朝着物质富足,精神富有的方向不断努力……”擘画新的蓝图,沙新民干劲十足。

愿雪莲村像雪莲花一样在峰云间尽情绽放,雪莲村的明天一定更美好。

(一审:田锐 二审:宁奎 三审:廖声田)

[责编:田锐]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