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国工匠丨翟筛红:从木工状元到全国劳模

    2016-05-01 06:09:00

木匠老翟

——记全国劳动模范、中建五局装饰幕墙有限公司项目总工翟筛红


新湖南客户端记者 周月桂 胡信松 通讯员 帅兵 靳晴

木工刨、三角锉、曲尺、墨斗、凿子、砂纸、磨刀石……4月29日,在中建五局位于长沙坪塘的项目工地上,翟筛红从他常年随身携带的帆布包里掏出了上百件工具,整齐摆放在一块黑色绒布上。

“这些宝贝跟了我几十年了,我是木匠,工具是安身立命的家伙,不借人,也不跟别人借。”这里面,有自己设计制作的,有改装改造的,每一样都那么顺手,每一样都无可替代,去哪都要带着。

从一名农民工成长为中建五局装饰幕墙有限公司的项目技术总工,成为全国劳动模范,翟筛红的人生里,丢不掉的除了木工工具,还有匠人本色。


磨刀石与漫长的修行

从翟筛红的帆布大包里掏出来的磨刀石就有4块,大小厚薄不一,每一块都颇有重量,任何一次出门都必须带着。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刨刀、凿刀等木工工具都有较锋利的刃口,需要经常修磨,才能既省力又保证质量。“我的刨刀都磨得可以刮胡子了,出门就不用带剃须刀了。”翟筛红笑着说。

上个世纪80年代,江苏省靖江市陈塘村,16岁的翟筛红因家贫辍学,父亲让他学门手艺,他选了木工,“比泥瓦匠干净,比裁缝受人尊敬”,是很体面的手艺活。

他拜了一个手艺精湛的姚姓木匠为师,接触到第一件工具就是磨刀石。磨刀的时候,手往前和往后的角度不能变,两个手指头的力要均匀,这种平衡和均匀,需要的就是“用心一也”。

师傅先让他磨了三天刀,才碰到木头。两年的学徒生涯里,每天做的都是搬木方、拉大锯、刨木板这类粗活,18岁“出师”,连一张木凳子都不会做。

然而,就是这两年枯燥的学徒生涯,反复的训练,打下了最扎实的基本功,令翟筛红受用终身。“磨刀不误砍柴工,真是这个道理,”翟筛红说,师傅领进门,之后就靠自己的修行了。

“出师”后,翟筛红前往上海揽活。好不容易找到的活,别人一天干完,他要三天;别人一次到位,他要多次返工。收工之后,别人相邀出去玩,他留下来继续摸索;别人做完便丢之脑后,他却不时地在脑子里捡起来想想其间的细节。在打工的弄堂和蜗居的地下室里,小木匠的手艺日益见长。


一朵刨花里的匠心

薄薄的刨花随着刨刀的运动而绽放,这些木头里开出的花,每一朵都同样大小、厚薄,它们均匀地卷曲着,像一件工艺品。

“刨花好看,木头才可能均匀、平整。”仅仅是刨出这样一朵又薄又匀的花朵,大部分木工可能一辈子也做不到。刨得这么好看,并没有太多实际的意义,刨花大多时候是用来生火的,然而,翟筛红愿意这么干:“一个木匠,最大的成就就是把手艺练到最好。”

20岁的时候,他接到第一个古建的木工活,是在无锡一个影视基地建一座亭子、一架水车,水车将水翻到屋顶,水从瓦楞里流下形成珠帘。20多年了,那阳光下的亭子、水车、珠帘,一直印在他的脑海里。

从那以后,他就痴迷上了古建木工,遇到亭台楼榭、庙宇书院,就会挪不开脚步,反复观摩、记录、思考。他曾多次观摩无锡太湖一座古庙的雕龙木柱,直到每一片鳞片都了然于胸。

1995年,翟筛红被招进了中建五局装饰幕墙有限公司,成为一名农民工。当时的公司总经理都云树对这个农民工印象深刻,因为他“非常爱学习”。都云树家里有一本《营造法原》,竖排繁体字,还是文言文,大部分本科生都读不下去,而翟筛红这个初中毕业的农民工居然把它啃完了。


刨刀背后的创新

刨刀,可能是木匠最明显的标志。以前在乡下,只要有人将刨刀往肩上一扛,就会有人问:“师傅今天去谁家做木工啊?”

一般的刨刀,约15至20厘米长,长的可达40至50厘米,不过,翟筛红掏出的这把刨刀,却相当袖珍,只有5厘米长、3厘米宽,“我自己制作的,做精细活的时候用得着。”

一个人身怀绝技,是藏不住的。翟筛红在中建五局的劳动竞赛中脱颖而出,被推荐参加了2006年举行的全国建筑技能大赛,夺得全国精细木工比赛第一名。

成为“木工状元”后,翟筛红被破格提拔为中建五局装饰幕墙有限公司无锡分公司副总经理。干了不到半年,他却坐不住了:“手艺人天天坐办公室怎么行,那么多新材料、新工艺,我不去工地,怎么学习?”

翟筛红坚决要求回去当木工,公司最终同意他去项目工地上做技术指导,但是工资仍旧按之前的待遇给,为项目做事并没有额外收入,等于“白干”,但他乐意,并且格外珍惜这争取到的“学习机会”。

在洛阳牡丹城、西藏邮电商贸楼、中建大厦等工程,翟筛红担任木工工长或技术总工,在许多关键环节都有创新,如整体吊顶安装、移动操作平台、地面放线及特制工具等。在他和同事们的努力下,中建五局装饰幕墙有限公司近6年9获鲁班奖,4获全国建筑工程装饰奖。


卯榫的失落与传承

细碎的锯末在空中飞扬,锯开的木头散发着木香。翟永红在做一副仿古挂落,卯榫结构要求每一个环节都要精细,没有一颗钉子,却严丝合缝,滴水不漏。

“你喊我老翟、翟木匠都可以,”翟筛红希望记者这样称呼他,他说自己是“末代木匠”:“从前的木匠啊,不用钉子不用电,带上一袋工具到哪里都能开工。现在已经少有真正的木匠了,大多数是只会涂胶水钉钉子的木工。”

失落是有的,已经没有几个木工会打眼开榫了。然而,手艺难以传承,精神却可以影响更多人。

2006年,“翟筛红班组”成立,翟筛红开始带徒授艺。“一切手工技艺,皆由口传心授。”在情感交流与行为感染中,他传授给徒弟们的,不仅仅是手艺。“翟筛红班组”从最初的十几人发展到现在数百人,许多人已成为公司的技术能手和中坚力量。

荣誉接踵而来,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技术能手、全国劳动模范等等。然而,心心念念在手艺,对名利的感觉也就淡了。翟筛红的钥匙串上,有一个自己用紫檀木雕刻的蜘蛛挂件,寓意“知足”,因为经常用手搓,木头已经油光发亮。

2015年,中建五局装饰幕墙有限公司又创建了“翟筛红劳模创新工作室”。一个人内心有光芒,总是能照亮更多的人。

干完活,把工具收拾整齐,分门别类地放回帆布袋里。翟筛红说,以后退休了,要开一个工作坊,专门做古建木工,带一帮徒弟,将手艺活传承下去,也传递专注、求精、创新和敬业的工匠精神。

责编:周杨

来源:新湖南客户端

我要问