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源县青林回维乡:依托“一二三四”工作模式 “以工代赈”跑出乡村振兴加速度

[来源: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2023-03-15 14:44:42

“在村里修路,工钱丰厚,发放及时,以工代赈政策确实好!”近日,桃源县青林回维乡督粮冲村10多位农民工,从红石榴劳务服务队队长陈志祥手中领取酬劳,脸上洋溢着憨厚的笑容。

桃源县青林回维乡:依托“一二三四”工作模式  “以工代赈”跑出乡村振兴加速度

(红石榴劳务工作队参与政府工程)

近期,桃源县青林回维乡以《国家以工代赈管理办法》《关于进一步坚守“赈”的初心充分发挥以工代赈政策功能的意见》等政策出台为契机,结合近年来红石榴劳务信息服务平台成功经验,创新打造以工代赈赈济模式,即以平台“一二三四”工作模式为主线,以“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领域+低技术含量用工需求+劳务报酬发放+劳动技能培训”为主题,探索乡村振兴领域建设项目以工代赈实施新模式,让农民挣钱顾家两不误。

桃源县青林回维乡:依托“一二三四”工作模式  “以工代赈”跑出乡村振兴加速度

(姜岩水库护栏维修)

坚守一个原则,不忘“赈”初心。平台始终践行“把有就近务工需求的群众,尤其是困难村民”纳入红石榴劳务服务队中来的原则,充分发挥以工代赈“雪中送炭”作用。同时,平台遵循项目前期谋划、组织实施和竣工验收全流程的机制,推动以工代赈工作走向规范化、流程化、高效化。截至2月底,共有157名村民参与11个政府投资项目,共发放劳务报酬20余万元,人均增收近2000元。

紧盯两个目标,牢记“赈”使命。以在全乡政府投资建设基础设施工程项目中大力实施以工代赈这一目标,按照“能用人工的尽量不用机械、能用当地群众的尽量不用专业队伍”原则,扩大就业容量,已成功在姜岩村水库护栏维修、采菱村水井房建设与177个单户池建设、乡政府办公楼墙面防水等多个项目中吸纳多名村民就业。以在乡村振兴领域以工代赈项目促进困难群众就业增收这一目标,平台抓实抓细群众务工组织、劳务报酬发放等关键任务环节,让劳务人员真得实惠,擘画新时代乡村振兴蓝图。

立足三个转变,提升“赈”实效。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激活以工代赈“源动力”,化劳务资源为赈济优势,找好平台搭建切入点。依托乡村组3级干部网络广泛收集全乡闲置劳动力并建库入档,让群众随时轻松对接赈济项目。变行政思维为市场思维,架好健康发展支撑点。政府通过平台实施一批投资规模小、技术门槛低、前期工作简单的农业农村基础设施项目,“量体裁衣”减少群众干活“包袱”,提高劳动意愿。换单一价值为多元价值,谋好社会效益倍增点。坚持把服务各族群众增收与以工代赈大局相结合,确保平台的发展建设既能产生经济效益,又能带来社会效益。

落实四个要求,严把“赈”质量。平台准确把握“工程是手段、赈济是目的”政策内涵,牢牢把解决群众就业增收问题作为以工代赈政策的落脚点。平台设置专岗专人,负责检查在项目业主单位与红石榴劳务服务队签订的合同中,是否将落实吸纳全乡务工人员数量、岗位、发放劳务报酬总额等作为项目合同的约定条款。平台坚持按照“培训跟着项目”走的要求,针对不同类型的赈济项目,大力邀请行业专家、职业培训学校教师等,免费为劳务群众提供的劳动技能培训课程和安全生产培训,目前已开展保洁员、道路养护员等培训课程。此外,平台还实施老带新机制,提升务工群众的劳动技能水平。平台定期通过屋场会、“村村响”等形式,开展以工代赈政策宣讲,让更多群众参与以工代赈项目。(李欣阳 邹竞宇)


一审:马曼雅

二审:卜云

三审:姜鸿丽

[责编:马曼雅]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