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桂芽:扎根乡村教育26载 托起农村娃的求知梦

    2020-09-16 11:26:13




1994年,21岁,风华正茂的樊桂芽从郴州农校师资班毕业,来到岗脚乡湾塘村小,成为一名乡村教师。


岁月如梭,26年转瞬即逝,47岁的樊桂芽早已褪去了稚气,斑白了两鬓。同龄人大多选择离开乡村,樊桂芽却固执地把根扎在这里。岗脚、良田、栖凤渡,樊桂芽经历了教师、副校长、校长等岗位的磨炼。他说:“当老师到哪里都是奉献,到哪里都一样。在位置相对偏远、条件相对简陋的乡村当老师、当校长,更有挑战性,更有用武之地。”他用26年兑现承诺,洒下桃李不言的芬芳,多次获得市、区优秀教育工作者、教育突出贡献奖、优秀校长等荣誉。


.

扎根乡村  勇挑山区学校重担


2007年,工作兢兢业业,“干一行、爱一行、精一行”的樊桂芽走上领导岗位,先后担任岗脚学校、五里牌学校、郴州市十二中副校长。


2012年秋,因乡镇区划调整,乡村教育资源整合,原廖家湾学校初中部,并入市十一中,仅保留小学部。樊桂芽受命担任廖家湾学校校长。


廖家湾学校是全区最南端的偏远学校,辖6所村小,其中3所地处海拔800米以上的高寒山区。樊桂芽清晰地记得,8月28日,自己走马上任时面临的“窘境”:教师平均年龄48岁,且所有中层干部并入市十一中,仅留下8名50多岁的原初中部教师和1名年近50的女副校长。更让他头痛的是,在30余位教师中,还要下派5名教师去5所村小任教。


面对这么多难题,樊桂芽顶住压力,先选出5名中层干部,成立临时校委会,广泛征求全校教师意见,制定下村小实施方案,经临时校委会和教师代表讨论通过后实施。




确定5名教师人选后,年龄稍大的教师担心,自己一人住校生病无人照顾;女教师则埋怨,自己一人住校晚上不安全……樊桂芽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想方设法做思想工作,为教师改善条件,向上级争取优惠政策。就这样,5名教师顺利到村小任教,各村小在9月1日顺利开学。


开学当晚,海拔1000多米的鱼网村狂风暴雨,狂风作响、暴雨隆隆,吓得派到这里的小黄老师半夜没敢睡觉,哭着打电话向樊桂芽诉苦。樊桂芽耐心安慰她,打电话让当地另一位老师过去陪她。


怎样让小黄老师安心留下来,迅速适应村小的教学生活?樊桂芽想到,小黄老师的丈夫也是教师,就给了他一个特例,允许他下午骑摩托车去鱼网村小陪伴妻子,第二天早晨赶回学校上课。过了一个星期,小黄老师很快适应了山区生活。


刚提拔的中层干部基本不会用电脑,樊桂芽迅速向区教育局报告。区教育局信息技术中心派出信息技术教师,强化培训教师,为教师掌握现代化信息技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打下坚守坚实基础。



筑巢引凤 学校面貌焕然一新


“让学校成为孩子们童年的美好记忆!”是樊桂芽心底的“执念”。2016年,苏仙区迎来省第三轮教育工作两项督导评估,樊桂芽意识到这是改善学校办学条件的绝佳机会。积极争资立项,将教学楼、办公楼、学生寝室、食堂、厕所、运动场纳入装修项目;精心设计,让学校每个角落散发孩子成长的温馨——栩栩如生的运动画、创意无限的盘子画、别致的书签……“六.一”儿童节,学校举办文艺汇演,参加活动的家长被校园的蝶变吸引,由衷感叹:“没想到农村学校的变化这么大,这么美!”


为了提高教师教学业务水平,樊桂芽带领教师积极参加课堂改革,制定《廖家湾学校课堂改革实施方案》,率先在全区推行教师云办公试点。教师们通过云办公平台,在网上集体备课,实现教学资源共享,互相交流,共同提高。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促进了教研教改工作,教师综合素质迅速提升。樊桂芽还牵头制定《教学质量奖惩方案》,每学期按教学质量监测成绩,兑现奖励,极大调动了教师积极性。2013年至2015年,在全区教学质量监测中,廖家湾学校排名全区16所乡村小学前3名。






“乡村学校教好书、提高成绩就可以了,没必要搞那些花架子。”这是一些农村家长的认识,也是乡村学校面临的一大尴尬。樊桂芽可不这么看,他认为,学生要全面发展,德育、智育、美育缺一不可。


