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季度农业农村工作“风景”独好

    2019-05-14 19:42:30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5月14日讯(通讯员 刘名锋)今年以来,我县农业农村工作好戏连台、亮点纷呈。农产品实力不断增强,农村面貌不断改观,农民群众幸福感不断提升,全县农业农村呈现又好又快发展态势,各项主要指标领先于全市其他县区,成为永州市标杆。

产业发展势头强劲。一是粮食产业取得新突破。粮食产业进一步优化,水稻优质率将达到85%以上,专业化集中育秧示范面积9万亩(大田),培育育秧主体1020个,建成智能密室育秧中心5个。落实早稻种植面积56.68万亩,落实玉米、大豆、薯类种植面积13.5万亩、7.2万亩、16.2万亩,完成计划的99%。二是经作产业得到新提升。大力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积极调整产业结构,农业农村局制订了莲藕种植方案,采购优良的莲藕品种免费发放,全县共种植莲藕1.2万亩,比去年新增3400亩。实现水果扩园4200亩;全县规模茶园面积达4.3万亩;春收油菜40.14万亩;完成蔬菜种植面积5.8万亩。以祁阳现代农业示范园为基础,成功创建省级农业科技园区。三是新兴产业焕发新活力,“祁阳茶油”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申报有序,全县新发展规模农业基地7个,新发展农业新型经营主体110家。四是农产经济迈上新台阶。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农产品加工业稳步增长。一季度全县农产品加工业实现销售收入30亿元,利润总额达1.8亿元。龙头企业支撑作用增强,市级以上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完成产值16.9亿元。休闲农业蓬勃发展。一季度共接待游客3.7万余人。

产权改革活力彰显。完善农村承包地“三权分置”制度,在依法保护集体土地所有权和农户承包权的前提下,放活土地经营权,健全农村土地流转服务平台,创新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模式,推行农村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探索宅基地所有权、资格权、使用权“三权分置”,让宅基地“动起来、转起来、活起来”。积极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强化农民负责监管,开展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回头看”,构建农村土地流转服务网络体系,新增土地流转面积1.7万亩,全县土地流转总面积达到了66.5万亩,新增工商注册专业合作社21家、家庭农场59家。

绿色发展成果凸显。一是大力开展“一拆二改三种四清洁”行动,推进美丽乡村建设,营造“天蓝、地绿、水净,宜居、宜业、宜游”的美丽乡村。采用办点示范、以点带面的工作模式,完成了8个建制村的野外规划勘测工作,小江、唐家岭等村还制订了产业发展、村庄整治和农民致富等规划,大力开展“四清一改”,村容村貌明显改观。二是造林绿化效果凸显。一季度,全县共完成造林整地3万亩,完成造林2.8万亩,其中油茶新造1.2万亩,完成义务植树180万株,种植楠木、桂花等绿化大苗20余万株。湿地公园创建共完成湿地恢复和保护1万亩,营造水源涵养林5000亩,封山育林6000亩。三是大力发展绿肥种植。2018年秋冬种绿肥16.5万亩,并在全县创建了4个千亩连片示范点,种植绿肥能够恢复耕地地力,每亩减少化肥投入10-15公斤,增产稻谷30公斤,并带动蜂蜜产业发展,助推美丽乡村建设。 2019年全县计划增加绿肥种植5万亩,实现绿肥种植面积21.5万亩的目标。

环境整治成效明显。全县“一拆二改三种四清洁”行动有序开展,共有330个村启动拆危,共拆危81万平方米,实施改水项目22个,2019年,全县计划完成户厕三格式无害化卫生厕所5.2万座,新建或改造标准化公厕78座,实现卫生厕所普及率85%。新建小游园26个。全面落实河长制,完成湘江固废物、漂浮物打捞整治,拆除养猪场3处,截流排污口4个,实现县级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

乡村振兴率先示范。荣获“市乡村振兴先进县”“省美丽乡村建设示范县”荣誉称号,全县按照“试点先行、以点带面、有序推进”的工作思路,整合涉农项目资金1亿元,开展“一江两线三区四点”乡村振兴办点示范。推进三家等五村联动乡村振兴示范区建设,统筹推进现代农业示范园、陶铸故居红色旅游两个示范片建设,构建祁阳“一江两岸乡村振兴示范圈”的空间布局,充分结合三家村田园综合体、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建设和潘市全国特色小镇创建工作基础,依托湘江百里画廊优越的区位优势和自然资源禀赋,科学确定了乡村振兴办点示范。省、市领导和兄弟县区到我县参观学习络绎不绝,县委、县政府创新实施“四扶四建”。建成乡村扶贫车间18个,建设产业基地3.3万多亩,16062人脱贫致富,中央电视台、新华社、中新网等中央级媒体,对我县“四扶四建”振兴乡村的经验进行了报道推广。

责编:刘跃兵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