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认习近平法治中国建设思想的战略思维

    2017-01-19 08:25:00

湖南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湘潭大学基地

战略思维是习近平总书记治国理政的重要思维方式。他指出:“战略问题是一个政党、一个国家的根本性问题。战略上判断得准确,战略上谋划得科学,战略上赢得主动,党和人民事业就大有希望。”习近平法治中国建设思想是习近平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新形势下围绕“建设一个什么样的中国、如何建设和治理好中国”形成的思想体系,蕴含着科学的战略谋划力和坚强的战略定力。深刻体认习近平法治中国建设思想的战略思维,对于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全力推进法治中国建设,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具有重大而深远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准确的战略判断力

战略思维是对具有根本性、全局性和长远性的问题与关系进行科学谋划的思维方式。战略判断力之准确,来源于对战略性、全局性问题的深刻把握。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是关系党执政兴国、关系人民幸福安康、关系党和国家长治久安的重大战略问题和全局性问题。着眼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之后路该怎么走,如何跳出‘历史周期率’、实现长期执政?如何实现党和国家长治久安?”等重大问题,习近平强调,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坚定不移厉行法治,一个重要意图就是为子孙万代计、为长远发展谋。正是坚持问题导向,既立足于解决我国改革发展稳定中的矛盾和问题的现实考量,又着眼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实现党和国家长治久安的长远考虑,习近平法治中国建设思想适应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要求,回应人民群众呼声和社会关切,对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作出顶层设计,蕴含着准确的战略判断力。

科学的战略谋划力

战略谋划之科学,首先体现为高瞻远瞩、统筹全局,善于把握事物发展总体趋势和方向,这是战略思维的核心。习近平总书记站在现代化、全球化的战略高度,把法治中国建设放到人类政治文明史中考虑,放到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长远目标中谋划,把全面依法治国放在“五位一体”总布局、“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中把握,从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发展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法治的普遍规律和一般原理上认识法治建设与社会主义建设、党的建设和中国建设的内在关系,体现了高瞻远瞩的战略思维、统筹全局的战略谋划。战略谋划之科学,还体现为既抓住重点又统筹兼顾,在解决突出问题中实现战略突破,在把握战略全局中推进各项工作。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必须统筹兼顾、把握重点、整体谋划,在共同推进上着力,在一体建设上用劲。习近平法治中国建设思想明确建设社会主义法治体系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各项工作中总揽全局、牵引各方的总抓手,在突出重点中统筹各项工作;同时,准确把握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工作布局和重点任务,在解决突出问题中实现战略突破。推进科学立法、民主立法,以完善立法体制、提高立法质量为关键。推进严格执法,重点解决执法不规范、不严格、不透明、不文明以及不作为、乱作为等突出问题。推进公正司法以优化司法职权配置为重点。推进全民守法抓住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 正是着眼于法治与党、国家和人民的关系,坚持全面论和重点论相统一,立足全局和长远统筹谋划,习近平法治中国建设思想既在科学统筹、协调推进“四个全面”上下功夫,又在全面依法治国上下功夫;既抓住法治建设的关键,又体现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要求;既高屋建瓴、搞好顶层设计,又脚踏实地、做到切实管用;既讲近功,又求长效,充分体现了习近平总书记治国理政高超的战略谋划力。

坚强的战略定力

战略定力来源于理论清醒和政治自觉,来源于“四个自信”。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道路、方向、立场等重大原则问题上,旗帜要鲜明,态度要明确,不能有丝毫含糊。”在走什么样的法治道路问题上,他强调:在坚持和拓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这个根本问题上,我们要树立自信、保持定力。在党和法治的关系这一法治建设的核心问题上,他强调: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法治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之魂。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最根本的是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正是保持理论清醒和政治自觉,坚定“四个自信”,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习近平法治中国建设思想明确了全面依法治国的性质和正确方向,向全社会释放了正确而明确的信号,体现了坚强的战略定力,成为推进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破解法治领域改革难题的思想武器和行动指南。(执笔:刘建湘 张灿强 贾梦莹)

责编:荆彩

来源:湖南日报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