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施策见实效 湘潭市雨湖区医养结合赢得“高性价比”

    2021-08-03 15:50:08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通讯员 冯叶

医养结合”发展被写进我国“十四五”规划,意味着什么?

所谓“医养结合”,是指将医疗资源和养老资源整合在一起,实行“医养融合”发展的一种新型养老模式。具体讲就是把老年人的生活照料和康复关怀融为一体,统一规划、统筹运作。无疑,它意味着,政府迎来了医养结合的巨大机遇,也面临着不小的考验。

“医养结合”既是国家层面的要求,也是普通百姓的需求。如何让国家政策落地?如何让老百姓得到真正的实惠?湘潭市雨湖区花了巧心思、下了真功夫。因人员构成复杂、养老需求多样,雨湖区走出了一条分类施策的医养结合新路,效果可用“高性价比”来形容。

1+1>2:住进“院中院”,享受“福中福”

风景宜人的湘潭市雨湖区白石公园旁,有一处清幽僻静、绿树红墙的院子,是省建三公司的职工医院,原是周边居民就医的主要选择之一。但随着社会就医环境和人们就医观念的变化,这家职工医院也迎来了转型期,“现在人们有个三病两痛,都想往全市最大的三甲医院跑,我们只是一家小医院,拼医疗设备和医疗技术,肯定拼不过省里和市里的大医院,我们的优势在别处——白石老年养护院,也可以叫它‘院中院’”。该医院负责人说。

“院中院”是什么概念?

2016年,白石老年养护院成立,就设在省建三公司职工医院内。同一栋楼里,一楼是用于养老的养护院,二楼是治病住院的医疗区,三楼是专门服务失能、半失能患者的区域。三个区域都由职工医院统一管理及服务。这样布局的好处显而易见——

半年前,85岁的韩奶奶入住一楼的白石老年养护院,每天都有专业的医生、护士来查房、检查身体,还有专门的护理人员照料生活起居。几天前,护工发现了韩奶奶的异常,立马通知医生。几分钟时间内,医院一边联系其家属、征得同意,一边将韩奶奶运至2楼的医疗区。等家属赶到时,韩奶奶已完成治疗、转危为安。

去年开始,医院又新建了康复中心。这里既是养老院老人、医院患者的锻炼康复之所,也可用于培育专业护工队伍。

在这个环境优美的院子里,医疗、养老需求都能得到满足。而这一模式不仅惠及城区百姓。雨湖区构成复杂,既有位于城区的8个街道,也有位于农村的4个乡镇。

在雨湖区最偏远的鹤岭镇,湘鹤医院里也建起了“院中院”——湘鹤老年养护院,由湘鹤医院统一管理,其院长即医院的康复科科长。但经营上是独立核算的。

这个“院中院”更加“亲密”。康复科、老年病科与湘鹤老年养护院就在同一层楼。现在,养护院里住了11位失能、半失能或失智老人。以全失能老人为例,其每个月在养护院所花费用(含餐费、护理费、床位费)大约为3440元左右。如果这样一位全失能老人在家中护理,请一个护工,再另算餐费开支,算下来不会比3440元少,且居家护理无法享受到专业医生的基本诊疗服务。

这一模式的好处还有很多。如,对于偏远农村地区,即使有敬老院等养老机构为老人服务,但其医疗资源有限,老人一旦突发疾病,大医院的医生难以迅速到乡镇诊治,老人也难在最短的时间内送往市区医院。“院中院”解决了这一矛盾。

从1到∞:医养“一张床”,服务“一条龙”

哪里有养老需求,哪里就会有养老服务。原本以治病救人为主的医疗机构,也纷纷瞄准了养老市场,在整体布局时将养老的比例不断加大。

雨湖区江麓医院原本有一个康复科,后在此基础上成立了养护护理中心,将其打造成一个有医生护士团队的养老乐园。2019年12月,一个专门的“医养结合服务部”搬进新楼,在医院大门左手边“独树一帜”,可见这家医院对其发展前景的看好,及发展建设的重视。

这里提供的医养服务,可用一句话概括——“一张床‘包办’,让老人享受医疗服务和养老护理的‘一条龙’服务。”

入住这里的多为重度失能或已至生命末期的老人。医院将其分为两个区域,一楼为重度失能医养区,二楼为舒缓医疗区,接收的多为从江麓医院ICU病房转出的、进入生命末期的老人。