2014年,刚分配到学校的李敏敏向大学老师周新华教授诉苦:“学校没有音乐教学设施,音乐课不好上。”刚退休的周新华教授萌生了去廖家湾小学进行音乐支教的想法。


樊桂芽得知消息后,立即与李敏敏拜访周新华教授夫妇,推心置腹交谈,一拍即合。2016年5月,周新华组织捐赠的2架钢琴、7台空调、10台古筝、20把二胡、30根笛子、40把口风琴以及价值10万余元的各种设备,充实了音乐教学。


当晚,周新华支教联盟成员用一场自导自演的精彩晚会,拉开了支教序幕。10多种器乐轮番“登台”,美妙的旋律回响在校园里。演出结束后,100多名学生主动报名学音乐。从此,学校有了像样的音乐课,电子琴、古筝等10门专业课程相继开设,每周三、四下午上课,从未间断。


精细管理  不让一个孩子掉队


2016年秋,樊桂芽调任到栖凤渡学校。上任第一个学期,他就遭遇了尴尬:学校参加全区教学质量监测,所抽年级的平均分不理想。分析会上,老师诉苦,学校规模大,要提高全校平均分很难!只有放弃一些后进生,才能提升全校各科“一平三率”。“放弃谁?”樊桂芽激动了,“如果是自己的孩子,再差、再不理想,你们谁愿意放弃?”


有老师说:“城里学生课堂上没学懂的知识,家长会自己辅导;而农村学生家长大多数外出打工,爷爷奶奶文化程度低,怎么辅导?”樊桂芽说:“每个孩子都享有受教育的权利,贫困生和后进生更应得到学校的重点关注!”


丹丹是樊桂芽长期关心的学生。她是遗腹子,从小跟着奶奶相依为命,靠着奶奶打零工和低保补贴生活。今年疫情期间无法参加线上学习。樊桂芽了解情况后,立即联系爱心企业为丹丹家购买了电视机、免费安装了电信宽带,解决了她无法参加线上学习的大难题。


樊桂芽与老师们在家访中,发现还有27名像丹丹一样的建档立卡户学生因为没有设备无法参加线上学习。樊桂芽多方联系,中国电信郴州分公司决定为27名学生免费开通网络电视,提供上门安装及后续服务,为他们打通了“停课不停学”路上的“最后一公里”。



栖凤渡镇村头村重度智障儿童婷婷辍学。樊桂芽和老师们反复上门劝说:“我们会尽最大努力,给这些特殊孩子关怀和照顾,让他们感受到爱与温暖,不让一个孩子掉队!”一次、两次、三次……十多次,婷婷的父母被感动,表示要克服困难,让孩子重返校园,接受同样的教育,享受和正常孩子一样的童年生活。


正是这种不放弃、不抛弃任何一个孩子,坚持“让每个孩子沐浴在阳光下”的办学理念,让学生养成“乐学、善思、创新”的学风,“坚持做更好的自己”。樊桂芽说,这就是他们推行的新课改,课堂教学由以前的“教师一言堂”变成“师生百家鸣”。学校以学生喜闻乐见、积极参与的学习形式,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每期教学质量监测成绩不断追赶“城区”学校。


樊桂芽在管理上知人善任。学校规模大,每个年级就有6个平行班,中层干部在管理同时,还承担着繁重的教学任务。为了给中层干部减负,樊桂芽从新课改学生分组学习中得到启发,成立年级组,由组长管理6个平行班级,3位副校长分管高、中、低年级组长,实施“分校式”年级组管理模式。这样一来,“管理中心下移,领导工作下沉,权力范围下放”的“低重心管理”,对各年级组老师和学生实行“捆绑式”量化考核,每周公示考核结果,每期总评,量化等级,作为年级组及老师评先评优依据。


注重细节的樊桂芽认为,学校管理必须精细化,而完备的制度是精细化的最好办法。他结合学校实际,牵头制订《栖凤渡学校年级组管理方案》《栖凤渡学校课堂行为规范》等规章制度,着力抓学校教育教学质量。


经过3年努力,在2019年上期全区教学质量监测中,栖凤渡学校在全区16所乡村小学名列第2名;在2019年下期和2020年上期教学质量监测中,该校在全区16所乡村小学名列第一,在全区26所小学名列前茅。


来源:苏仙区融媒体中心


责编:侯淞耀

来源: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