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摆脱贫困》:千里扶贫 德泽青山

    2021-02-24 17:06:34

薛家村,湘西北的一个土家族小寨,这里曾祖祖辈辈以茶为生。曾德平家有十亩茶园,他年年修枝、打药,从清明忙到寒露,却总也讨不来好生活,直到有一天,一个外地人问了他这样一个问题。

“那你要不打农药行不行?我说不行,虫子要吃完。他说你山上有野茶没。我说有,他说那野茶长得好不好?我说长得好啊。他说那你不打药吗?我说山上哪个打野茶的药,没打药。他当时笑起来了。你说(茶叶)不打药虫子吃完,为什么野茶没吃完?把我问的,没话说了。”

那时正值雨季,因为大水,村里茶叶运不出去,这个外地人自掏腰包帮他们修桥,还挨家挨户催着大伙儿一起干。

这个外地人有些自来熟,叫不出村民的名字就给人家取外号,养蜜蜂的叫蜂蜜妹子,忙不停的叫勤劳妹子,想娶媳妇的就喊人家媳妇兄弟,一来二去,工地上的人越来越多,乡亲们的心气也越拢越齐。

后来大家才知道,这个有些奇怪的人叫王新法,是一名退伍老兵。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精准扶贫,刚从石家庄市公安局退休的王新法和老战友们商量,也想为扶贫做点事。他们成立了一支与民共富军人团队,来到革命老区常德市石门县,王新法选择了当时最贫困的薛家村。

王新法拿出了几十年的积蓄,整整64万元,带着村民们劈山开道。面对危险,他写下一张如出现不测、后果自己承担的责任书,没料到,十几名党员和村民也紧跟着摁下了指印。

筑路越岭、涉水测绘,王新法因此患上了严重的皮肤病,肩上、腿上,皮肤一层一层地剥落。乡亲们认定了这个实干的外乡人,一致推选他做薛家村的名誉村主任

九分山、半分水、半分田,人均耕地面积不到一亩的薛家村,石头缝里都种上了苞谷。千百年来,这里一贯的习俗是将离世亲人葬在祖屋周围,座座坟墓,占去了大片良田沃土。

王新法想动员村民将祖坟迁到公墓,但一听来意,一向敬重他的乡亲们也发了火,甚至多次将他轰出家门。

一次次登门,一次次拒绝,再一次次登门,在王新法和党员干部的不懈努力下,千年根深蒂固的习俗终于被撼动。乡亲们迁出71具亲人的遗骸,集中安葬在山顶的公墓。

为探索脱贫新路,王新法和村两委班子商议后,请来专家指导,用标准化的管理取代喷洒农药,虫子的问题终于得以解决,这之后,曾德平和乡亲们开始发展有机茶叶,村民人均年收入也从2013年的不足2000元增长到2016年的6000多元,实现了贫困村出列。

然而,王新法却没能尝到这壶新茶。2017223日,在商量为村里修建第六座桥时,他因为过度劳累突发心梗,倒在了还未完成的设计图纸前。

30多年前,王新法在给妻子的信中曾写过这样一句话:如果入党是一种信仰的话,那么到目前为止,我还没有找到比共产党更值得信仰的信仰。

因为这份信仰,这个原本衣食无忧的老兵,将帮扶百姓脱贫当作自己义不容辞的责任;因为这份信仰,他的女儿王婷放弃北京的工作来到薛家村,接过父亲生前未竟的事业。因为这份信仰,乡亲们也将王新法永远留在了大山,只为在每个收获的春天,为他敬上一杯思念的新茶。

“我是一名党员,是一名军人,我就想把党员的带头作用和军人的那种团队精神带给咱们当地的老百姓,走共同富裕的道路就会更快一些。——湖南省常德市石门县薛家村原名誉村主任 王新法


责编:杨薇

来源:央视网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