从硬环境来看,一楼区域活动相对自由,离医生的诊治办公室近,二楼环境更温馨,采用“安宁疗法”为老人减轻治病时的生理负担,帮老人及家属正确认识生命。此外还设有10余平方米的“豪华单间”,一旦老人进入生命倒计时,家属有一个较为舒适的陪伴空间。从软环境看,两个区域均推行以护士为主、护工为辅的护理模式,但根据老人身体状况的不同,在人员安排上有所不同,以白天为例,一楼配有1个护士、2个护工,二楼则配有2个护士、1个护工。

目前,医养结合服务部共有35名工作人员,其中6名医生、13名护士、13名护理人员。医生、护士既是医疗专家,也是养老人才。为了解决护工用工难题,医院还另成立了一家湘潭麓康老年护理有限公司,专门负责护工的培训及管理,实现了“精准培训、精准用工”。

无论从哪个方面看,这里都像是江麓医院另辟天地的“小王国”。让这个特征最为明显的一个小细节,在食堂。医养结合服务部的食堂是“另起炉灶”,为入住老人“私人定制”。目前入住的73位老人中,有40多位只能吃流食,食堂的“订制”菜谱最能满足他们的要求。

对于老人来说,入住的这“一张床”,就像一张食、宿、医、养的“万能卡”,摆脱了过去对“床位”的单一认识,实现了医养功能的无限放大。老人及家属再也不用跑腿,需要任何服务只需按一下床头的呼叫按钮,医生、护士或护工,就会按需前来。

从∞到1:抓准“一类人”,防治“一类病”

无论“院中院”,还是“一张床”,实现的都是养老中端或后端的服务,且服务范围较为普遍。能不能把服务再提前,让服务更精准?显然,雨湖区医养结合的探索还在继续。

老百姓大药房连锁股份有限公司在雨湖区开了47家门店。过去,人们对药房的印象就是售卖药品的,后来有了基础的问诊功能,很少有人将它与医养联系到一起。如今,老百姓大药房用一个“慢病关爱日”刷新了人们的认知。

具体来说,每周一是“呼吸类慢病、肝病关爱日”,周二是“高血压、高血脂关爱日”、周三是“高血糖关爱日”、周四是“痛风关爱日”、周五是“胃肠类疾病关爱日”。而这些病种,都是老年人易患病、常见病。这一天,老百姓药房的所有门店均对相应病种的药品进行打折,并开展相应病种的防治知识讲座、网课等。

雨湖区60岁以上的老人9.18万人,在老百姓大药房注册的预防慢性病会员(其中绝大部分是老年人)达6.3万人。如果说,过去的“防治未病”宣传是“广而散”的,现在的工作则是“广而精”。药房可以根据会员登记的疾病种类,“点对点”地宣传疾病知识、提供购药提醒、给出预防建议。

如果说药房的功能更偏重于“防”,那么医院则更多强调“治”。

全国“治未病”预防保健服务试点单位——金侨医院有着自己独特的优势。其一,这里地理位置优越。这里原是一所乡镇卫生院,因位于长沙、湘潭交界处,逐渐发展成为集医疗、科研、康复于一体的湘潭市中医专科二级甲等医院,还是长沙市,湘潭市、县,宁乡市和省直单位医保定点单位。发展养老事业有庞大的群众现实需求。其二,这里专科特色突出。这里是全国中医特色专科建设项目单位、全国基层名老中医专家传承工作室、湘潭市中风偏瘫研究所,其自主研发的3个中医专科制剂,分别用于中风的预防、抢救与康复、各类风湿病,效果好、价格低,被人成为金侨医院的“三宝”,其“任氏防治脑中风综合疗法”全省闻名。发展养老事业有强大的医疗技术支撑。其三,这里发展空间广阔。利用城乡接合部的山、水、土地优势,开发了120亩水域的中药材种植基地,这里已是一座园林式的医院。

为此,医院将主楼的其中5层用于做养老事业,建立了湘潭市福康颐养院。在这里居住的老人,既能满足养老需求,又能享受到“治未病”的前端服务,可谓一举多得。而医院,则打造了“预防、治疗中风偏瘫”特色品牌,精准抓住了这一类老年群体。

从过去到“无限大”的网络中去寻找潜在受众,到现在精准发现并服务某一类顾客,药房和医院实现了自身运营模式的转型;雨湖区委区政府更精准地掌握了辖区老人的健康需求,以便更有针对性地作出部署、提供服务;而雨湖区的老人们,无疑享受了更合自己心意的医养服务,健康不愁、治病不愁、养老不愁。

责编:胡孟婷

来源: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